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能源科学技术 >>> 能源科学技术其它学科 >>>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知识要闻 能源科学技术其它学科相关记录382条 . 查询时间(2.141 秒)
经过12年的开发建设,生态城的植物种类由最初的66种增加到265种,累计绿化面积近900公顷,建成区绿地率达到50%。近日,中新天津生态城(以下简称生态城)“海绵城市案例集”编制完成并正式发布。“我们在招商中发现,现在的创业者除了会考虑政策支持外,也更加关注区位优势,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优美的自然环境,都是营商环境的加分项。”在北航星空众创空间的工作人员祁颖看来,这些都是吸引企业落地中新天津生态城...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强调,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为加快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将加快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制定更加积极的新能源发展目标,推进陆上风电和光伏发电全面实现平价无补贴上网;因地制宜开发水电;在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加快推进抽水蓄能、新型储能等调节性电源建设,进一步优化完善电网建设,推动电网智慧化升级,大力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提高电力系统灵活调节水平。
近日,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肖睿教授团队在环境领域顶级学术刊物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上发表了题为“Tuning the Support Properties toward Higher CO2 Conversion during a Chemical Looping Scheme”的论文,报道了该团队在二氧化碳转化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东南大学为该论文的...
创新引领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     新能源  汽车  发展       < 2021/3/24
面向未来,新能源汽车将在扩大内需、拉动消费中发挥更大作用,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动力电池,被称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10多年技术储备,3年攻关,一朝突破……这是一家中国企业为研制动力电池的关键材料单晶三元材料而走过的历程。中国企业在关键材料上的技术突破,不仅让动力电池这颗“心脏”更加强劲,也充分彰显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的好势头。
2020年是联合国“十年行动”的开始年。能源是全世界共同关心的问题,帮助全球各地区发展能源,打造更加可持续和包容的社区,增强对抗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的能力,为所有人提供负担得起的、可靠的、可持续的和现代化的能源,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 7)之一。
日前,总投资120亿元的天津中环50GW(G12)太阳能级单晶硅材料智慧化工厂及相关配套产业项目签约落户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项目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工业产值160亿元以上,为当地光伏产业快速集聚和规模跨越,引领上下游先进制造业高速发展注入新动能。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海油)6日对外宣布,历时18天、航行1600海里,由中国自主研发建造的全球首座十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能源站顺利抵达海南岛东南陵水海域,落位“深海一号”大气田(陵水17-2),开启海上系泊、安装和生产调试工作,标志着中国首个1500米自营深水大气田向正式投产又迈出了关键一步。
记者采访了解到,2020年,青海省清洁能源发电量847亿千瓦时,相当于替代原煤3811万吨,促进减排二氧化碳6268万吨。
生态文明建设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生态理念1.0时代关注的是要素协调。人们意识到高强度人类活动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不足,探索如何通过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协调人与自然关系。退耕还林、自然保护区建设、污染治理等,就是出于这一理念所采取的针对性措施。生态理念发展到2.0时代,强调的是系统治理。人们已经认识到资源环境要素对人类社会的约束不是独立的,系统问题需要以系统治理的方式来解决。
2021年能源监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能源工作会议精神,以全面落实《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能源监管工作的意见》(国能发监管〔2019〕83号)为主线,抓统筹、谋创新,切实加强能源市场监管和行业监管,维护公平公正的能源市场秩序,保障国...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发布通知,我校杨勇平教授作为负责人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多能源互补的分布式能源系统基础研究”获批立项,总经费超过2100万元。这是我校首次获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不仅标志着我校在能源基础研究领域迈入国内先进行列,更是我校双一流建设取得的历史性突破!
日前,由我校电站能量传递转化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徐进良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重点专项部署的“超高参数高效二氧化碳燃煤发电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最终完成发电效率51%的1000MW级系统概念设计,为逐步推进大容量S-CO2燃煤发电系统示范及应用奠定理论与技术基础,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做出重要贡献。
近年来,甘肃省瓜州县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风光电等新能源产业,年发电量达150亿千瓦时。图为瓜州县风车群在戈壁滩上运行。
2021年1月27日,在悠长的鸣笛声中,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台氢燃料混合动力机车在中车大同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成功下线。这是我国氢能源在铁路机车领域产业化应用的最新成果,有力助推我国铁路装备进入全球氢能应用“俱乐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