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力学 >>> 基础力学 >>> 理论力学 理性力学 非线性力学 连续介质力学 摩擦学 柔性多体力学 陀螺力学 飞行力学 基础力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知识要闻 基础力学相关记录290条 . 查询时间(2.675 秒)
超滑(Superlubricity)技术具有超低摩擦系数和近零磨损率等优异特性,能够最大化减少摩擦过程中的能量损耗和材料磨损,成为近年来摩擦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目前,液体超滑研究主要集中在较低的应用载荷和转速范围,运动形式和摩擦副的选择有限。为了推动液体超滑技术的工程化应用,需要开发新型液体超滑体系,提高其承载能力和运转速度域,拓展接触界面间的运动形式,实现宏观大尺度和苛刻条件下的液体超滑。
细胞迁移广泛存在于生命体的各个阶段,是生命体执行多种生理活动必不可少的基础。实验及理论分析表明,单个细胞的迁移需要往复经历伪足伸出、粘附形成、肌球蛋白收缩以及尾部解离等几个阶段。细胞集体迁移时的运动机制与独立迁移时的运动机制类似,但细胞之间相互的力学和化学作用,使细胞在集体迁移的过程中表现出迥异于独立迁移时的运动特征。相比于对单个细胞迁移过程的理解,目前对细胞的集体迁移行为及其背后的发生机制仍知之...
刘小明,男,研究员,研究领域1. 跨尺度力学,2. 接触与摩擦力学,3. 极端条件下材料的塑性与破坏,4. 复杂环境下的结构动力学。
2022年4月29日,Cell子刊iScience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光合与环境生物学实验室蔡伟明研究组题为“Pectin methylesterase gene AtPMEPCRA contributes to physiological adaptation to simulated and spaceflight microgravity in Arabidopsis...
摩擦起电是揭示摩擦磨损本质起源具有潜力的研究手段。摩擦起电可作为一种“探针”来反映摩擦副状态与摩擦状况,在智能润滑监测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它在能源收集、自驱动传感等领域也展现出广阔应用前景。如何研究摩擦起电与摩擦学行为之间的关系,利用摩擦学原理解决其在能量收集过程中的摩擦磨损问题仍存在挑战。
摩擦起电是揭示摩擦磨损本质起源极具潜力的研究手段。摩擦起电可作为一种“探针”来反映摩擦副状态与摩擦状况,在智能润滑监测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它在能源收集、自驱动传感等领域也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如何研究摩擦起电与摩擦学行为之间的关系,利用摩擦学原理解决其在能量收集过程中的摩擦磨损问题仍存在巨大挑战。
摩擦纳米发电机通过接触起电和静电感应可以广泛地收集机械能,经过一些年的发展,摩擦纳米发电机在机械能收集和自供电传感方面展现出了广泛的应用。接触分离模式是摩擦纳米发电机最基本最常见的工作模式,为了提高接触分离式摩擦纳米发电机的输出信号,之前的研究者做出了很多工作,比如,常见的是对摩擦层表面进行微结构处理,这样可以增加表面电荷密度。针对接触分离式摩擦纳米发电机空间充足的特点,人们也会采用多层设计的办法...
在科学发展过程遇到一些需要求极值的问题 (Extremization Problem),求解这些问题的方法称为变分方法(Variational Method)。例如:(1)两点间的最短连线问题:在欧几里得空间任意两点的最短连线是连接两点的直线,这是谁都知道的。但在历史上严格证明这个结论确曾是一个有名的变分法命题;如果不在欧几里得空间,比如在曲面上的两点的短程线(Geodesic line)就不是直...
近日,全国妇联决定授予10人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300人全国三八红旗手、200个单位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称号。
柔性电子器件的应用场景包括健康监测、医疗手术、智能工业以及具有柔性大变形特征的航空航天设备,而柔性大应变传感器是其中监测变形的关键元件。传统的基于金属或半导体的应变片无法满足与人体或柔性设备表面共形贴合的基本要求,且传感范围比实际需求小得多,因此科学家们投入大量的精力研究新型的柔性大应变传感器。现有柔性大应变传感器多是基于接触电阻机制,即通过各种传感材料及相应微结构设计实现导电微结构的接触关系变化...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2021年度)名单》(教高厅函﹝2021﹞34号),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获批力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为传播优秀成果、加强学术交流,力学所与中国力学学会联合主办的《力学学报》于11月13日组织举办了《力学者说》系列学术论坛第一期。本期论坛由《力学学报》主编陆夕云院士主持,并邀请《力学学报》第11期《振动能量俘获》的专题客座主编、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周生喜教授做学术报告。学术论坛线上线下同步进行,同时在腾讯会议和蔻享学术平台直播,吸引了2000余人次观看。
结构智能集成一体化要求装备通过结构设计与集成,实现形状、性能和功能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可控变化,在不同模态或不同环境下实现变形、变性和变功能的“三变”。目前的力学超结构(超材料)已经难以满足日益提高的应用需求。智能驱动力学超结构(超材料) (Active Mechanical Metamaterials, AMMs) 是一类具有感知外界激励、主动判断并作出响应功能的材料,能够通过“感知-响应”来满足...
2021年9月13日,第三届“科学探索奖”获奖名单揭晓,Acta Mechanica Sinica Solida(AMSS)和《固体力学学报》编委清华大学张一慧教授喜获“前沿交叉”领域奖项。“科学探索奖”于2018年创立,聚焦数学物理学、化学新材料等9个领域,每年评选出不超过50位青年科学家,鼓励青年人才积极探索科学“无人区”。
2021年7月29日上午,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表彰会在北京国二招宾馆举行。会上发布了《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表彰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获奖出版物、出版单位和出版人物的决定》和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获奖名单。《力学学报》编辑部主任刘俊丽获优秀编辑奖。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