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作物学 >>> 作物育种学与良种繁育学 >>>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知识库 作物育种学与良种繁育学相关记录3584条 . 查询时间(5.806 秒)
重要热带作物抗病分子机理与分子育种团队,研究方向:作物与病原微生物互作的分子机理;作物功能基因组学;作物抗病分子遗传学。
作物抗逆与品质改良团队,研究方向:作物抗除草剂、作物营养强化。负责人:张保龙,博士,研究员,博导,海南大学热带作物学院副院长,任江苏省农科院科研处副处长,卓越创新中心副主任,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遗传学会理事,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植物生殖与单倍体育种团队,负责人:李靖,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学士,硕士,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先后就职于浙江大学,新加坡淡马锡实验室,奥地利孟德尔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
热带作物基因组大数据育种团队,研究方向:基因组与大数据育种。负责人:夏志强,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访问学者,海南省南海青年名家,中国民族医药协会黎医药分会理事,热区石漠化山地绿色高效农业科技新联盟理事,中国热带作物学会国际合作工作委员会委员,海南大学热带作物学院副院长,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组学大数据中心副主任。
热带作物功能基因组学团,研究方向:1.热带作物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解析及分子设计育种。2.水稻籽粒大小及形状的调控机制。
作物花粉不育种质材料是杂种优势利用的基础。花粉有结构复杂的细胞壁(主要由孢粉素组成,可分为花粉外壁与内壁),花粉壁赋予了花粉抗生物和非生物逆境的能力,也参与了花粉与柱头细胞的互作与信息交流,是决定花粉活性和功能的重要因素。目前已发现多个影响孢粉素前体生物合成的基因,但所知道的调控因子非常有限。
主要研究方向为马铃薯资源引进、创新与利用;早熟特色马铃薯新品种选育;二季作区马铃薯高效种植模式、轻减化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培育出河北省第一个审定的二季作区早熟新品种‘石薯1号’,填补了河北省早熟马铃薯的空白。获得河北省山区创业二等奖1项,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通过国家农业农村部登记马铃薯新品种石薯1号、2号、3号、4号、6号。制定发布了河北省地方标准5项,市标准6项;授权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
主要从事大豆育种和种质创新工作,研究领域涵盖遗传育种、生物技术、栽培生理、技术推广等多个领域,在高油大豆育种、特色大豆育种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科研平台主要有:国家高产高油大豆育种创新基地,河北省大豆产业技术研究院,河北省产业技术体系冀中南大豆综合试验推广站等。先后育成大豆新品种32个,其中国审品种3个。获各级科研奖励11项。
小黑麦是由小麦和黑麦经种间杂交和染色体加倍培育而成的一种新异源多倍体物种,具有草产量高和抗逆等特性,是重要的粮饲兼用作物。但是,小黑麦遗传多样性及控制重要农艺性状位点的遗传机制尚不清楚,限制了小黑麦的育种进程。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麦类作物分子育种学科组通过对收集到的1969 份小黑麦(×Triticosecale spp.)种质资源进行农艺性状评价,构建了200份小黑麦自然群体,并利用GB...
水稻研究所,职能职责。主要开展水稻、油菜、玉米新材料创制、品种培育、育种方法和技术研究;新品种高效栽培技术、种子繁育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研究;种质资源的收集、整理、评价、保存、利用,优异基因资源发掘筛选。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职能职责。主要开展玉米资源引进、收集、评价、遗传改良;甜糯玉米、青贮玉米、普通玉米新品种培育、示范、推广;优良新品种引进、筛选、鉴定、评价;玉米生产繁殖配套栽培耕作技术研究;玉米加工专用品种选育及产业化研发;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研究;病虫害防治及绿色种植技术研发;丘陵山区玉米轻简化机械耕作技术集成研究。
特色作物研究所,职能职责。主要从事水稻(优质稻、再生稻、特色水稻、高效栽培)、麦类(小麦、大麦、燕麦等)、油料(油菜、大豆、花生、芝麻、向日葵等)、食用豆(绿豆、蚕豌豆、小豆、芸豆等)、高粱、薯类(甘薯、马铃薯)、荞麦等农作物资源高效利用,新材料创建与品种选育,轻简高效配套技术研究、集成和成果转化与服务。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院士专家工作站,于2012年7月经重庆市科协批准成立,旨在加强同院士、专家的交流合作,为促进全市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建立、加快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提供智力与技术支撑。
1994年,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作物所组建了杂交小麦课题组。1999年,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和育成一批冬性小麦光温敏不育系,创建“小麦雄性育性的相对性原理”。2002年,正式成立北京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整合北京市农科院小麦学科优势资源,是我国唯一的杂交小麦专业性研究机构。2014年,小麦中心“杂交小麦分子遗传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经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批准成立,是我国专门从事杂交小麦研究的重点实验室。2...
生物技术育种工程中心始建于1998年,下设农作物分子设计、基因改良两个研究室。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