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冶金工程技术 >>> 冶金物理化学 冶金反应工程 冶金原料与预处理 冶金热能工程 冶金技术 钢铁冶金 有色金属冶金 轧制 冶金机械及自动化 冶金工程技术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226-240 共查到人物 冶金工程技术相关记录1036条 . 查询时间(1.957 秒)
孟庆民,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钢铁冶金专业教学及科研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校企合作项目20余项,参与完成国家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技术合作项目12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优秀产学研三等奖、冶金科技三等奖各1项。授权发明专利3项,发表论文50余篇,被SCI、EI收录10余篇。
张福元,男,1979年生,河北唐山人,中共党员,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2003年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应用化学专业获学士学位,2006年获太原理工大学物理化学专业硕士学位,2017年获中南大学有色金属冶金专业博士学位。2006年7月就职于中国黄金集团公司旗下专业化的黄金冶炼企业——河南中原黄金冶炼厂,先后任技术员、技术研发中心副主任、精化分厂副厂长、研发中心主任、健康安全环保部经理等职。2014年获...
吴雪兰,女,副教授。1975年生,1999年毕业于中南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学士),2005年获得中南大学材料学专业硕士学位,2013年获得中南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博士学位。曾在鞍钢集团设计研究院和中金岭南股份有限公司丹霞冶炼厂工作。自2014年3月起进入安徽工业大学冶金工程学院任教,从事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教学研究工作。目前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安徽省教育厅重点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
吴六顺,男,副教授。1977年生,2001年于安徽工业大学获得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学士学位,2011年6月获得瑞典皇家工学院冶金过程专业博士学位,2014年6月于北京科技大学获得钢铁冶金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冶金熔体物理化学性质、冶金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研究。承担本科生《冶金原理》、《冶金资源综合利用》等的教学工作。主持人社部、安徽省人社厅留学基金各一项,以主要研究人员身份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
肖赛君,女,中共党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3年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工程专业本科毕业。2006年4月获北京科技大学有色冶金专业硕士学位。2011年5月获挪威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回国至今,在安徽工业大学有色冶金系从事熔盐电化学、冶金熔体热力学与冶金新工艺开发方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1项,安徽省留学人员创新项目择优资助...
许坤,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1年和2004年先后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取得理论与应用力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双学位学士以及工程力学硕士学位,然后赴美在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连铸模拟实验室获得博士学位以及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主要研究方向是多组分合金中的夹杂相析出和钢晶粒生长的微结构模拟,复杂铸件形状的温度-应力耦合问题的有限元分析,以及金属凝固和热处理过程中其他相关问题的数值模拟,目前已有数篇文章被...
华中胜,男,副教授。1983年生,2011年毕业于东北大学,获有色金属冶金专业博士学位。2011年7月进入安徽工业大学冶金与资源学院任教,从事有色金属冶金教学研究工作。目前发表论文30余篇,参与编写英文教材1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已授权1项。
朱正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3年于安徽工业大学获得冶金工程学士学位,2010年获北京钢铁研究总院钢铁冶金工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炼钢与连铸新技术、凝固理论与工艺、冶金过程数学模型与过程控制等方面的研究。承担《钢的凝固与连铸》、《连铸理论与工艺》、《冶金过程控制》等本硕博的教学工作,指导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金奖1项,获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承担校教改项目1项。先后主持国家自然基...
尹振兴,男,副教授。1973年生,1993年至1997年就读于江西理工大学(原南方冶金学院),获得有色冶金专业学士学位;1997年至2001年在铜陵有色(集团)公司第一冶炼厂工作,担任熔炼车间技术副主任;2001年至2004年就读于中南大学,获得有色金属材料专业硕士学位;2004年至2008年就职于安徽工业大学冶金与资源学院;2008年至2012年就读于上海大学,获得钢铁冶金专业博士学位,现就职于...
王雪松,教授,硕士生导师。1988年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获得工学士学位,1994年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获得应用矿物学硕士学位。现从事冶金资源利用、炼铁新工艺方面的研究。承担本科生《工艺矿物学》、《钢铁厂工程设计》等的教学工作。主持省教育厅重点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在《钢铁》、《钢铁研究学报》、《耐火材料》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与参与校企合作项目20多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中国...
黄贞益,籍贯安庆怀宁,博士,安徽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冶金工程学院副院长,哈尔滨工程大学兼职教授,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中国钢管及冷弯型钢工模具创新战略联盟理事,安徽省冶金及矿山装备再制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金属学会轧钢分会理事,中国金属学会大中型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金属学会塑性加工理论与新技术学术委员会委员,《热加工工艺》期刊编委。黄贞益教授长期以来从事钢铁材料成型理论...
雷鹰,1982年生于湖南武冈,汉族,中共党员,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安徽工业大学矿物加工工程系主任。2011年获昆明理工大学有色金属冶金专业博士学位,2011年9月起进入安徽工业大学冶金工程学院工作。主要教学科研领域为:铁矿石还原、特种有色金属功能材料和微波冶金。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和面上项目、安徽省高校优秀拔尖人才培育资助项目、企业产学研合作项目等科研和人才项目11项。发表论文...
常立忠,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科研方向是特殊钢冶金,钢中夹杂物控制技术,钢的微合金化技术。金属学会炼钢分会委员、电磁冶金与强磁场材料科学学会委员、特种冶金学术委员会委员、特钢冶炼学术委员会委员。
春铁军,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科研方向是矿物分离工程,铁矿造块理论与新工艺,烧结球团清洁生产,含铁二次资源综合利用。2007年获中南大学矿物加工工程学士学位,2010年获中南大学冶金工程硕士学位,2014年获中南大学和澳大利亚联邦科学院(CSIRO)联合培养冶金工程博士学位。2014年以“青年英才”形式进入安徽工业大学工作。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
岳强,男,博士、教授、博导。1980年生,内蒙古包头人,2009年东北大学钢铁冶金专业博士毕业,同年到安徽工业大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1)连铸中间包电磁感应加热及结晶器电磁搅拌;(2)连铸工艺优化及仿真;(3)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去除等洁净钢冶炼。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其中SCI 10篇,EI5篇。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持省部级项目3项;授权发明专利3项,主持横向科研课题5项,参与完成横向课...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