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临床医学 >>> 神经病学 >>>
搜索结果: 1-11 共查到国际动态 神经病学相关记录11条 . 查询时间(3.432 秒)
日本和美国的一个联合研究小组日前研制出一种新型疫苗,能够显著改善患有与人类阿尔茨海默氏症(也称早老性痴呆症)相似病症的老鼠的记忆力。研究人员希望今后能够将这一成果应用到人类身上。
瑞士巴塞尔大学2010年1月5日发表公报说,该校研究人员发现,下丘脑分泌的“和肽素”可以作为一种新的“生物标记”,对预测中风发作发挥重要作用。
深部脑刺激(DBS)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帕金森病以及其他神经精神疾病的治疗,然而DBS产生治疗效果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目前还不清楚。
德国神经病学家职业协会2009年12月23日在其专业网站上发表公报说,带有痛感的身体单侧肌肉紧绷常常是帕金森氏症的早期症状。研究人员建议如果出现类似症状应该尽早去医院检查。
美国研究人员在2009年11月24日出版的美国《神经学》(Neurology)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发现经常适量参加慢跑、游泳或打网球等相对剧烈的运动可降低男性患中风的风险。
上周,全球精神健康峰会在雅典召开,可以说,现有50个组织参与的全球精神健康峰会是全球心理健康运动的里程碑。《柳叶刀》杂志曾在2007年发表一系列文章对中低收入国家的精神健康问题进行关注。
韩国建国大学2009年7月28日宣布,该校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合作研究发现,α突触核蛋白寡聚体在神经细胞之间传递,导致脑部损伤范围扩大,最终使帕金森氏症患者的病情越来越严重。这项研究成果将有助于开发出治疗帕金森氏症的新疗法。
美联社7月13日报道,曾一度禁售的治疗精神分裂症药物“氯氮平”有可能获得“昭雪”,重新成为治疗这种疾病的排头兵。
国际神经修复学会五月二日向媒体提供消息说,刚刚在北京落幕的国际神经修复学会第二届年会通过了由十八个国家三十二名科学家联名起草的《国际神经修复学会北京宣言》,是推动神经科学研究领域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文件。
美国研究人员首次提出有力证据,证明帕金森氏症(Parkinson's)和接触杀虫剂有关系。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援引《洛杉矶时报》报道,研究人员早就担心,杀虫剂会造成神经系统出现退化性紊乱,而且在动物身上进行的试验也发现,杀虫剂、特别是杀真菌剂(fungicide maneb)和除草剂,会让动物出现类似帕金森症的症状。
一项最新研究表明,经常做噩梦的人有可能患上痴呆症或者帕金森氏症。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科学家研究了93名失眠患者,这些患者在做梦时都有快速眼动的症状,因此称他们为快速眼动失眠患者,简称为RBD患者。他们发现,在5年之内,这些患者中有26名有脑部退化的迹象。其中,14人得了帕金森氏症,7人得了一种罕见的叫做路易体痴呆的痴呆症(一种进展缓慢的痴呆症),另外5人则患了“标准的”痴呆症。其他病人则表现出...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