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作物学 >>> 作物育种学与良种繁育学 >>>
搜索结果: 106-120 共查到学术机构 作物育种学与良种繁育学相关记录177条 . 查询时间(4.069 秒)
江苏省作物基因组学和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于2018年7月获批立项建设。是在依托单位扬州大学原有江苏省植物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教育厅)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校内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等研究力量,联合共建单位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共同组建。实验室围绕国家及江苏省在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和现代种业的重大需求,重点开展主要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基因组解析与重要基因挖掘、作物重要农艺性状调控网络及其环境响应、全基因组...
作物不育资源创新与应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由湖南省科技厅于2016年8月正式下文批准并组建。实验室依托CRISPR /Cas9基因编辑、遗传转化等现代分子设计育种技术平台,结合实验室常规育种技术手段,以农业生产实际需求为导向,开展植物育性基础理论及应用技术研究,选育一批育性转换起点温度、适应性、亲和性、抗病性等优良的作物两用不育系种质资源,并进一步利用选育的雄性不育系培育高产优质多抗杂交作物新组合等关...
葫芦科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实验室是国家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组成部分,研究的主要方向是葫芦科作物的遗传育种,甜瓜属种质资源创新和应用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本实验室研究人员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多次获部省科技进步奖,通过省级审定品种2个。
广西作物遗传改良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位于南宁市大学东路174号,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于2001年建立,隶属广西农业科学院,于2005年被广西科技厅认定为首批广西重点实验室。经过十多年的完善和发展,实验室已建设成为区科技创新金源单位、国家甘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员单位和“八桂学者”-亚热带作物分子育种研究岗位依托单位;是广西农科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广西作物学科人才小高地”的建设载体单位...
为加快我国农作物育种新材料和新种质的发掘与创新,探索和应用新的育种理论、方法和途径,选育更多优异的农作物新品种,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2001年,农业部批准,依托山东省花生研究所组建国家油料作物改良中心花生分中心,2002年7月,分中心建设方案获得了农业部批复并全面开工建设。2005年7月山东省农科院组织有关专家对分中心的建设情况进行初验并提出整改意见。 11月,分中心通过了山东省农业厅组织的专家组...
1999年,农业部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批准,由山东省花生研究所承建“国家花生原原种扩繁基地”。2001年,基地建成并投入生产后,每年为我国花生生产提供大量的优质原种和良种,新品种在生产中的增产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后继品种的繁育能力得到明显增强,促进了花生产业的健康和持续发展。
2011年7月 ,农业部批准依托山东省花生研究所建设农业部花生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在农业部及学科群综合重点实验室的指导下,本重点实验室围绕国内花生生产的关键问题和产业需求,探讨花生产量、抗性和品质等重要目标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及优异性状的分子机理;建立、完善高效花生遗传转化技术和简便易行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常规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聚合优良基因,增强花生品种对干旱、盐碱...
梅州市农业科学院成立于1965年,前身为梅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2016年2月,经市编办批准更名为梅州市农业科学院,并加挂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梅州分院牌子;隶属于梅州市农业局,是从事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的副处级事业单位,内设办公室、粮油研究室、花卉研究室、科技开发科、蔬菜研究室、茶叶研究室、生物工程研究室、畜牧水产研究室、南药研究室,与梅州市果树研究所合署办公。
山西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创建于1950年,其前身为吕梁地区农科所。全所占地面积72.6公顷,现有职工150人,其中研究员4人,副研究员22人,在职博士研究生2人,在职硕士研究生18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3人,山西省科技功臣1人,山西省优秀专家1人。设有大豆、特种油料、小杂粮、果树、饲料、植保、科技服务中心、汾州香食品总厂等机构,开展经济作物的新品种选育和果树、饲料...
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的前身是江西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教研室、作物遗传育种教研室和植物生理学教研室合并组建而成,2004年被江西省科技厅批准为江西省重点实验室。2008年,实验室经教育部批准为教育部与江西省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粮食作物研究所始建于1932年,已有83年历史,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大跃进”、“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历史阶段。在历届负责人的领导和前辈们的教诲下,不管是逆境还是顺境,我所科技人员以提高粮食生产水平为己任,矢志不移,在农业科研中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为江苏乃至全国的农业发展和科技进步做出了贡献,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我所在农业部“七五”、“八五”、“十五”和“十一五”科研综合实力...
甘肃省农科院作物所成立于2007年,是在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的基础上,整合原经济作物研究所育种力量成立,主要从事春小麦、玉米、油料、糜谷、豆类、棉花等作物新品种选育、繁殖及推广;科技扶贫开发、农作物品种资源收集、保存及研究等科研工作。单位现有在职职工72人,其中研究员5人,副研究员15人(含高级农艺师)。有硕士研究生导师1人,博士2人,硕士11人,在读博士6人。有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4人...
南京农业大学菊花研发团队是农业部创新团队和江苏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创新团队,是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重要成员。现有教师16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4人,先后有20多人次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农业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江苏省特聘教授、江...
“省部共建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13年12月19日,在河南省粮食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基础上经科技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设成。
主要研究内容:鹤壁市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长期从事玉米遗传育种及新品种示范推广研究工作。先后承担国家和河南省玉米育种攻关、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十五”国家863项目,“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粮食丰产工程等科研项目。育成浚926、浚928、浚9058等优良自交系十几个,通过审定品种13个,其中国审品种4个,获国家植物新品种授权4项,浚单20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现有3个业务科室:玉米高...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