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大气科学 >>> 气候学 >>>
搜索结果: 136-150 共查到知识要闻 气候学相关记录1316条 . 查询时间(4.399 秒)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植被指数显著增大,包括中国在内,植被有明显“变绿”的趋势。然而,目前基于遥感数据对植被覆盖变化的研究还存在诸多争议。中国地域辽阔,气候特征多样,植被类型丰富,人类活动影响剧烈,植被变化的原因更加复杂,迫切需要对中国不同气候区植被与人类活动和气候因子的关系及差异进行对比分析,为应对气候变化、生态环境保护2022年11月28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马柱国研究员团队的李卓忆同...
青藏高原是全球最高和最大的高原,其热动力效应强烈影响亚洲和全球气候。青藏高原地表类型复杂而多样,分布有大量的山地、冰川、湖泊和草甸等,其东西部差别明显,西部相对干燥,而东部相对湿润。上述特征使得高原地表和云辐射过程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其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特征是,青藏高原分布有同纬带陆地最强的大气顶辐射收支正值区,年平均强度约为9.3 W m-2,表明高原是一个明显的辐射热源区(图1)。这一特征在春夏...
沙尘暴是我国主要的灾害之一,对国民生产生活活动和身体健康都有重要影响。同时,沙尘气溶胶作为地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辐射、冰云、风尘堆积和海洋碳循环均有重要作用。另外,沙尘暴活动作为气候环境变化的指示器,也是认识地球系统演变的“一面镜子”。
冰川物质平衡是表征冰川积累和消融最重要的参数之一,是目前国际冰川学界重点和前沿观测研究领域。冰川物质平衡和冰川区气象数据的稀缺限制了对天山冰川变化的认知。为更好地理解冰川与气候之间的联系,进一步理解冰川消融过程和机理,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新疆天山冰川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称天山冰川站)研究人员利用德国柏林洪堡大学研制开发的冰川能量-物质平衡模型(COSIMA,COupled Snowpa...
沙尘暴是我国主要的灾害之一,对国民生产生活活动和身体健康都有重要影响。同时,沙尘气溶胶作为地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辐射、冰云、风尘堆积和海洋碳循环均有重要作用。另外,沙尘暴活动作为气候环境变化的指示器,也是认识地球系统演变的“一面镜子”
拉尼娜音译自西班牙语“La Nina”,是“小女孩”或“圣女”的意思,最早由气候学家S. George Philander用以命名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大范围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也称为反厄尔尼诺(在西班牙语中,厄尔尼诺是“小男孩”或者“圣婴”的意思)。
拉尼娜音译自西班牙语“La Nina”,是“小女孩”或“圣女”的意思,最早由气候学家S. George Philander用以命名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大范围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也称为反厄尔尼诺(在西班牙语中,厄尔尼诺是“小男孩”或者“圣婴”的意思)。
2022年11月21日,中科院海洋所在亚南极模态水区域性变化差异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以Subantarctic mode water variations in the three Southern Hemisphere ocean basins during 2004–2019为题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Oceans上 亚南极模...
合欢属(Albizia)是豆科(Fabaceae)含羞草分支(mimosoid clade)的乔木,广泛分布于世界热带与亚热带地区。该属在东非-马达加斯加、中国西南-中南半岛两个地区有着最为广泛与多样的分布,指示了一种季节性干旱的气候。
在气候变化对沿海地区产生的所有威胁中,海平面上升(SLR)导致的洪水淹没被认为是最严重的威胁之一,对海岸带的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都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中国海岸带区域南北跨度大,自然地理和经济社发展特征也极为多样化,未来时期海平面上升导致的洪水淹没特征及综合风险具有显著的复杂性和时空异质性,给沿海政府部门制定行之有效的适应性政策和措施带来很大的挑战。
近日,精密测量院江利明研究员领衔的影像大地测量学团队与台湾“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学研究所趙丰特聘研究员合作,基于重力卫星GRACE数据,系统性揭示了南极和格陵兰冰盖在年际尺度上的质量变化特征及其与不同气候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相关研究成果先后发表在Nature Index检索杂志、地学领域顶级期刊《地球与行星科学通讯》(《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和《地...
2022年11月16日,鸢尾甜菊组在植物次级代谢响应全球气候变化的规律和机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题为“Plant secondary metabolic responses to global climate change: A meta-analysis in medicinal and aromatic plants”发表在国际权威杂志Global Change Biology(中...
在2020/21年冬季的前半段(2020年12月1日-2021年1月10日),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持续偏强(一次全国型强冷空气,两次全国型寒潮),导致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显著异常偏低,部分站点最低气温甚至突破台站历史观测极值。但是国际上各机构(包括NCC、NCEP、ECMWF和JMA)的季节预测模式提前一个月并未对2020年12月的极端低温给出较为准确的预测。而中科院地球系统模式气候模式版本CA...
2022年11月6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7次缔约方大会中国角“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现环境、气候、经济效益多赢”主题边会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举行。
气候变化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要压力和威胁之一,影响现有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适宜物种生存并保存生物多样性的地区被视为气候避难所。识别气候避难所是实现生物多样性长期有效保护、应对和减缓气候变化影响的关键手段。湄公河流域蕴含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地区之一。了解流域内的植物多样性,探索植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策略,是识别气候避难所、保护区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前提。西双版纳地区是湄公...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