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力学 >>> 基础力学 >>> 摩擦学 >>>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知识要闻 摩擦学相关记录78条 . 查询时间(2.075 秒)
2019年1月8日,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东南大学共有 7个项目获奖,其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荣获5项大奖。学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专用项目二等奖1项。作为第一完成单位,通用项目获奖数并列全国高校第六。获奖总数位居全国高校第七,江苏第一。东南大学注重在基础前沿和原始创新方面的工作,注重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经济发展。东南大学此次的获奖...
2018年11月5日,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公布了2018年度全国高校“杰出·百佳·优秀科技期刊”评选结果。山东大学科技期刊社编辑出版的《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被评为“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被评为“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近年来,科技期刊社紧紧围绕学校“双一流”建设,以创建“名刊强社”为目标,认真谋划发展蓝图,实施“期...
近日,基于先进的纳米材料合成与微结构表征技术,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王金清和博士侯凯明等人在二硫化钼纳米结构的合成及其在不同环境气氛下的摩擦学机理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通过借助二硫化钼的二维纳米化所带来的高度结构灵活性和空间自由度,分析并确定了二硫化钼实现超低摩擦机理的关键证据。研究人员对具有独特纳米片纵向排列特点的二硫化钼纳米结构涂层进行了摩擦学性能研究。结果发现...
2018年7月30日,清华大学结构超滑研究团队在材料领域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上发表了《微米尺度石墨/六方氮化硼层状异质结中的鲁棒性结构超滑》(Robust microscale superlubricity in graphite/hexagonal boron nitride layered heterojunctions)的研究论文,这是该团队在超...
日前,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聚合物摩擦学课题组王赵锋百人计划团队与兰州大学副教授张加驰和美国康涅狄格大学教授Luyi Sun团队合作,开发出了具有高亮度和多色化的摩擦/力致发光粉体材料——Sr3Al2O6: Eu3+/Eu2+,并将其复合于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基体中,从而获得了摩擦/力致发光复合弹性体。
日益增长的神经及心血管疾病对可植入医疗电子器件的需求越来越多,对其工作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此类电子器件主要包括:心内压传感器、心脏起搏器、心脏除颤器、深脑/神经刺激器等。长期的体内植入对可植入医疗器件的体积、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都有很高要求。现有可植入医疗电子器件的电源主要依赖于商业可充电及不可充电电池。此类商用电池在实际使用过程常出现发热、容量减小及内部变性等问题。一旦此类电源达到使用寿命,病人不...
封严涂层广泛应用于航空发动机风扇、压气机和涡轮中,起到保护转动部件,减小间隙和提高效率的作用。以一台典型的涡扇发动机为例:高压涡轮与机匣间隙每减少0.254 mm,涡轮效率提高约1%;压气机的径向间隙每增加 0.076 mm,单位耗油率增加约1%。由于应用工况的特殊性:高速(百米/秒)、高温(1000°C)和断续刮擦,而长期以来封严涂层与叶片这一摩擦副的摩擦学行为缺乏系统的研究,导致实际应用中出现...
近日,我校特种功能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程纲课题组在摩擦纳米发电机领域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A Sliding-Mode 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 with Chemical Group Grated Structure by Shadow Mask Reactive Ion Etching”发表在国际纳米顶级期刊《ACS Nano》上(SCI一区,IF=13.942)...
作为摩擦学领域级别最高的国际会议——第六届世界摩擦学大会2017年9月18日至22日在京举行。这也是世界摩擦学大会20周年以来,首次落户中国,旨在总结近期摩擦学各个方向的研究成果,探讨摩擦学未来的研究方向,增强摩擦学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同工业界之间的联系。 据介绍,摩擦学是一门研究摩擦、磨损和润滑的科学,在机械、能源、电子等领域具有核心地位。研究发现,每年全世界约30%的一次能源因为摩擦被消耗,约6...
人们一直致力于研究在维持现代社会巨大能源消耗的同时最小化环境消耗。从可再生的自然源(如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收集能量,已经被证实是应对能源危机的可持续可供选择的方向,而且在化石燃料快速消耗的今天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最近发明的摩擦纳米发电机具有质量轻、价格低廉,甚至在低工作频率下仍然高效等先天优势,已经被证实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解决方案。通过收集环境中的机械能——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却被浪费掉的...
摩擦是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源于滑动界面上离散原子间的相互阻碍作用,其能量耗散模式取决于滑移能垒与自身力学性能的竞争。界面阻力极低的状态称为超低摩擦,是摩擦学中的重要课题之一。目前,学术界主要通过结构润滑和连续滑动两种方式来实现超低摩擦。结构润滑通过构建非公度界面结构,有效地降低滑动能垒实现低摩擦;当滑动能垒的有效刚度低于体系自身的本征刚度时,滑动可以避免高能量耗散的粘-滑运动,从而实现超低能量耗...
在2017年4月20日至23日召开的第十三届全国摩擦学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维民研究员获得“摩擦学最高成就奖”。
近期,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等单位,在利用石墨烯实现固体超滑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研究人员设计并制备出一款用于原子力显微镜的镀有石墨烯的微球探针,实现了石墨烯与石墨烯之间微观摩擦力的测量,并且获得了拥有“鲁棒”特性的超低摩擦:适用于较宽范围的载荷、环境气氛、湿度、扫描范围以及速度等实验条件,同时超滑状态也可以维持较长时间。此外这种石墨烯探针也可以在其他二维材料...
近代摩擦学研究表明,三维固体材料在无磨损情况下的摩擦行为往往与界面真实接触面积大小直接相关。而《Nature》杂志于11月24日以“The evolving quality of frictional contact with graphene”为题在线发表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界面摩擦对于二维材料存在独特的机理:二维材料由于其超薄的几何特性和超大的柔性,能够通过改变自身构型来影响接触界面的钉扎状态...
在创刊三年半之后,清华大学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的英文科技期刊《摩擦》(Friction)于近日成功被国际著名检索系统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科学引文索引)收录。此次SCI(科学引文索引)将收录《摩擦》(Friction)自2013年第1期创刊以来的所有论文,期刊的第一个影响因子将于2017年发布。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