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土壤学 >>> 土壤改良学 >>>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知识库 土壤改良学相关记录307条 . 查询时间(2.883 秒)
[ 目的] 研究土壤调理剂对大棚西葫芦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方法] 设3 个处理, 分别为0( CK) 、15( A1) 、25 g/ 株( A2) , 在生长期间调查植株的座果数、株高、叶绿素含量等生物学性状, 始收时统计始收期、始花期, 分析测定各处理西葫芦果实的总糖、还原糖、可溶性固形物、Vc 含量, 比较处理对西葫芦果实品质的影响, 调查化瓜率、病果率、白粉病发病率、病毒病...
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是农田水利工程布局,而农田水利工程布局则依据水平衡分析,因此,水平衡分析直接关系到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的科学与否。水平衡分析应从项目区供水能力、地表径流利用系数等分析供水量,从农作物的种植结构、灌溉保证率、复种指数、灌溉定额等分析需水量,从而确定是否采取工程措施,保证供水量大于需水量,满足农田灌溉要求。以四川富顺县福善镇土地整理项目为例,探讨水平衡分析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以期...
磷石膏改良盐碱地的研究进展     磷石膏  盐碱地  效果       < 2009/6/16
介绍了磷石膏的基本性状以及在盐碱地改良中的研究现状。
[目的]为改进和利用河西走廊盐渍化土地提供依据。[方法]在临泽县盐渍地种植苜蓿,测定1~5年生人工苜蓿草地的生产力, 并研究苜蓿对盐渍化土地的改良效果。[结果]在盐渍地种植苜蓿后,苜蓿的主根长、主根直径和侧根数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而增加。 从种植到第5年,盐渍地苜蓿的鲜草产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盐渍地种植苜蓿后,土壤有机质含量不断增加,而土壤盐离子含量不断 下降。有机质含量的增加速度和盐离子含...
采用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典型设施栽培地山东寿光的部分土壤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并根据温室蔬菜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选取单项污染指数法和尼梅罗综合指数法对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了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重金属Cu、Cr、Pb在设施栽培土壤耕层(0—20 cm)的含量达最大值,显著高于露地土壤; 而设施栽培土壤中Zn和Cd的含量分别在20—40 cm和40—60 cm的土层达到最大值...
介绍了在华北和苏北滨海盐土上采用盐土原地改造不换种植土、排水排咸、伏雨洗盐、快速培肥等不破坏耕地、节约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滨海盐土改良与绿化创新技术,并进行了生态环境效益分析。
概述了塔里木河流域土壤盐碱化的现状, 重点论述了目前对流域盐碱化治理较为有效的几项措施及其存在的问题, 并对盐碱化 土壤治理和改良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目的]为了探明杨凌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演变特性。[方法]以露天菜地为对照,运用相关及方差分析方法,研究了杨凌地区 不同种植年限的大棚土壤水溶性盐分的变化特性。[结果]大棚土壤中水溶性总盐含量与电导率(EC)比露地蔬菜土壤明显增高,且随 栽培年限的延长总盐含量与EC值逐渐升高,水溶性总盐与EC值在0~10 cm 土层呈线性正相关,R2=0.910 6。对不同棚龄土壤总盐含 量进行方差分析...
运用层次分析法, 从经济、社会、生态、景观4 方面对石柱县3 个土地整理项目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价, 结果表明, 当前的土地整理重 经济效益轻生态、景观效益; 重田间道路、农田水利工程, 轻土地平整工程; 重耕地面积的增加, 轻耕地质量的提高。
试验研究红壤坡地野葛水土保持和土壤改良效应结果表明,横峰野葛和百喜草可有效增大土壤持水量、 土壤孔隙度和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pH值、有机质和N、P、K含量,减少土壤侵蚀量和径流量,水土保持和改良土壤效果明显,且野葛综合效果优于百喜草。
宁夏盐碱地现状及改良措施综述     盐碱地  改良  宁夏       < 2009/5/27
对宁夏盐碱地改良利用的研究成果进行述评, 采取的方法包括工程措施, 物理、化学、生物等综合措施, 主要内容有: 排水洗盐、平 整土地、投入改良剂、耐盐植物研究等。在此基础上, 讨论了该区今后盐碱地改良研究工作的重点领域和需要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
通过建立简单的数学模型来描述土壤在轻度污染下的自净机制。结果表明,当外界干扰未超过自我恢复的环境容量时,土壤 在自净因子的作用下逐渐恢复趋于平衡位置。模型解的形式显示了土壤的自净作用有3 种情形院淤弱自净力情形(小阻尼):nk;盂自净作用等于临界值情形(临界阻尼):n=k。
以长乐市为例, 分析了该市土地整理现状及潜力, 并针对长乐土地整理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建议。
运用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对湖北省丹江口青塘河流域土地整理项目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将对环境的不利影 响降到最低程度。
从盐碱土的形成和危害入手, 通过介绍以“水肥为核心, 农林牧相结合, 全面治理, 综合措施”的盐碱土改良的基本经验, 对淮南滨 海地区在区域治水骨干工程和地区农田水利工程形成的水利体系网络的前提下, 采取明沟、暗管、鼠道排水、旱改水、培肥土壤等改良盐 碱地的主要措施和方法进行阐述。对促进科技兴农, 改善生态环境, 防止水土流失, 促进水利事业的发展, 增强农业后劲有重要意义。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