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能源科学技术 >>> 能源化学 能源地理学 能源计算与测量 储能技术 节能技术 一次能源 二次能源 能源系统工程 能源科学技术其它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能源科学技术 院士相关记录75条 . 查询时间(0.27 秒)
在近日召开的2023中国油气人工智能科技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阳针对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技术和产业发展,提出了五个情景协同发展的路径及模式,并指出CCUS产业作为新型能源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发展必然要与数字化进行深度融合。
2023年5月25日上午,南非国家科学院院士、南非绿色氢能首席科学家、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ASME)会士Tien-ChienJen(任天健)教授客座教授聘任仪式暨IAM星火大讲堂在南京工业大学科技D楼1903报告厅举行。党委常委、副校长郭万牛出席活动。活动由人事处处长王曙光主持。
2023年4月27日,中国工程院“深海能源开发及重大装备海南院士行”活动在海南省三亚市成功举办。活动由中国工程院主办,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等单位承办。活动邀请海洋与能源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深海能源开发与重大装备关键技术创新应用相关问题,并到“深海一号”能源站现场调研,助力推动我国深海能源开发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2年11月30日下午,福建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碳中和现代产业学院邀请中国科学院、发展中国家科学院成会明院士在线作题为“双碳目标下储能技术的发展”的学术讲座。讲座由陈育明教授主持,环境与资源学院院长钱庆荣、物理与能源学院院长黄志高、林应斌教授等100名师生一起参加了本次讲座。该讲座是学院喜迎115周年校庆系列学术报告之一。
近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丁仲礼院士和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涛院士等多位专家撰写的《碳中和:逻辑体系与技术需求》一书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入选了中宣部2022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
2022年10月8日上午,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深地科学与绿色能源研究院院长谢和平应邀在中南大学新校区信息楼108报告厅做了题为“创新创造来自平凡中的想象——与青年学者谈体会”的专题报告。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郭学益致欢迎辞,科学研究部、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自动化学院等师生代表300余人聆听了报告。本场报告会由自动化学院主办。
2022年9月29日下午,中国石油大学举办第二十四期蟒山讲坛。本期讲坛由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阳应邀作了题为“碳捕集利用封存进展及发展策略”的专题报告。
2022年4月21日,应重庆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院长、碳中和研究院院长廖强教授邀请,英国伯明翰大学丁玉龙院士于作“碳中和能源转型挑战与热能存储技术的机遇”为主题的线上学术报告。一百七十余位师生参加了此次学术报告。
2022年6月2日,俄罗斯科学院(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RAS)官方公布,新增外籍院士48位,以表彰他们在科学领域的杰出贡献。南京工业大学柔性电子(未来技术)学院客座教授、碳基能源技术研发中心首任主任申泽骧教授(新加坡)位列其中。
中国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选结果已公布。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葛世荣,理事马玉山、郑津洋;机械设计分会副主任委员王树新,机器人分会副主任委员刘宏,环境保护与绿色制造技术分会副主任委员高翔,极端制造分会副主任委员、焊接分会常务委员王国庆入选。中国科学院2021年院士增选结果也已公布,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现任理事、材料分会原主任委员孙军入选。
“海洋吸收了约30%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同时海洋蕴藏着丰富的可再生能源。从碳中和的角度,世界各国必将重新审视海洋生态系统。”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吴立新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说。
日前,经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审议,中国工程院确定2021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577位。煤炭领域有11人入选,分别是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舒歌平、安徽大学程桦、中国煤炭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书宁、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葛世荣、重庆大学胡千庭、中国矿业大学秦勇、中国矿业大学谭国俊、中国煤炭科工集团王虹、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王佟、宁夏宝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姚敏、中国矿业大学周福宝。
2021年4月15日,德国地球科学与岩土工程院院士、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和下萨克森州能源研究中心教授侯正猛应邀到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做题为《碳中和与能源地下储存前沿》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成都地调中心主任李文昌主持,成都地调中心全体科技人员、中国地质调查局探矿工艺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相关人员参加报告会。
2021年4月14日,由国际储能技术与产业联盟主办、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协办的“第五届国际储能创新大赛”颁奖典礼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吴锋荣获“2021储能杰出贡献奖”。
2021年1月27日,在悠长的鸣笛声中,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台氢燃料混合动力机车在中车大同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成功下线。这是我国氢能源在铁路机车领域产业化应用的最新成果,有力助推我国铁路装备进入全球氢能应用“俱乐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