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天文学 >>> 恒星与银河系 >>> 恒星物理学 恒星天文学 恒星形成与演化 星际物质物理学 银河系结构与运动 恒星与银河系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06-120 共查到知识要闻 恒星与银河系相关记录506条 . 查询时间(3.203 秒)
数据显示,火星有分层的地壳,一个有厚厚的岩石圈的地幔,以及富含轻元素的液态铁镍核,这表明火星的形成和演化与地球不同。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上海天文台等单位的科研团队开展合作,利用LAMOST DR5(郭守敬望远镜发布的第五批数据)低分辨率光谱数据和Gaia DR2(欧空局盖亚空间天体测量卫星项目发布的第二批科学数据)的天体测量数据,对金牛座恒星形成区进行了搜寻,共计发现22个星协,其中7个为首次发现的新星协,还发现了17颗新证认的年轻天体。
北京时间2021年7月8日下午4时在三年一度的马塞尔·格罗斯曼国际广义相对论大会上,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PandaX实验(“熊猫”实验)发言人刘江来教授公布了PandaX-4T实验的首个暗物质搜寻结果。此次结果基于PandaX-4T试运行95天的数据,用0.63吨•年的曝光量,再次刷新了暗物质反应截面的上限。
近日,国家天文台LAMOST数据部团队基于LAMOST数据构建了迄今最大的M型亚矮星星表,并对M型亚矮星的大气参数和运动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证认MK分类系统中光度分类为VI型的亚矮星的参数条件,并分析了具有不同运动学属性的亚矮星的参数分布特点。该成果第一作者张硕目前在北京大学任博士后。
近日,南京大学王发印教授团队联合云南大学西南天文研究所王海峰博士利用美国凌星系外行星巡天望远镜TESS和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LAMOST的数据对恒星超级耀斑进行了研究,他们利用恒星的光度变化以及光谱信息揭示了恒星超级耀斑的活动规律,为进一步研究超级耀斑的物理机制提供了数据支撑。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天文期刊《天体物理学报增刊》(2021,ApJS,253,35)。
磁场广泛存在于银河系,可能主导星际介质动力学演化的多个阶段。恒星形成区中的磁场研究仍有许多问题悬而未决。太阳型恒星如何在磁化的分子云中形成?磁场在分子云的多种尺度和密度的相对重要性?恒星形成区中磁场的观测研究对我们深入理解分子云中的恒星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副研究员李广伟在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光谱数据中筛选出209颗O型星,其中135颗是最新发现的。这是迄今利用单一光谱数据库,一次性新发现银河系O型星数量最多的研究工作。此前,最大的具有光谱信息的银河系O型星星表(Galactic O-Star Catalog,GOSC),仅有590颗O型星,且这些O型星是人类近百年来累积发现的总和。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团队在LAMOST(郭守敬望远镜)光谱数据中筛选出209颗O型星,其中135颗是最新发现的。这是迄今为止利用单一光谱数据库,一次性新发现银河系O型星数量最多的研究工作。在这之前,最大的具有光谱信息的银河系O型星星表,仅有590颗O型星。该成果日前在国际学术期刊《天体物理学报增刊》发表。
导读:由上海天文台科学家领衔的ATOMS项目组近期发现了近百个具有丰富化学特征的大质量 “分子热核(hot molecular core)”,并对这些“宇宙化工厂”的演化时标进行了限制。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上海天文台等组成的研究团队使用65米天马望远镜,开展了大样本的分子谱线观测研究,扩大了红外暗云的探测样本;综合天体化学模拟和观测数据,有效确定了红外暗云的化学演化时标等信息。该样本包含了银河系内的几十个红外暗云,观测波段是天马望远镜的K波段(18-26.5 GHz),主要探测的目标谱线是三条具有较强化学表征性的分子探针——氨分子(NH3)、硫化双碳(CCS)和氰基乙炔(HC3...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韩金林率领的科研团队,利用FAST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开展银道面脉冲星巡天,并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新发现了201颗脉冲星,其中包括一批最暗弱的脉冲星、挑战当代银河系电子分布模型的大色散量脉冲星、40颗毫秒脉冲星、16颗脉冲双星、一批模式变化和消零脉冲星以及射电暂现源等。5月20日,相关研究成果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在《天文和天体物理学研究》上。
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光学天文及技术应用研究室科研人员利用欧洲航天局发射的盖亚卫星(Gaia)第二次释放数据,对265个疏散星团进行形态分析,并对其演化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进一步理解疏散星团分层结构。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天体物理杂志》上。
红外暗云是一种超低温(绝对零度以上10-30度)、冷暗致密的星际物质聚合体,是恒星形成和星际化学演化的主要场所,包含了这些过程的最重要原初状态信息。与此相关的许多重要前沿问题一直是国际学术领域关注的热点,特别是大质量恒星形成区域的化学演化时标及其与大质量恒星形成的关系,至今依然没有结论。
银河画卷计划是利用紫台青海站13.7m毫米波望远镜多波束接收机对北天银道面+/-5度及一些感兴趣的天区进行CO及其同位素分子的系统巡天计划。基于大尺度高灵敏度的CO分子谱线巡天数据,紫金山天文台银河画卷科学团队的苏扬、杨戟、闫庆增等人对内银河系近400平方度的分子气体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切点附近的分子云进行系统的认证和分析,清晰地描绘了一个分子气体厚盘的存在,其厚度约280 pc。根据测量,内银河系...
近期,西华师范大学物理与空间科学学院李静副研究员与国家天文台薛香香研究员等人利用LAMOST和Gaia数据,对位于反银心的麒麟座星环、三角座-仙女座星流和A13等子结构的起源开展研究,发现它们并不是被银河系吸积的矮星系的遗迹,而是银河系外盘的一部分。该结论结束了天文界长期以来关于反银心子结构起源的争议。研究还发现反银心的子结构可延伸到距离银河系中心9.78万光年处,是经典银盘尺度的2倍。这也佐证了...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