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基础学科 >>> 相图与相变 >>>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知识库 相图与相变相关记录207条 . 查询时间(2.866 秒)
通过加入Nb制备了具有双相组织的(NiTi)50-0.5xNbx (x=5, 10, 15, 20)形状记忆合金,合金兼具高阻尼性能和高屈服强度. 随着Nb含量x的增大, 合金中(NiTi+β-Nb)共晶组织比例含量增加, 合金轧制样品在马氏体状态自协作屈服强度随之升高, 在x=15时达到最高(289 MPa); 同时, 合金轧制样品保持高阻尼性能, 本征阻尼性能tanδ>0.01, 并随x增大而...
采用熔盐净化剂与循环过热相结合的方法, 获得了过冷度高达180 K的DZ125高温合金深过冷熔体, 研究了合金深过冷凝固的组织演化过程. 结果表明, 随着过冷度ΔT的增大, 凝固组织经历3次转变过程: 当ΔT<48 K时, 合金的凝固组织为普通树枝晶; 当48 K≤ΔT<85 K时, 枝晶因再辉发生熟化和重熔, 组织转化为第I类粒状晶; 当85 K≤ΔT<160 K时, 再辉所产生的重熔效应大大降...
根据Aaronson提出的超组元模型, 借助Ae3的实验数据, 提出了修正的置换型元素 Xi(Xi=Si, Mn, Ni, Co, Mo, Al, Cu, Cr) 的Zener两参数, 修正中考虑了合金元素间的交互作用. 修正后的超组元模型的预测精度明显改善: Ae3计算值与实验值的标准差为10.8 ℃, 与Thermo--Calc计算值的标准差为2.35 ℃; Ae1计算值与实验值的标准差为6....
Ni80Al13Cr7合金为研究对象, 采用描述单个格点位置原子占位的时间和空间演化为特征的微观相场法, 研究了Al和Cr原子在(100)和(200)面上的原子占位变化与时效早期Ni3(Al, Cr)结构演化之间的关系. 研究表明, 在时效最初阶段, Al和Cr原子在(100)和(200)面上的成分序参数并不发生变化, 然而在两面上的长程序参数相等并随时间逐渐增大, 以等成分有序化的形式发生第一次...
利用改进后的Landau理论模型研究了顺磁TiNi合金在热/强磁场耦合作用下的马氏体相变行为. 利用第一原理计算了TiNi合金在不同相变剪切应变(序参量)下的Fermi面态密度, 得到相变过程中磁化率和磁自由能的变化, 把磁场效应引入到Landau模型中. 结果表明, 稳恒强磁场可使顺磁材料的相变温度(Ms和T0)出现突变性的升高, 这主要是因为相变驱动力随磁场增强而呈二次曲线上升规律. 另外, ...
证实了Ni53.2Mn22.6Ga24.2单晶发生的两步马氏体相变行为是完全热弹性的. 在磁场作用下, 该材料的马氏体相变和中间马氏体相变展现出相同的应变特征, 且具有磁控双向形状记忆效应. 磁场下应力--应变特性的测量结果表明, 磁场不但对压应力诱发马氏体相变过程中变体重取向所需应力的大小有影响, 而且使原来不可逆的形变成为可逆, 这种磁控超弹性特性预示了该合金用作磁控超弹性元器件材料的可能性....
通过控温拉伸实验分析了在298, 373, 473和673 K温度下变形时, TWIP钢(Fe--25Mn--3Si--3Al)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 TWIP钢的强度和延伸率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通过热力学公式对不同温度下TWIP钢层错能$\it\Gamma$的估算可以推断, 温度T≥673 K时,Γ≥76 mJ/m2, 滑移为TWIP钢主要的变形机制; 298 K≤ T≤...
超高碳(1.58%C)钢中的马氏体相变产物除了板条马氏体、片状马氏体外, 还发现枣核状马氏体. HRTEM观察表明, 枣核状马氏体的亚结构是高密度位错, 位错密度高达1013/cm2, 未观察到孪晶. 基于盘片状马氏体的理论分析表明, 应变能与马氏体片的临界厚度(2t0*)无关, 而与其临界直径(2r0*)有关; 临界形核功(相变能垒)ΔG*与马氏体晶核临界厚径比t0*/r0*的二次方成反比. t...
