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球物理学 >>> 固体地球物理学 >>> 地球动力学 地球重力学 地球流体力学 地壳与地形学 地球内部物理学 地声学 地热学 地电学 地磁学 放射性地球物理学 地震学 勘探地球物理学 计算地球物理学 实验地球物理学 固体地球物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会议中心 固体地球物理学相关记录445条 . 查询时间(3.692 秒)
2018年10月8日至12日,首届 “特提斯动力学”国际研讨会(The 1st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Tethys Dynamics”)在我所召开。所长吴福元院士担任本次研讨会主席。来自美国、法国、意大利、挪威、荷兰、澳大利亚、英国的12位国际学者以及国内相关领域的近200名专家和研究生参加了研讨会和学术交流。研讨会聚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特提斯地球动力系统”重大研...
克拉通(源于希腊语Kratons,意为“强度”)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大陆地块,缺乏明显的火山活动和大地震,传统上被认为是稳定的。然而,位于我国境内的华北克拉通却并非如此,其形成于18亿年前,此后进入长期稳定的演化阶段,直到2亿年前,华北克拉通东部发生了大规模的火山活动和大地震,丧失了原有的稳定性。克拉通为什么会失去稳定性?这是经典板块构造理论无法解释的地质现象。针对这一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
2018年美国物理学会会士(APS Fellow)增选结果近日揭晓,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物理所)胡江平研究员与前物理所研究员戴希(现任香港科技大学教授)当选。分别表彰他们各自对铁基超导体和其他强关联电子体系以及高维量子霍尔理论方面影响深远的贡献(胡江平)和对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量子反常霍尔效应,韦尔费米子和三维拓扑绝缘体材料方面的杰出贡献(戴希)。
2018年9月7日-10日,第六届海峡两岸地震工程青年学者研讨会在大连召开。本次会议由大连理工大学建设工程学部主办,辽宁省工程防灾减灾协同创新中心等单位协办,来自清华大学、台湾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海峡两岸100多位地震工程领域知名青年学者参会。大会开幕式由组委会主席李钢教授主持,大连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建设工程学部部长董国海教授致开幕词。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杨永斌教授、台湾国家地震...
2018年 6月 20 - 21日,中国科学院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主办,中国科学院、国家外专局创新团队,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协办的2018计算地球动力学前沿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正式注册代表共 117人,其中国内107名,国(境)外 10名,安排了30个学术报告。大会主席石耀霖院士致开幕词,对国内外专家学者的与会表示热烈欢迎。大会共同主席刘勉教授介绍了本次...
由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工程联合会主办,我校承办的“第十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8月22日至25日召开。参加本届学术会议的有203家单位,注册人数达868人,既有知名专家和相关领域的学者,也有各大高校研究生和相关企业人员。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理事长、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亚勇,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孙柏...
2018年8月21日至22日,由我校土木工程学院承办的第四届恢先地震工程国际青年学者论坛(4th Huixian International Forum o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for Young Researchers)在上海召开。论坛开幕式由组委会主席周颖教授主持,恢先地震工程学基金会(中国)理事长齐霄斋研究员、美中地震工程学基金会(美国)理事长Billie Spe...
为进一步提升中国地震局测震分析预报人员的业务能力,拓宽其发展空间,探索人才培养教育的新模式、新途径,促进地震分析预报人才的成长及科研成果在预报中的转化,为地震预报事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7月2日至7月7日,中国地震局测震分析预报学科技术管理组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举办2018年“地震学方法与程序”培训班。培训班由中国地震局测震分析预报技术管理组委托中国科大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承办,监测预报司预报...
2018年6月9日,由我校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河北博路天宝石油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协办的大型地球物理实验模型基地国际研讨会在河北省临城县举行。中国工程院顾大钊院士、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学会(SEG)前主席、科罗拉多矿业学院John Holloway Bradford教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chael Clair Fehler教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Daniel Robert Burn...
中国科学院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兹定于2018年6月20至21日(6月19日报到)在北京举行“第15届计算地球动力学前沿问题国际研讨会(14th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the Frontiers of Computational Geodynamics)”。
2018年5月12日上午,第五届强震地质灾害及后效应国际学术大会暨纪念汶川地震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报告厅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思敬以及来自中、英、日、德等13个国家(地区)的350多位中外顶级地灾专家参会并就如何提高强震区城镇抵御灾难性地质灾害的能力展开讨论。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地质灾害防治与地灾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黄润秋,四川省政协副主席陈放,香...
为了贯彻《中国地震局党组关于加快推进地震科技创新的意见》(中震党发【2017】69号)精神,探索新形势下地震地下流体学科发展,结合“透明地壳”等科技创新计划,中国地震学会地震流体专业委员会拟于2018年8月在甘肃张掖(初定)召开“地震流体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年会”,就本学科国际国内最新研究动态和未来发展战略开展研讨。现就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近日,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管理中心发布消息,地震遗址保护与利用学术研讨会将于本月13日至15日在绵举行。此次会议是绵阳市纪念“5.12”特大地震十周年系列活动之一。 据了解,此次研讨会由中国文物协会、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市委宣传部、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管理中心联合主办,以“保护地震遗址•弘扬抗震精神”为主题,旨在纪念“5.12”特大地震十周年,进一...
首届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青年学术论坛在云大举办。本次论坛旨在聚集我国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领域的一流科学家和广大前年学者,展示前沿科研成果、进行学术交流,拓宽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的科学思路,促进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的学科发展,加快构造地质学方法理论创新和前沿突破,着重展示我国青年学者最新研究进展和成果,促进青年学者的进一步成长。
固体地球物理学是地球科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在地球结构与演化、资源勘查和开发、灾害评估与预防等科学研究、生产建设领域,始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先导性、关键性技术支撑作用。当前,世界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固体地球物理学毫不例外,且深度参与此轮技术变革之中。一方面,电子和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得地球物理数据采集更加便捷高效,随之而来的海量数据呈几何级数激增,数据丰富程度前所未有;另一方面,传统地学理论、传统...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