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球物理学 >>> 固体地球物理学 >>> 地震学 >>>
搜索结果: 1-10 共查到知识要闻 地震学相关记录10条 . 查询时间(2.194 秒)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OMG)副研究员张江阳、研究员张帆和孙珍联合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杨宏峰团队等,在马里亚纳海沟南部“挑战者深渊”附近的岩石圈变形和地震相关性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于近日发表在《构造物理》(Tectonophysics)上。
2023年2月6日9时17分,土耳其发生7.8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37.15度、东经36.95度,震源深度20千米;当日18时24分震中附近又发生7.8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38.00度,东经37.15度震源深度20千米。
新特提斯洋闭合以及后续的印度-欧亚大陆碰撞是全球标志性构造事件之一,对新生代气候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了重大影响。新特提斯洋时期,印度板块异常快速地(~20 cm/yr)向北漂移,造成了印度-欧亚大陆的强烈碰撞。印度板块高速漂移的动力学机制长期存疑,目前学术界存在两种不同的解释模型。第一种模型认为印度岩石圈的减薄导致漂移阻力减小(Kumar et al., 2007)。第二种是新特提斯洋双俯冲模型,认...
地震滑坡是地震诱发的次生灾害,往往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认识边坡的动力响应规律是评价边坡地震稳定性、工程岩体抗震设防和地震滑坡区域预测的关键。较多震后调查和试验发现,边坡顶部存在明显的地震动放大现象,是造成边坡失稳的重要原因。然而,影响边坡动力响应的因素众多,主要包括震源特征、传播路径、场地特征等,涉及岩土体动力学、地球物理学等学科,颇为复杂;加之单面边坡只有一个自由面(图1),解析方法难以得...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在北印度洋莫克兰俯冲带强震海啸机理方面取得重要研究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地球物理杂志》(Geophysical Journal International)上。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OMG)特聘研究员、欧洲科学院院士林间团队,在西北印度洋莫克兰俯冲带的地震和海啸灾害评估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构造地球物理学》(Tectonophysics)上。
同震滑坡是最具破坏的地震次生灾害之一,可以造成大范围严重的破坏,尤其是山区。了解同震滑坡的易发性控制因素是预测潜在地震区同震滑坡易发性、危险性和风险性的基础,对防震抗灾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控制同震滑坡发生的因素众多,包括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岩体破碎程度、同震断层、地震、场地烈度、人类活动、土地利用等,各个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为此,前人发展了信息量法、主成分分析法、频率比...
2020年9月中旬,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光电系统实验室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大陆碰撞与高原隆升实验室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开展了为期9天的青藏高原地下结构地震勘探与成像试验。试验所用宽频带光纤地震仪由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张文涛研究员团队研发,成像软件由青藏高原研究所张衡团队研发。宽频带光纤地震仪采用了一体化集成与耐极限环境封装技术,通过独有的增敏结构实现地震波与光学相位之间的转换,特别适合高原...
2021年5月22日2时04分,青海省果洛州玛多县(北纬34.59度,东经98.34度)发生7.4级地震。我所碰撞隆升及影响团队紧急讨论并迅速行动,制定震后应急考察观测方案并组织团队骨干于次日赶赴地震现场。
2009年9月24日,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来自中国地震局、四川地震局、成都理工大学、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在成都审定通过了四川省《地震报警器》地方标准,该项标准的制定填补了中国地震报警器省级标准的空白,将于近期发布实施。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