充分利用控制相变温度、冷却与回火参数, 得到冲击吸收功(AKV)成倍提高的系列Si, Mn等元素合金化的低合金超高强度结构钢(LUHSSS). TEM, SEM和 AFM分析表明: LUHSSS由纳米尺度的铁素体(F)板条与分布在其间的、高度稳定的膜状残余奥氏体(AR)组成, 无块状不稳定AR和渗碳体析出; 由若干切变单元组成的F板条不连续分布, 厚度范围75---100 nm. 回火过程中, 板...
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 (EBSD) 研究了低碳Fe--C--Mn--Si钢中晶界铁素体/原奥氏体界面对贝氏体形核的影响. 通过两阶段等温热 处理, 获得了晶界铁素体和贝氏体的混合组织. 结合金相观察和取向测量, 发现晶界铁素体与贝氏铁素体之间的界面分为两种, 一种界面不清晰, 一种界面清晰. 分析表明, 在晶界铁素体/贝氏体界面不清晰一侧, 晶界铁素体与原奥氏体保持取向关系, 贝氏体在这类界面形 核...
钢的中温(贝氏体)等温处理获得的上、下贝氏体和粒状组织, 都具有各自独立的C曲线;在转变初期均能获得单一的组织, 而在转变的中、后期通常可获得相邻两组织的复合体. 必须用单一组织和Arrhenius关系求相变产物的体激活能. 将体激活能、组织形貌和体自由能曲线相结合可诠释下述论点: 下或上贝氏体是碳原子扩散控制下在奥氏体中的贫碳或极贫碳区, 进行“军队型”(队列式)原子无扩散马氏体样切变相变; 而...
与钢相似,β黄铜等温处理获得的片状α1(贝氏体)和棒状α都具有自己的C曲线; 各转变初期均能获单一相, 而转变中、后期通常可获相邻两相的复合体. 必须用单一相和Arrhenius关系求相变产物的体激活能. 用体激活能、相的形貌和体自由能变化相结合能可诠释下述论点: 片状α1(贝氏体) 是溶质原子扩散控制下母相β' 中的贫溶质区, 进行“军队型”原子无扩散马氏体样切变相变; 棒状α是溶质原子扩散控制...
通过XRD测定了9Ni钢中的回转奥氏体含量, 并采用EBSD技术观察其在基体上的分布, 研究了两相区热处理后回转奥氏体含量、分布及其稳定性的变化以及这些因素对 9Ni钢低温韧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经过两相区处理后, 9Ni钢的低温韧性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其中两相区处理温度为650 ℃时, -196 ℃的冲击功最高, 达到177 J, 此时测得的回转奥氏体含量也最多, 达到10.15%, 表明回转...
利用Gleeble 1500热模拟试验机进行单轴热压缩实验, 研究了含Al和不含Al两种过共析钢马氏体温变形和等温回火过程中的组织超细球化演变及超细球化组织的力学性能. 结果表明: 与马氏体等温回火相比, 马氏体温变形加快马氏体的分解动力学, 在较短的时间 内即获得超细化 (α+θ)复相组织. 温变形过程中的组织超细化演变主要经历渗碳体粒子的析出与粗化及铁素体基体的动态回复和动态再结晶; 而在等温...
利用电化学、金相、能谱等方法, 研究了低碳贝氏体钢在表面锈层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后, 在含Cl-环境中的继续腐蚀行为. 实验发现, 低碳贝氏体钢和作为对比材料的低碳钢试样的表面锈层受损伤后, 在继续腐蚀过程中均能很快得到修复. 在损伤程度与继续腐蚀时间相同的条件下, 低碳贝氏体钢的锈层电阻与损伤修复率均高于低碳钢. 低碳贝氏体钢基体/锈层界面的断裂韧性高于锈层本身.在受外界作用时, 锈层不会沿基体/...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