理学 >>> 地质学 >>> 地球化学 >>> 元素地球化学 有机地球化学 放射性地球化学 同位素地球化学 生物地球化学 地球内部化学 同位素地质年代学 成矿地球化学 勘探地球化学 实验地球化学 地球化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51-16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地球化学相关记录887条 . 查询时间(2.257 秒)
冰核颗粒物是指在大气中可以引起水蒸汽发生凝华或过冷液滴发生冻结而形成冰晶的气溶胶颗粒物。通常情况下,纯水通过均质核化过程形成冰晶只能在-38摄氏度以下发生,而冰核颗粒物的存在可以使冰晶在相对更高的温度下形成。因此,冰核颗粒物将影响云的形成、性质和寿命,继而影响地球系统的辐射和能量平衡以及降水的形成。矿质颗粒物是对流层中最重要的冰核颗粒物之一。已有研究表明,矿质颗粒物与二氧化氮的非均相反应在氮氧化物...
Ti同位素作为新兴的非传统稳定同位素示踪沉积物源区的指标,其前提假设是表生过程中Ti同位素组成不受水-岩相互作用的影响。Greber等人(2017)Science的研究中应用这一假设,通过不同时代页岩的Ti同位素组成反演早期接受风化剥蚀的地壳化学组成,推测板块活动的起始时间早于35亿年,迈出了Ti同位素示踪源区的第一步。然而目前表生风化过程中Ti同位素组成的分馏特征及其控制机制的研究还极为欠缺。
“卡尼期潮湿幕”(Carnian Pluvial Episode,简称CPE)是发生在距今约2.4亿年晚三叠世卡尼期的全球气候变化和沉积事件。该事件反映了以干旱为主的晚三叠世时期气候被多期次强降雨的潮湿气候所替代,并随之出现的一系列生物灭绝辐射及沉积序列变化的地质现象。
单体稳定碳同位素分析(C-CSIA)技术是示踪温室气体与环境有机污染物来源和过程的有力工具。目前,气相色谱-同位素比值质谱仪(GC-IRMS)是C-SIA的主流技术。2022年来,光谱同位素分析技术进步飞速,且具有高效、便携、可现场布控、分析成本低等特点,在现场实时测量温室气体和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场地逸散气体的同位素指纹方面优势明显。但是,该项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甲烷、乙烷、丙烷等小分子气体的碳同位素...
硼是地幔中的重要示踪剂元素,但在物质深俯冲过程中硼的地球化学行为并没有得到很好的限定。橄榄石与熔体共存时,硼大量分配进入熔体,使得大部分天然橄榄石硼含量极低(< 0.5 wt ppm),在上地幔部分熔融过程中硼曾一度被认为是高度不相溶元素,因此硼对橄榄石的影响通常被忽略。然而,近年来,确有较高含硼浓度(23-2100 wt.ppm)的橄榄石被发现。同时高温高压实验合成的橄榄石中也探测到了较高的硼浓...
129I可用于2-90 Ma范围的地质年代测定,但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海相沉积中。尽管已有大量有关陆地环境中天然129I水平的报道,但数值差异较大,难以获得准确可靠的初始值。基于中国黄土序列的调查工作首次系统报道了黄土沉积中129I/127I的大致水平, (1-3)×10-11;其较大的变化范围反映出碘同位素在陆地环境中未达到稳态。那么,陆地环境中碘同位素组成的波动受到那些因素影响?水系沉积物中碘同...
铁(Fe)是生命必需的营养元素,缺Fe限制了许多海洋地区的初级生产力。沙尘与人为源气溶胶的大气沉降是开阔大洋可溶性Fe的主要来源,对海洋初级生产力乃至全球气候具有重要影响。但由于人为源气溶胶铁可溶性的不确定性,制约着我们准确评估海洋可溶性Fe的沉降通量。中科院广州地化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深地科学卓越中心博士后李锐与唐明金研究员等人对比分析了煤飞灰、垃圾焚烧飞灰与沙尘颗粒物中Fe元素的含量...
方解石可以在多种地质环境中形成。方解石U-Pb年代学在诸多地学领域具有较大应用前景,如古气候、沉积学、成岩作用、断裂时代、成矿过程以及油气运移等方面。早期方解石U-Pb定年主要基于同位素稀释法(ID),然后采用热电离质谱(TIMS)或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MC-ICP-MS)进行测定。然而,这种分析方法耗时长,成功率低,需要样品溶解以及U和Pb的化学分离;其空间分辨率差,不适合用于具有环带变...
太阳是太阳系的主要能量来源,控制着地球的气候和水文系统,从而维持地球表生环境的生命活动和宜居性。重建过去的太阳活动历史,对评估异常太阳活动的强度和频率,预测其对宇航员、现代科技通讯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均有重要意义。高能宇宙射线轰击地球大气可以产生放射性同位素(又称宇生核素,如碳14、铍10等),这些宇生核素存在于地球系统的多个圈层(如大气圈、水圈、冰冻圈、生物圈、岩石圈等)。由于太阳活动强度可以调节进...
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前沿科学问题和影响人类生存的最大挑战之一,以二氧化碳为首的温室气体持续大量排放是造成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承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大气二氧化碳的溯源是制定温室气体减排政策和定向管控措施的重要依据。人为源(化石源)碳排放是大气二氧化碳的最主要来源,而二氧化碳的放射性碳同位素(14CO2)示踪技术可为...
2022年5月9日,由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宋友桂研究员联合兰州大学聂军胜教授、宋春晖教授和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昝金波研究员,在地学SCI学术期刊《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共同组织的中亚新生代气候与环境变化专辑“Cenozoic climatic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s in Centra...
矿物在石油和天然气生成过程中对油气的产率及其组成具有较大的影响,黄铁矿是烃源岩及煤中的常见矿物,也是沉积有机质和多种固体矿床中普遍存在的一种金属硫化物,超过岩石总体积的5%,其作用不容忽视。但黄铁矿对有机质生烃的催化作用存在不同的观点,至今仍缺乏统一的认识。前人相关研究都是将外加的黄铁矿与干酪根进行简单的物理混合进行模拟,由于额外加入的黄铁矿很难保证与有机质的密切接触,而且还受到加入黄铁矿的量、粒...
Crocetane(2,6,11,15——四甲基十六烷),又称为藏花烷或番茄烷,是重要的脂质生物标志化合物,可作为甲烷厌氧氧化古菌ANME-2与硫酸盐还原菌(SRB)共养耦合的重要证据,对于判断海底甲烷渗漏环境与微生物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其含量与碳同位素组成是指示甲烷厌氧氧化过程的有力证据。Crocetane的碳同位素组成已被广泛应用于油气地球化学、生物地球化学和海洋科学等研究领域。
2022年4月23日,由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组织的“CO2腐蚀井筒表征、控制与泄漏风险监测评价关键技术”科技成果评价会在线上召开。该成果由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牵头,联合西南石油大学、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等单位共同完成。评委会专家有:中国石化集团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张保平教授级高工、中南大学李地元教授、西安交通大学陈黎教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郭会荣教授、中国石油集...
铁元素作为一种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及重要的电子供体,能以多种形式在岩石圈、水圈、大气和生物圈中循环,记录了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的演化过程,成为地质历史时期地球表层环境氧化还原状态、生命演化过程的重要的信息载体。此外,Fe(Ⅱ)-Fe(Ⅲ)转化过程还能为铁氧化菌等原核生物生长提供能量。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