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病毒学 >>> 病毒生物化学 分子病毒学 病毒生态学 病毒分类学 病毒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人物 病毒学相关记录152条 . 查询时间(0.307 秒)
温旺荣 副教授,擅长:擅长临床病毒学、临床真菌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
李鹏,男,博士后,1976年4月生。2010年12月毕业于吉林大学预防兽医学专业,获博士学位。2011年6月,注册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现为新乡学院副教授。
周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周强研究员课题组以细胞内重要膜蛋白的结构与功能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为主要研究手段,结合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计算生物学等技术研究与重大疾病或者重要生物学过程相关的膜蛋白的结构以及工作机制。
魏磊教授,博士生导师,我们具体的研究方向包括(但不限于):1.结合生物化学,病毒学,细胞生物学以及结构生物学等手段来全面阐释乙肝病毒基因组的形成极其调控的精细分子机制;2.其他类型的重大传染病病毒(如冠状病毒,艾滋病毒等)的复制同宿主基因相互作用的机制;3.筛选设计抗病毒的药物;开发病毒感染动物模型,研究病毒发病机制。
鲍一明研究员,研究方向:生物数据库、病毒基因组注释和病毒进化与分类等。
孙蕾青年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致病病毒结构研究:研究与人体疾病相关病毒,及病毒与抗体,病毒与其受体的复合物的结构,以期找到病毒和病毒受体间相互作用位点,分析病毒侵染细胞的原理,为抗病毒药物及疫苗开发提供基础;2)解析机体免疫相关的蛋白质及其复合物的结构,识别免疫应答过程中所涉及的分子反应机理。
陈振国研究员,研究方向:课题组利用冷冻电子显微镜结构生物学方法研究病原微生物及相关复合物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尤其是新发传染病病毒的全病毒结构,揭示其传染和传播等机制。并深入研究病毒-抗体复合物、病毒-小分子抑制剂复合物、病毒-蛋白药物复合物结构,揭示抗体及药物的中和及作用机制,为病毒疫苗研发和新型药物研发提供重要基础。
梁启明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科研方向:本实验室主要研究天然免疫系统(干扰素通路和自嗜通路)与病毒(寨卡病毒和KSHV)的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并以此为基础开发新型抗病毒药物。具体分成三大研究方向:1. 干扰素通路的调控和ISG (Interferon stimulated genes)的功能;2. 寨卡病毒的免疫逃逸机制和致病机制,以及抗寨卡病毒的药物筛选;3. KSHV的免疫逃逸机和疫苗研发。
蓝佳明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主要从事病毒性疫苗、抗体和抗病毒药物的研发。关注的病毒包括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新疆出血病毒、拉沙热病毒、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等。
童一民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1.通过反式互补策,建立新型单轮HCV感染模型,基于这类新型单轮感染模型,开展HCV结构蛋白(Core, E1, E2)在HCV生命周期中的功能。2.新发病毒的细胞感染模型的研究。
王颂基研究员,研究方向:本课题组主要从事病毒性疫苗、抗体和抗病毒药物的研发。关注的病毒包括新疆出血热病毒、拉沙热病毒、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病毒等高生物安全等级的出血热病毒,同时在中国东南部地区及国家开展了一系列新病原发现相关工作。
梁小珍研究员,研究方向:疱疹病毒(EBV,MHV68)的感染机制与致病机理,主要结合体外细胞系统和体内小鼠模型研究宿主与病毒之间的相互作用,集中于病毒潜伏与持续性感染的机制以及相关淋巴瘤的免疫调控。同时也研究病毒感染与宿主先天免疫反应之间的相互作用。
崔杰研究员,研究方向:研究组长期从事病原发现、病毒进化、开发组学新方法等研究,重点关注:1)病毒生态学和病毒组(virome); 2) 癌症进化(cancer evolution); 3)基于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的病原大数据(big data)分析。
向宽辉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病毒感染和致病模型的建立与优化,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的机制研究。
肖炜博士,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噬菌体制剂的开发与应用;高盐环境、湖泊微生物(噬菌体)多样性和生态功能;病毒-宿主相互作用的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和机制。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