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 >>> 法学 >>> 部门法学 >>> 刑事诉讼法学 >>>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知识库 刑事诉讼法学相关记录261条 . 查询时间(5.241 秒)
在刑事医疗诉讼中, 鉴定机构和法院的关系应当是刑法上“归因”与“归责”的关系。归因是因果关系的判断, 是事实判断;归责是刑事责任的判断, 是价值判断。中国刑法中所使用的“归责”不同于大陆法系三阶层犯罪论体系中使用的“归责”, 区分归因与归责对于准确界定鉴定机构和法院之间的功能与角色以及医疗诉讼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In the criminal medical litigation, the rel...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以下简称《修正案(草案)》)正在由国家立法机关进行审议并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已公布的《修正案(草案)》虽未在文字表述上明文规定无罪推定原则,但其内容实质上已体现或贯彻了无罪推定原则,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进行辨析,并提出完善建议。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日前已经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初次审议,2011年8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网上公布了《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及草案说明,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关于该《草案》的内容,学界和舆论已有诸多评论,本文暂不予置喙,本文所关注的问题是,《草案》在立法技术上集中暴露出来的一些突出问题。
2011年8月,期待已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以下简称《修正案(草案)》)颁布并面向公众征询意见,通过认真学习,笔者认为,《修正案(草案)》在人权保障方面取得了令人欣喜的进步:如完善辩护制度、明确任何人不得被强迫自证其罪、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等,对于推进我国刑事法治的进程意义重大。与此同时,《修正案(草案)》在控制犯罪方面也加大了力度,如增加了技术侦查及特别程序的规定,赋予...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经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初次审议,已于2011年8月30日向全社会公开征集意见,这标志着刑事诉讼法再修改已经有了实质性推进,我国刑事诉讼制度将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从有利于更好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方向、更符合司法规律、更好地适应司法实践的需要出发,就刑事诉讼法修改的相关问题,谈一下我们的几点思考。
“侦查中由人民检察院批准、决定逮捕”,构成逮捕审查制度的中国模式,其理论基础是检察监督理论。定量分析表明,逮捕在我国刑事诉讼中被普遍适用,有违法定逮捕要件,对公正审判与有效辩护造成不利影响;定性分析表明,逮捕被普遍适用的根源在于,享有批准、决定逮捕权的检察机关实为追诉机关,其执行的实体标准、审查程序及“快捕快诉”的追诉性指导思想,挤压了取保候审等羁押替代措施的适用空间。解决逮捕普遍化问题,应依据“...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role that science plays as a tool in collective litigation to substantiate claims. Scientific data and expert testimony are often included to buttress a claim and the admissibi...
There is currently no generally accepted method of estimating the costs of crime. After presenting the most commonly used methods of estimating crime, the authors attempt to explore the situation in H...
This paper examines rhetoric surrounding prostitution law reform in Canada from 1970 to the present. During the 1950s and 1960s, there was very little media or political attention paid to prostitution...
刑事和解制度的价值分析     刑事和解制度  价值  分析       < 2013/8/8
近年来,随着恢复性司法等西方法律思想渐入我国,刑事和解制度被引入了我国的刑事诉讼领域。 作为一种引进的制度,其价值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应该客观、全面、辩证的分析这一制度,才能扬长避短,构建中国特色的刑事和解制度。
论刑事和解的案件范围     刑事和解  适用范围  案由  重罪案件       < 2011/10/24
关于刑事和解的案件范围,存在诸多标准,其中案由和案件的轻重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两个标准。无论采取何种标准,都应当在把握刑事和解的适用基础这一根本问题的前提下,考察对具体案件是否具有适用刑事和解的可能性。以案由为标准可以排除对某些类型的案件适用刑事和解的可能性,而案件的轻重不应当成为排除刑事和解适用于重罪案件的标准。
我国以往关于禁止双重危险原则的研究表明,刑事诉讼法学研究需要转型。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转型首先要确定方向,即遵循刑事诉讼的发展规律,坚持刑事诉讼中“不能放弃的原则”,批判错误的观点,以避免在转型时转向。在此基础上,应当正面应对将禁止双重危险原则引入我国刑事再审制度时所面临的复杂因素。在我国的立法和司法历来尊崇“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背景下,不仅需要论证禁止双重危险原则在刑事再审制度中更具有正当性,而...
美日等国运用刑事手段制裁垄断行为的法律比较完备。我国的反垄断刑事化才刚刚开始,但其规定因先天不足,一出台便受到非议。借鉴美日等国反垄断刑法规制方面的宝贵经验,建立我国完善的反垄断刑事体系,是我国反垄断刑事化的必由之路。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2011年2月21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12次会议、2010年11月24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一届检察委员会第49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4月8日起施行。
There is growing body of literature which offers reviews of the concepts of organised crime and political vio- lence, while documenting the official efforts to address such concepts jointly and treat ...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