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新闻学与传播学 >>> 新闻业务 >>> 新闻采访 新闻写作 新闻编辑 新闻评论 新闻摄影 新闻业务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知识库 新闻业务相关记录990条 . 查询时间(1.589 秒)
网络时代的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  网络时代       < 2009/10/16
网络评论作为网站编辑的声音和闪光点,是最能体现立场和观点的,也是网站在打擦边球的夹缝中的呐喊。做好评论版有利于引导受众和网民对新闻事件的理解和讨论。这能充分体现网络的互动性特点,利用好网络互动的特性,调动网络舆论氛围,扩充舆论空间。 好的评论版能够很好的聚集人气,增加点击量,充分调动网民的热情与参与度。在今天咨询发达的时代,新闻的时效性固然还是很重要,但是基本上所有的网络在这里都不会落到后面。典...
试析新闻评论的本地化     本地化  新闻评论       < 2009/10/16
新闻评论,是一种针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或公众关心的社会话题发表议论,做出分析,提供解释,表明看法,直接反映媒介或作者的立场、态度的话语,是新闻媒体针对新闻事件所作出的迅速的、深入的、标志着深度和高度的评论,是表现媒体立场的重要姿态,是媒体所发出的自己的声音。 从19世纪80年代到现在,我国的新闻评论事业经历了起步、发展阶段,现在已经进入了迅猛发展的前所未有的历史阶段。各大媒...
新世纪报刊新闻评论的创新     新闻评论  新闻观念  创新       < 2009/10/16
新闻评论是新闻媒体阐述立场观点和态度,影响引导舆论的“旗舰”,进入信息化时代,其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新闻评论在各媒体蓬勃发展,研究它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以报刊新闻评论为研究对象,从“新闻化”、“多元化”、“平民化”、“形象化”等等七个方面分析其在新世纪里的创新特色。
新闻评论界说新探     看法  意见  新探  新闻评论界       < 2009/10/16
本文意在立足于个人认识,重新探讨关于新闻评论的界说及基本特征,以期有用于实践。既然名为“新探”,可见有别于原有界说。翻检相关著述,录具代表性的界说如下:丁法章:“新闻评论,简而言之,是新闻传播工具中一种对最近发生的新闻提出一定看法和意见的文章。”⑴胡文龙:“新闻评论是针对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体。” ⑵。
 影响力是媒介的生命。新闻传播媒介的影响力源于其内在的新闻精神。在人们正确地强调“媒介营销”手段的重要性的同时,如果忽视了媒介的新闻精神的振兴和深化,就有舍本逐末、在丧失话语权的同时丧失商机的危险。    读殷俊博士编著的《媒介新闻评论学》,让我陷入了对新闻精神、媒介思想与媒介影响之间关系的 沉思。该书引述了大量的新闻评论例证,仿佛构成了一部微缩的新闻评论史,从马克思著名的《评普鲁士最近的书...
近来发生的新闻事件使得新闻评论屡屡遭遇尴尬,其原因是因为新闻评论对及时性的片面追求。解决的办法是需要把握新闻时效性中及时性和时宜性的“度”。
我国新闻评论工作者正处在这样一个信息广泛传播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信息工业正以其技术创造的快速方式,使得信息媒介从数量上呈倍数增长,信息内容上呈几何增长,信息形态、媒介系统都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特别是随着以快捷、交互、对等传播为显著特征的国际互联网对当代人类社会信息传播的影响日益加剧,当今时代的信息传播形态较之此前的社会形态发生显著变革:人们由接受“推送”的信息转向选择“拉取”的信息,由听命于一家...
新闻评论是报刊媒体得以发展的重要因素,评论的缺席会给报刊媒体带来诸多不利。本文以我国报刊媒体对“美军虐俘”事件的报道为例,从跨媒体竞争、核心竞争力、国际对话三个维度探讨国际新闻评论缺席对报刊的影响。
本研究选举《北京青年报》最近一年的全部精确新闻,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按照10项百准来评估精确新闻公布的规范性,目的在于考察大陆精确新闻报道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在近些年的社会新闻中,没有比“马加爵事件”更令人关注的了,可以说一时间众说纷纭。马加爵,一名大学生三天独自先后杀死了四个同学,将尸体藏匿於宿舍中,又悄悄出逃,全国上下张贴追捕令、悬赏书,他流浪到海南,蓬首垢面成为乞丐,却终於被人认出,落入法网押回原籍。马加爵事件的悬念性在於他独自一人杀死了四位同窗,在於他的出逃与被通缉,在新闻媒体的大肆渲染与连续报道中,在网路上的大肆炒作与讨论中,我不禁感觉到“...
新闻诽谤与报道真实     报道真实  新闻  诽谤       < 2009/10/14
 随着新闻媒介舆论监督功能的不断加强,关于新闻侵害名誉权的法律诉讼已是屡见不鲜。所谓新闻侵害名誉权行为,是指行为人通过新闻媒介刊载、播放有损特定人名誉的文字、声音、图象的行为。根据我国法律,新闻侵害名誉权行为有侮辱和诽谤两种方式。侮辱是指用污秽、卑鄙、下流的语言损害他人的人格尊严;而诽谤则是通过捏造事实或传播虚假事实以贬低特定人的社会评价。在侵害名誉权的新闻报道中,属于侮辱性质,刻意丑化他人形象的...
2005年8月3日,《东方今报》A03版刊发了一篇报道:8月2日上午,一名10岁女孩不慎掉入商亳高速公路路边深水沟中。路过此地的河南省商丘市市委书记刘满仓立即指挥在场人员停车救人,经紧急打捞,女孩被救出,并被送往医院抢救。这篇报道写得声情并茂,十分感人,然而刊出后却在读者中引来一片指责之声。一篇正面宣传党的领导干部勇于救人的感人通讯,为何会在读者中引起较大非议呢? 这篇报道之所以引起较大非...
数字化生存是谈论本年度新闻摄影发展大的社会背景,影像和现实的分裂最大的受害者应该是新闻摄影。2007年3月老牌画报《生活》(Life)彻底关张,使专业人士倍感凄凉,诞生于1936年的《生活》完善了用照片讲故事的信息传递方式,并且将这种功能发展到极致。它的消亡似乎是新闻摄影发展转轨的信号。
由美国2005年度普利策摄影奖引发出对新闻摄影伦理的思考,笔者以都市类报纸为例,分析了新闻摄影伦理道德困境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建议。
以昆明《春城晚报》为例,分析其新闻摄影当中存在的三大问题:作品假、大、空,缺乏新闻性;拍摄技术水平不高;缺乏新闻摄影策划,总体随意,支离破碎。提出这些问题似乎是老调重弹,但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与人们的认识不深有很大关系,本文希望以具体文本为分析对象,给人更加形象直观的感受,从而对改进都市类报纸的新闻摄影有所启发和帮助。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