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植物保护学 >>> 植物保护学其他学科 >>>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知识库 植物保护学其他学科相关记录398条 . 查询时间(3.419 秒)
研究在分析了植物营养元素知识及典型症状内在规律的基础上,以文献知识为主要获取方法。在研究过程中,收集了覆盖常见作物的元素丰缺条件下的典型与非典型症状描述,直接进入数据库的有286条。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作物营养元素症状描述的客观标准集:(1)按元素分类建立了12种元素的客观标准集;(2)在对客观标准集分析归纳的基础上,建立了植株的表观症状描述、部位的表观症状描述、叶片的表观症状描述和诊断检索表;(3...
建立检测大豆异黄酮5种组分(染料木素、染料木苷、大豆苷元、大豆苷和黄豆黄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并且测定了大豆各组织和不同时期胚的异黄酮含量。色谱条件:Phenomenex C18色谱柱(150 mm×4.6 mm,5.0 μm);流动相:甲醇-水(30∶70,v/v);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柱温:40℃,进样量:10 μL。试验建立的色谱条件能使大豆异黄酮主要组分...
为了明确温度对黄胸蓟马Thrips hamaiiensis (Morgan)生长发育的影响,在5种恒温条件下(20,24,28,32和36℃)对黄胸蓟马实验种群生长发育情况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20~28℃温度范围内,黄胸蓟马的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显著缩短,当温度超过32℃时,其发育历期延长;在20~36℃温度范围内,发育速率与温度呈显著的正相关;黄胸蓟马卵、若虫、预蛹、伪蛹及卵-成虫的发育...
分别用藜(Chenopodium album L.)、大豆(Glycine max L.)、苜蓿(Medicago sativa L.)、甜菜(Beta vulgaris L.)和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 L.)饲养草地螟,测定不同食料植物对草地螟幼虫的营养利用及中肠酯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取食灰菜的3龄幼虫,其相对生长率(0.91)、近似消化率(63.89%)显著高于取食大豆...
为了明确生防菌株K-8对南方根结线虫的防效及其分类地位,采用亚甲基蓝染色法测定了生防菌株K-8的发酵液对南方根结线虫二龄幼虫存活的影响,考察了其对南方根结线虫的防效,对其鉴定采用生理生化法、表型培养观察法、脂肪酸分析并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法。结果表明,击倒试验发现,生防菌株K-8发酵液对南方根结线虫二龄幼虫有一定的杀伤作用,其矫正死亡率为70.8%,与化学药剂200 g/L克线丹的69.4...
研究开发了7种新型稀土配合物。使用差热热重和红外表征了配合物,采用最低抑菌浓度实验,研究了配合物对4种(番茄溃疡病菌、向日葵菌核病菌、尖孢镰刀菌和胡萝卜黑斑病菌)农作物病原菌的敏感性;采用急性经口毒性和急性经皮毒性试验,考察其急性毒性。7种配合物均为低毒性药物,并且抑菌效果好。对向日葵菌核病菌最低抑菌浓度均为0.125 mg/mL。对番茄溃疡病菌抑菌效果最好的是Ce(NO3)3(B)3、Gd(NO...
为了寻找防治植物病原菌的新型植物源杀菌剂,采集肿柄菊地上部分,分别收集了石油醚、乙酸乙酯、乙醇的提取物,用菌落直径法测定了其对作为靶标生物的7种植物病原菌的抑菌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乙酸乙酯提取物抑菌作用>乙醇提取物>石油醚提取物。在120 h,乙酸乙酯提取物对蚕豆基腐病的效果最好,抑制中浓度(EC50)最低为0.68 mg/mL。因此,肿柄菊次生代谢产物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
为评价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及其制剂在甘蓝和土壤使用后的生态环境安全性,指导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科学合理使用,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在甘蓝及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量进行研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测定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在甘蓝和土壤中的残留量,并对其在甘蓝上的安全使用进行评价。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10.2~12.6...
利用盆栽试验进行了Cd2+(对照、5.0、10.0、20.0、50.0、70.0 mg/kg干土)对冬小麦幼苗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影响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冬小麦出苗3周时,与对照相比,Cd2+对根际土壤细菌、真菌、自生固氮菌和亚硝化菌数量主要表现出显著抑制作用(P<0.05),而对放线菌数量表现为极显著促进作用(P<0.01),细菌数量在群落中所占比重降低,放线菌和真菌的比重增加,微生物总数减少...
为了弄清稻瘟病菌数据库中可能的几丁质结合蛋白的分布及其结构特点,从而为进一步进行编码基因的功能研究打下良好基础。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对稻瘟病菌基因组中假定的几丁质结合蛋白的结构域、亚细胞定位及EST等进行分析,同时构建了系统发育树并预测了这些蛋白在不同发育时期和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结果共得到了23个可能的几丁质结合蛋白,它们在7条染色体上的分布并不均匀;绝大多数的几丁质结合蛋白都定位在胞外。稻瘟病...
为了解长江中下游稻区新育成杂交晚籼新组合对稻曲病的抗性,及其穗部性状与稻曲病抗性的相关性,通过人工接种研究了205个来自国家长江中下游、湖南省和湖北省水稻区域试验杂交晚籼新组合穗部主要性状与稻曲病抗性相关性。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稻区新育成的杂交晚籼组合稻曲病抗性差异显著,多数组合稻曲病抗性较弱,中感以上组合占75.12%。籼型杂交晚稻穗部主要性状与稻曲病抗性关系密切,抗病组合每穗总粒数少,每穗总枝...
植物源杀虫剂是当前研发化学杀虫剂替代品的热点。本文对植物源杀虫剂的优势与机遇、开发研究现状、主要的作用方式、作用机制等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以蒺藜苜蓿杂交F1代花药为材料,检测了离心力、离心时间对不同基因型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生长及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离心能促进花药愈伤组织的形成;对A基因型花药的诱导作用更明显;不同离心力处理的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1000×g,2 min的效果最好;离心对愈伤组织的生长无明显影响,但对抗氧化酶的活性强弱有影响;随离心力的增大,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逐渐增强,其变化趋势...
为了解决棉花常规遗传育种周期长,农杆菌介导的转化下胚轴再生难,转化率低,胚变异率高等难题。通过改善茎尖的遗传转化,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棉花茎尖,试图缩短转化周期,获得转化苗。构建了稻瘟菌激发子基因pemG1的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2300-pemG1,分别以‘珂字312’、‘中棉24’棉花茎尖分生组织作为外植体,摸索无菌苗的最佳培养方案,确定最佳共培养温度、共培养时间及卡那霉素筛选浓度。经过共...
硼是植物的必需营养元素,它对植物的许多生理过程有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低硼或高硼胁迫情况时会影响植物正常的生理代谢。本文将对最近几年有关硼胁迫下植物生理调节机制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着重阐述低硼胁迫下诱发植物产生硼高效吸收、转运、分配和再利用的机理,以及在高硼胁迫下植物自身可能存在的调控机制。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