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化学 >>> 应用化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应用化学相关记录2314条 . 查询时间(4.835 秒)
2024年6月11日,精密测量院研究团队在利用超灵敏129Xe MRI技术评估肺癌疗效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团队利用自主研发的“多核(1H/19F/129Xe)磁共振活体分析系统”,结合团队构建的一种新型Fe3O4基纳米造影剂,成功实现了肺转移癌免疫疗效的129Xe MRI实时精准评估,为肺癌疗效评估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解决方案。相关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德国应用化学》(Angewandte C...
为实现工业可持续发展,人们对生物基热固性树脂的研发兴趣日益浓厚。除了可持续性之外,利用可再生原料的结构多样性制备具有定制功能的生物基热固性树脂非常值得期待。在自然界中,存在许多具有固有独特化学结构和功能性的生物基化学品,其中一些甚至难以人工合成。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努力尝试发现/设计生物基热固性树脂的功能特性,拓展其应用潜力和前景。
2024年4月3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二维材料化学与能源应用研究组研究员吴忠帅团队,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院士成会明团队,以及北京大学副教授康宁团队合作,在二维过渡金属碲化物材料的宏量制备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为金属碲化物二维材料的物性研究与能源应用等提供了可能性。
2024年4月3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二维材料化学与能源应用研究组(508组)吴忠帅研究员团队,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成会明院士团队,以及北京大学康宁副教授团队合作,在二维过渡金属碲化物材料的宏量制备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为金属碲化物二维材料的物性研究与能源应用等提供了可能性。
应用化学专业创立于2009年,目前已经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专业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优质的教学团队。省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优秀课程2门,同时拥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校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优秀课程3门,以及校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专业实验室总数达13个,总建筑面积超过1800平方米,配备了包括X-射线单晶衍射仪、红外光谱仪、紫外光谱仪、液相色谱仪、热重分析仪等在内的先进教学和科研设备,总资产近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梁好均(已故)教授课题组的姚东宝特任副研究员等人模仿自然界中分子的复制和组装过程,利用可编程DNA催组装网络调控纳米粒子组装路径,构建了一种可实现纳米粒子自复制与超晶格精准构筑的自复制系统。相关成果以“Programming of Supercrystals Using Replicable DNA-Functionalized C...
2024年2月28日,精密测量院李从刚、杨明晖课题组在ATP合成酶开发及应用研究中取得新进展,首次获得具有单结构域的ATP合成酶,解析了酶催化的分子机制,并将其应用于多种底物分子的磷酸化实验中。相关结果在国际期刊《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 Int. Ed.)上在线发表。
2024年1月17日,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水下湿插拔连接器研制”验收会召开。由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联合声学研究所、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以及崂山实验室等单位牵头研制的我国首套光电复合型水下湿插拔连接器完成验收。
2023年12月12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精细化工研究室仿生催化合成研究组(211组)陈庆安研究员团队与华中科技大学袁伟明研究员合作,在光促进的去芳构化构筑桥环化合物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王志坚副研究员,研究方向1. 纳米材料的设计合成2. 光催化过程中电荷转移行为3. 光催化合成高附加值化学品4. 光催化处理废液、废气。
王军威研究员,研究方向:聚氨酯及其相关原料合成。包括:特种聚氨酯制备与应用、水性聚氨酯涂料与黏合剂、聚醚/聚酯/聚碳酸酯多元醇合成与工艺、可降解聚氨酯设计与制备、非光气合成异氰酸酯、非异氰酸酯聚氨酯合成与应用等。
肖福魁研究员,研究方向:多相催化;多相催化反应工程;催化剂制备工程;污染物控制与资源化利用;生物质催化转化。
2023年9月23日,应用化学系在科大东区物质科研楼三楼会议室举行了“跨越论坛”-应用化学复系五周年学术研讨会。研讨会由应化系执行系主任熊宇杰主持,校长包信和院士、学院执行院长刘世勇、学院党委书记闫立峰、斯坦福大学崔屹院士,以及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福州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多个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杨培东院士线上参加了研讨,应化...
刘建华,宜宾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部教授,研究方向:药食同源天然产物、功能食品、环境污染因子。
蛋白质淀粉样纤维是蛋白质的重要的自组装形式之一,最早发现于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的病理脑组织中,并被视为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核心病理标志物。2023年来,研究发现多种蛋白质或多肽能在生理条件下通过动态组装形成功能性淀粉样纤维,参与生物过程的调控,并表现出优异的机械属性、高度的环境稳定性和自我修复能力,因而成为一类具有重要发展潜力的功能性生物纳米材料。多肽的不同修饰方式能够显著影响其自组装成淀粉样纤...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