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球物理学 >>> 固体地球物理学 >>> 地球动力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人物 地球动力学相关记录35条 . 查询时间(2.806 秒)
曹学伟,男,1974年3月生,山东新泰人,副教授。2010年6月研究生毕业并获得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专业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3S技术,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等。主持或参与973国家“海岛礁”项目子课题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第2位);主持完成横向项目20余项,合同额近百万元;发表在SCI、核心等期刊文章20余篇;出版著作一部,“十二五”规划教材一部。
张吉衡,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副教授;研究领域:火成岩岩石成因及地球动力学;主要研究兴趣;地壳硅质岩浆演化机制。
胡才博,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硕士生导师副教授;教授课程:地球:科学卫星的观测;弹塑性力学;地球介质力学;弹塑性力学(地学)。
张怀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研究领域:计算地球动力学; 高性能数值与科学计算中的算法和软件实现,并行算法,网格计算的算法与软件实现; 区域分解算法和软件实现(LMDDM); 拉格朗日乘子非连续变形分析接触算法(LMDDA); 
王世民,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研究领域:地球动力学;地热与传热学奖励信息(1)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青年科技奖(傅承义奖), , 国家级, 2001;(2) 中国力学学会"力学2000"学术大会优秀论文奖, , 国家级, 2000。
李忠海,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研究员;研究领域:计算地球动力学:主攻地球动力学数值模拟方向,以理论计算和软件程序开发为基础,以大尺度数值模拟为主要手段,以板块俯冲-碰撞带及其相关动力学过程为研究对象。
吴本君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地球动力学。
刘善琪,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矿物、岩石物理化学特征计算及地球动力学数值模拟。
陈双双,1990年9月生,江苏盐城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地球动力学、Ca-Mg-Fe同位素地球化学。主要是运用矿物学、岩石地球化学等方法研究东北亚区域海洋火山活动的成因和地球动力机制。
刘洁,女,江西省宜丰县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地球动力学:包括1) 数值方法、编程及模拟计算, 2) 高性能计算机,3) 岩石圈动力学与破坏,4) 蠕变变形研究,5) 应力场及其演化。
廖杰,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百人计划”。研究方向:应用前沿的、热-力学耦合的二维和三维计算程序,模拟、研究岩石圈和地幔的动力学变形和演化过程,包括克拉通岩石圈的 破坏,大陆张裂到海底扩张,大洋转换断层的形成,大洋板块的俯冲,和大陆岩石圈的挤压碰撞。
戴黎明,学科方向:构造地质学、地球动力学、数值模拟;应用基础:利用构造解析和数值模拟方法来研究,(1)中国主要含油气盆地区域构造应力场与油气成藏过程间的关系;(2)西太平洋俯冲带俯冲过程与地震活动;(3)古俯冲带动力学过程。
李勇,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方向:沉积盆地动力学、沉积盆地与造山带耦合关系、活动构造与地球表面过程。
陶玮,生于1971年11月,副研究员。1994年青岛海洋大学海洋地质系应用地球物理专业毕业,获学士学位。1999年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固体地球物理专业毕业,获硕士学位2003年,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固体地球物理专业毕业,获博士学位。2004年至今在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
范昌育,男,1982年7月生,陕西三原人,工学博士,副教授。 2008/07–2009/09,中石化胜利油田,助理工程师,2015/03–2015/06,挪威奥斯陆大学,地球科学学院,访问学者,2012/07至今,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副教授。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