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化学工程 >>> 化学反应工程 >>> 催化反应工程 催化剂工程 固定床反应工程 多相流反应工程 生化反应工程 聚合化学反映工程 电化学反应工程 化学反应工程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286-300 共查到知识要闻 化学反应工程相关记录1262条 . 查询时间(2.31 秒)
六方结构的二硫化钼(2H-MoS2)因其低成本、高活性被认为是极具应用前景的非贵金属基析氢反应(HER)催化剂。理论计算和实验研究表明,2H-MoS2的HER活性主要归因于费米能级附近可用于调节氢吸附强度的活性电子态。由于惰性基面和有限的Mo/S端边缘位置,本征2H-MoS2缺乏足够的活性电子态,限制了整体催化性能。虽然采用了如异质原子掺杂、缺陷工程、相变和畴边界构建等若干种激活和优化策略来调节活...
最近,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刘洪阳研究员和博士研究生贾志民等人与北京大学马丁教授、香港科技大学王宁教授、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所姜政研究员以及中科院山西煤化所温晓东研究员等团队合作,设计出一种锚定在弯曲石墨烯载体(ND@G)上的新型PtFe双金属团簇催化剂(0.75Pt0.2Fe/ND@G),该催化剂由少数几个Pt原子与邻近Fe原子键合形成原子级分散全暴露PtFe双金属团簇,可以...
盘古大陆(Pangea)的聚合和裂解引发的板块汇聚与大洋扩张,是晚古生代以来全球板块构造研究的前沿热点。位于亚洲中东部的中亚造山带(又称阿尔泰造山带)即古亚洲洋构造域,记录了由古亚洲洋闭合引发的欧亚大陆各块体的碰撞拼合过程,是构建现今欧亚大陆格局的重要造山带。同时,中亚造山带是全球显生宙地壳增生和改造最显著的地区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大陆成矿域,且其成矿过程与增生造山、构造体制转换和新生代改造等密切...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徐海超教授课题组与郑州大学宋金帅副教授合作,在分子光电催化领域取得新进展,实现了对映选择性脱羧氰基化,成果以 “Photoelectrochemical Asymmetric Catalysis Enables Direct and Enantioselective Decarboxylative Cyanation” 为题发表于J. Am. Chem. Soc.。
近日,福建农林大学周顺桂教授团队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熊宇杰教授团队在化学及环境领域权威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发表题为“Sustainable Conversion of Microplastics to Methane with Ultrahigh Selectivity by Biotic-Abiotic Hybrid Photoc...
近日,福建农林大学周顺桂教授团队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熊宇杰教授团队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题为“Solar-driven methanogenesis with ultrahigh selectivity by turning down H2 production at biotic-abiotic interface”的研究论文。微生物光电产甲烷是一种新...
电化学全解水是实现绿色氢气可持续生产颇具前景的策略之一。然而,析氧反应(OER)动力学较为缓慢,全解水制氢需要消耗更高的能量。因此,以5-羟甲基糠醛氧化反应(HMFOR)来代替迟缓的OER,可在获得高价值化学品的同时显著降低过电位,降低能量消耗。贵金属基化剂被认为是碱性电解质中较好的HMFOR催化剂,但由于成本高、储量稀缺,阻碍了大规模应用。近年来,过渡金属催化剂对OER和HMFOR均表现出良好的...
光驱动CO2转化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碳中和技术路径,成为当前催化领域研究的热点。但是光生电荷的快速复合以及表面活性位点的缺乏限制了光催化性能的提高。这对催化剂的设计合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量报道证明单原子催化剂在CO2还原反应中具有优异的催化活性。尤其,单原子金属独特的不饱和配位环境具有灵活的电子结构,通过引入其他组分或者制造缺陷可以调节孤立金属的电子结构。P族金属In在电催化CO2制CO和HCOO...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王野教授&谢顺吉教授团队在CO2电催化还原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A Nanocomposite of Bi Clusters and Bi2O2CO3 Sheets for Highly Efficient Electrocatalytic Reduction of CO2 to Formate”为题在线发表于Angew. Chem. Int. Ed., 2022, ...
烯胺酮(Enaminones)是一类重要的功能性烯烃,由于其兼具烯胺的亲核性和烯酮的亲电性,常用于合成含氮单杂环类化合物,同时作为潜在的药物合成中间体,烯胺酮也是许多药理活性化合物的重要构件。交叉脱氢偶联(Cross-Dehydrogenative-Coupling, CDC)反应是一种直接构建碳-碳键或碳-杂键的理想策略,该策略无需预先官能团化且副产物只有氢气或水,具有合成简便、绿色环保等优点。...
2022年11月17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梁海伟教授课题组发展了一种小分子辅助的浸渍法,实现了碳载小尺寸铂基金属间化合物(Pt-IMC)燃料电池催化剂的普适性制备,所制得的催化剂展现出优异的低铂燃料电池性能。该研究成果以“Small molecule-assisted synthesis of carbon supported platinum intermetallic fuel cell cat...
电化学全解水是实现绿色氢气可持续生产最有前途的策略之一。然而,由于析氧反应(OER)动力学非常缓慢,全解水制氢需要消耗更高的能量。因此,用5-羟甲基糠醛氧化反应(HMFOR)来代替迟缓的OER可以在获得高价值化学品的同时显著降低过电位,降低能量消耗。贵金属基化剂被认为是碱性电解质中较好的HMFOR催化剂,但是由于成本高,储量稀缺阻碍了大规模应用。近年来,过渡金属催化剂对OER和HMFOR均表现出良...
近日,熊海峰教授、黄小青教授与福州大学林森教授等合作,在过氧化氢直接合成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开发出高性能层状PdO催化剂用于H2O2的直接合成。相关成果以“Layered Pd oxide on PdSn nanowires for boosting direct H2O2 synthesis”为题在线发表于Nat. Commun. 2022, 13, 6072。
近日,王野教授&谢顺吉教授团队和汪骋教授团队合作,开发了自动化快速筛选电催化剂的新方法,并在CO2电催化还原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成果以“Fast Screening for Cu-based Bimetallic Electrocatalysts: Efficient Electrocatalytic Reduction of CO2 to C2+ Products on Magnesium-Cop...
2022年10月26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曾杰课题组、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Yong Wang课题组、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Bruce C. Gates课题组和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刘景月课题组合作,在《自然》(Nature)上,发表了题为Functional CeOxnanoglues for robust atomically dispersed catalyst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报道了一种“...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