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 >>> 航天器结构与设计 >>> 空间探测器 >>>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空间探测器相关记录159条 . 查询时间(2.618 秒)
2020年12月23日,国家航天局向航天育种联盟及其搭载单位移交嫦娥五号搭载航天育种实验材料的交接仪式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交接仪式后,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召开航天重大工程助推科技自立自强研讨会。大连海事大学系统生物学研究所所长、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孙野青教授出席活动,并接受由探月工程副总指挥、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主任刘继忠移交的嫦娥五号生物材料和证书。
2020年12月19日,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接收活动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举行。中科院院长、党组书记侯建国将国家航天局移交的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正式交接给国家天文台,并向国家天文台台长常进颁发了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责任状。中科院党组成员、副秘书长于英杰出席并主持接收活动。
2020年12月19日,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交接仪式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出席交接仪式并讲话。
北京时间2020年12月17日1时59分,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圆满完成,为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画上了句号。嫦娥五号探测器于11月24日在中国文昌发射场发射升空,经过23天飞行,相继完成了11个飞行段。在这个任务周期内有二十余次轨道控制和数次分离,包括动力下降、月面采样、月面...
2020年12月18日在沪开幕的“星际计划”上海太空科普创新集市上,神舟一号推进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一级液体发动机实物(残骸)首次在国内公开展出。
综合《自然》《科学》杂志15日最新消息,NASA“洞察号”探测器传来火星内部“情报”:火星的地壳可能由三层组成。这是科学家首次直接探测地球以外的行星内部,将有助于研究人员揭开火星是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形成和演化的。
2020年12月17日,国新办就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家航天局副局长、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吴艳华表示,嫦娥五号完成了一次对接、六次分离,两种方式采样、五次样品转移,经历了11个重大阶段和关键步骤,嫦娥五号任务创造了五项中国首次。
两年前,美国宇航局的“洞察”号火星探测器降落在火星表面,希望从那些遥远的地震和土壤泄露的深层热量中收集火星内部结构的线索。
近日,临近空间数据共享服务系统(https://honghudata.aircas.ac.cn)正式上线,为国内外用户提供多学科领域临近空间科学数据的多模式检索、信息在线浏览与下载服务。该系统是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临近空间科学实验系统”(以下称“鸿鹄专项”)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的门户网站,由中科院定量遥感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承担建设,集成历次专项科学实验原始数据与科学分析数据,通过数据交换...
2020年11月30日至12月3日,嫦娥五号探测器配置的有效载荷分系统设备月壤结构探测仪、降落相机、全景相机、全景相机转台、月球矿物光谱分析仪、载荷数据处理器、国旗展示系统相继开机工作。降落相机获取了探测器落月过程照片,并实时传回地面。月壤结构探测仪获取了落月点钻取区域的月表浅层结构,为钻取提供了数据支撑。月球矿物光谱仪获取了多个表取点表取前后的光谱数据,对视场中的重点目标进行了多次探测。全景相机...
北京时间2020年12月1日23时11分左右,嫦娥五号探测器的着陆器、上升器组合体成功实现在月面预定区域软着陆。在历经主动减速、快速调整、悬停避障、缓速下降等阶段后,着陆器、上升器组合体最后稳稳地落于预选着陆区,成为我国第三个成功实施月面软着陆的探测器。成功着陆后,着陆器在地面控制下进行持续约2天的月面工作。
这一次嫦娥五号探测器要进行的是我国首次月面采样返回,完成探月工程三步走“绕落回”的最后一步。当年探月工程三步走是如何制定的?在这之中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总台央视记者独家专访了探月工程规划制定者之一、国家航天局原局长,今年已经80岁高龄的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栾恩杰院士。
2020年11月24日 4 时 30 分,我国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火箭飞行约2200秒后,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是中国探月工程第五次任务,是“绕、落、回”三期中至关重要的一步,计划实现月表采样并将样品返回地球,助力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历史等科学研究,是我国航天领域迄今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
近日,空间等离子体环境模拟与研究系统真空子系统项目预制件出厂验收完成,该项目由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等离子体所研制中心承担研制。哈尔滨工业大学空间环境与物质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吴国芳、副院长鄂鹏、总体技术部长陈维山,航天514所总工程师彭明等专家组成的验收组实地查看,听取项目组对工艺设计、过程控制、质量检测等环节研制汇报,查验相关质量报告及检测记录,经讨论后一致同意该部件顺利通过出厂验收。
经过近两年建设,我国首个深空天线组阵系统在喀什深空站建成并完成各项调试测试工作,于近日正式启用后投入到天问一号、嫦娥四号测控任务中。据介绍,随着中国人迈向深空的脚步越走越远,仅靠单个大口径测控天线已经不能满足深空测控任务对测控和数据传输的需求。为提高地面系统对深空探测器下行数据的接收能力,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在喀什深空站新建3座35米口径天线,与原有的1座35米天线组成4×35米的深空天线组阵系统,达...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