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大气科学 >>> 气候学 >>>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人物 气候学相关记录79条 . 查询时间(3.771 秒)
王淑瑜,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研究员;研究领域;区域气候变化,区域气候数值模拟。
汪名怀,安徽省安庆桐城人,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大气物理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入选第五批江苏省特聘教授,中组部第十一批青年人才项目。主要研究方向是气溶胶,云和气候相互作用,气候模式中气溶胶和云的模拟。在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和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分别获得学士及硕士学位,后赴美国密西根大学大气海洋空间系攻读博士学位。2009年博士毕业后到美国能源部下的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接受博士后训练,负责多尺度气溶...
汤剑平,男,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93年本科进入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学习;2004在南京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主要从事区域气候变化及数值模拟、气候模式发展和陆气相互作用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课题、骨干参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项目)课题、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
郭维栋,男,1972年生,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气候与全球变化研究院院长助理。教育部“大气-地球系统科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副主任、“气候变化”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管理委员会副主任。iLEAPS(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过程综合研究)中国委员会秘书长,GEWEX(国际能量与水循环试验)中国委员会副秘书长。
符淙斌,男,气候学家,瑞典哥德堡大学名誉博士,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气候与全球变化研究院院长,“气候变化”江苏省协同创新中心科学指导委员会主任。196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气象系,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5年当选芬兰科学与人文院外籍院士。
姚凤梅,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博硕士生导师教授;研究领域: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态农业和水资源的影响;联合气象和遥感(GIS)大数据的灾害监测;遥感-生态-农业模型模拟及应用。
周波涛,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气候变化、东亚气候变异机理与预测、极端气候事件、大尺度环流系统和气候模态/大气涛动等方面的研究,在气候变化机理和预测预估方面取得显著进展:1)揭示影响台风、旱涝、低温雨雪冰冻等灾害性气候的若干重要变异过程,特别是Hadley环流、气候模态/大气涛动、海温等的影响及机制;2)揭示全球变暖背景下我国极端气候事件的变化规律及不确定性,给...
曾刚,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主讲课程: 短期气候预测基础、现代气候学、海-陆-气相互作用、专业英语;主要研究领域: 东亚季风年代际变化、海-气相互作用、气候变化评估与预估。
魏江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研究方向: 陆气相互作用,水循环,气溶胶气候相互作用,气候变化.主要研究领域: 运用观测、模拟、水汽追踪等方法研究地表和大气的相互作用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王会军,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 气候模拟与气候变化、东亚季风气候变异及其预测。
孙博,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 气候变化,大气水分循环,短期气候预测。
马利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研究方向: 地球系统模式的发展与改进、海气相互作用、海洋--海冰耦合过程对气候的影响。
罗京佳,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 季节-年际预测、热带海气相互作用、大洋间相互作用。
陆尔,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 气候监测检测(季风、干旱、极端事件等)的理论和方法;极端天气气候(干旱、雨涝、热浪、低温等)的形成维持机理;全球变暖及其对水份循环过程的影响。
曹剑,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 致力于地球系统模式研发与改进、理解多强迫下古气候形成机理、预估未来气候变化。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