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作物学 >>> 作物育种学与良种繁育学 >>>
搜索结果: 136-150 共查到学术机构 作物育种学与良种繁育学相关记录177条 . 查询时间(3.056 秒)
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又名江苏徐淮地区连云港农科所,1981年成立,隶属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和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双重领导。数十年来,经过几代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现已发展成为研究力量较强、学科优势突出、区域特色明显的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全院现有在职职工80人,专业技术人员68人,其中,研究员4人,副研究员25人,中级职称27人,初级职称12人;具有博士学位5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学历26人,本科35人。享受...
西昌学院攀西特色作物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集成了四川省教育厅"高原及亚热带作物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四川苦荞麦高校重点实验室"、"四川马铃薯高校重点实验室"、"四川马铃薯高校工程技术中心"和"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研究中心",现正在筹建四川省科技厅、凉山州人民政府共建攀西特色作物研究与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国家大豆改良中心淮安试验站是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建立的四个校外试验站之一,也是江苏唯一的试验站。依托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联合多学科于2010年组建而成。宗旨是推动江淮流域大豆产业发展和科技进步,解决大豆产区生产一线问题,建立创新主体紧密联结、良性互动,适应科技发展趋势的新型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任务是合作开展大豆科学研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产学研合作。
矮败小麦是利用我国特有的遗传资源太谷核不育小麦作材料,以矮变一号为标记供体,集太谷核不育小麦雄性败育彻底和矮变一号降标作用强的特性于一体的一种新型小麦育种工具。它就像一个良种加工厂、孵化器,把小麦改良中的众多基因进行大规模的反复重组和优化,通过它可以源源不断地培育出满足不同需求的新品种,能极大地提高小麦的育种效率,是开展小麦轮回选择育种的理想工具。被绿色革命之父布劳格先生誉为小麦育种的革命;中国农...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淮安研发中心建于2012年,是在淮安市产学研合作重大创新载体建设项目资金资助下由淮安市政府、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联合成立的科研创新平台,是政产学研合作成果。研发中心主要发挥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在农业生态研究方面、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在农业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优势,主要在作物生态育种、作物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作物清洁生...
淮安市盖钧镒院士工作站是2013年淮安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淮安市院士工作站之一,2014年正式揭牌成立。依托单位为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内容:联合开展大豆高端品种及产业化研发。围绕食用大豆育种、栽培和分子育种等开展相关研究工作,逐步实现相关科研成果的产业化,产生实际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联合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
该基地(项目)总投资419万元,建设主要内容包括:新购种子收获加工机械、种子质检仪器30台套;挂藏室及配套农机库600平方米、晒场600平方米;建设主干道、支路3000平方米;提水泵站1座;配套灌排渠系2200米及田间工程等。每年可繁育300亩超级稻原原种,500亩专用小麦原种;农户繁育超级稻原种37500亩,繁育专用小麦原种20000亩,通过在本区域推广,小麦平均亩产将达350公斤、年增产5%,...
淮安市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12年,实验室建设期间,共投入113万余元。实验室现有实验室面积350m2,初步建成作物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心、作物单倍体育种研究中心、作物品质及理化研究中心以及作物组织培养室,并新添实验台,购置PCR仪、分子杂交炉、低温高速离心机等先进仪器设备63台套,有一支由25人组成的研究团队。
植物优良品种是提高农产品产量、改善品质、提高市场竞争力的物质基础。植物航天生物育种是我国科技工作者开创并占据优势地位的新兴植物育种技术,是加快培育植物优良品种的有效途径。《国家农业科技发展规划(2006-2020)》把“重点研究动植物遗传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技术,应用常规技术、转基因技术、分子定向育种技术以及航天诱变育种技术等,培育动植物新品种”列为重点任务。《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推进航天工程育...
国家大豆改良中心是农业部设立的12个国家农作物改良中心之一。国家大豆改良中心的依托单位为南京农业大学,它作为主要队伍之一加盟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心”于1998年批准建设,2004年通过竣工验收,下设九个分中心(北京、哈尔滨、吉林、长春、铁岭、石家庄、郑州、杭州、呼伦贝尔盟)。现有专职研究人员30余人(其中院士1名、教授9名、副教授6名、讲师及其他科研人员16名),...
宿州市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现有科研人员5人(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1人,初级职称2人),主要从事大豆新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研究。多年来一直承担着国家黄淮南片夏大豆区试、安徽省夏大豆区试及生产试验,先后参加了省级重点攻关课题二项,主持市级课题两项。现有大豆试验地90亩,在宿州市埇桥区建立村级示范基地和良种繁育基地两个,基地面积1000亩。自2010年以来先后选育了皖宿01-15、皖宿2156、皖...
玉米研究所即杂粮室成立于上世纪60年代,是宿州市农业科学院主要科研科室之一。主要科研任务是进行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及栽培,2007年经过有关专家推荐评审杂粮室被评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依托单位,首批设立为宿州玉米综合试验站。目前该站是安徽省唯一的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现有高级职称专家2名、中级职称人员2名、初级职称人员1名,高级技工5名。先后承担国家农业部、省农委组织的普通玉米、鲜食玉米...
小麦一所主要从事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淮北地区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研究和农民种植技术培训。先后育成安徽3号、安徽8号、新宿6号、皖麦11(宿8112)、皖麦19(宿8802)、皖麦46(宿9604)、皖麦50(宿9908)、皖麦53(宿042)、宿553等小麦新品种,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宿州市科技进步特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现有科室成员10人,其中研究员1人,副研究员1人,助理研究...
宿州市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是专门从事大豆新品种选育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工作的科研机构。
谷子研究所为山西省农科院下属的专业研究所之一,位于长治市北郊,始建于 1942 年,其前身为“晋冀鲁豫边区农业试验场”,先后 23 次易名, 1979 年改称现名。 60 多年来,在各级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已由一个农业试验场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省级农作物专业研究所。拥有国家谷子改良分中心,国家现代玉米产业体系综合试验站,国家岗位专家。全所下设行政科室 8 个,研究课题组 13 个,开发实体 1...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