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 >>> 航天器结构与设计 >>> 空间探测器 >>>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知识要闻 空间探测器相关记录159条 . 查询时间(2.812 秒)
空间热等离子体探测载荷需要对两种不同电荷极性的粒子(带正电荷的离子和带负电荷的电子)进行探测。静电分析器作为热等离子体探测最经典的探测方案,利用内、外两个极板间狭缝的电场对入射等离子体进行探测,在特定电压极性下,只能探测一种电荷极性的等离子体(电子或者离子)。等离子体包含两种不同电荷极性的粒子,所需的静电分析器电压极性相反,单台仪器难以同时满足两种电荷极性粒子的探测需求。常用的解决办法是利用两台独...
2021年6月7日,国家航天局发布我国首次火星探测天问一号任务着陆区域高分影像图。图像中天问一号着陆平台、“祝融号”火星车及周边区域情况清晰可见。截至6月6日,“祝融号”火星车在火星表面已工作23个火星日,开展环境感知、火面移动、科学探测,所有科学载荷设备均已开机工作,获取科学数据。环绕器运行在周期8.2小时的中继轨道,为火星车科学探测提供中继通信。
2021年5月25日9时49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独立研制的天问一号探测器环绕器有效载荷—火星磁强计的伸杆实施了在轨展开,遥测参数显示伸杆展开到位,返回科学数据显示产品运行正常,火星磁强计即将开启对近火空间矢量磁场的科学探测任务。
2021年5月25日9时49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独立研制的天问一号探测器环绕器有效载荷—火星磁强计的伸杆实施了在轨展开,遥测参数显示伸杆展开到位,返回科学数据显示产品运行正常,火星磁强计即将开启对近火空间矢量磁场的科学探测任务。
2021年5月22日10时40分,“祝融号”火星车已安全驶离着陆平台,到达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我校邓宗全院士团队自2013年起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合作成功研制的火星车移动系统、转移坡道机构,成为本次火星探测任务的工程亮点。
哈尔滨工业大学20日发布消息,在中国首次火星探测天问一号任务探测器着陆过程两器分离和着陆后火星车拍摄的图像中,着陆平台和“祝融号”火星车的驶离坡道,太阳翼、天线等机构展开正常到位。这其中,多项技术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完成。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2021年4月29日发射入轨的空间站天和核心舱,近日先后完成交会对接、航天员驻留、机械臂等平台功能测试,以及空间应用项目设备在轨性能检查,各项功能正常、运行状态良好,已进入交会对接轨道,后续将继续开展与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交会对接的准备工作。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2021年5月17日8时,天问一号环绕器已实施第四次近火制动,顺利进入周期为8.2小时中继通信轨道。在这一阶段,环绕器的主要工作是做地球和火星之间的“信使”,进行“地火传书”。
2021年5月15日,执行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着陆,迈出了我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后续,祝融号火星车将依次开展对着陆点全局成像、自检驶离着陆平台并开展巡视探测。
2021年5月15日,历经近百天的环火绕行探测后,我国自主研制的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成功着陆于火星北半球乌托邦平原,“祝融号”巡视器与着陆架完成分离后,将对火星表面重点区域进行巡视勘察。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制的新一代“嫦娥钢”为“天问一号”着陆缓冲机构设计及探测器成功软着陆做出重要贡献。
从远古时便对“广寒宫”充满无限遐想的中国人,正一步步揭开月球的更多奥秘。在2021年中国航天大会主论坛上,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探月工程三期总工程师胡浩透露,嫦娥六号任务拟瞄准2024年前后,以着陆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开展采样返回和探测为目标,开展后续详细论证工作,“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可以作为人类进入深空的前哨站或者试验场”。
2021年3月31日6时45分,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成功将高分十二号02星送入预定轨道。上海技物所为高分十二号02星研制的1台双圆锥红外地球敏感器工作正常,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据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底夸克探测器(LHCb)实验合作组宣布,他们发现了四个新型四夸克态。此外,CERN同时宣布,包括最新“出炉”的这四个粒子在内,过去10年间,科学家在LHC上新发现的强子数已达59个,这有助他们进一步揭示物质的秘密。LHCb合作组在提交预印本网站上的论文中称,他们在对撞中心能量分别为7、8和13太电子伏特(TeV)的实验中发现了上述四个四夸克态...
据国家航天局消息,3月9日,经两国政府批准,中国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克俭与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公司总经理罗戈津通过视频会议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合作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的谅解备忘录》。中国国家航天局与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公司将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国际月球科研站广泛合作,面向所有感兴趣的国家和国际伙伴开放,加强科学研究交流,推进全人类和平探索利用太空。
2021年3月4日,国家航天局发布3幅由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拍摄的高清火星影像图,包括2幅黑白图像和1幅彩色图像。黑白图像由高分辨率相机在距离火星表面330千米~350千米高度拍摄,分辨率约0.7米,成像区域内火星表面小型环形坑、山脊、沙丘等地貌清晰可见,据测算,图中最大撞击坑的直径约620米。彩色图像由中分辨率相机拍摄,画面为火星北极区域。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