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沉积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沉积学相关记录1154条 . 查询时间(0.425 秒)
2024年3月10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发的大口径沉积物柱状取样系统在南黄海海域搭载自然资源部向阳红01科学考察船完成海上试验验证,获取单柱、连续、低扰动500毫米大口径柱状沉积物7.89米,创造了该海域大口径柱状沉积物的最长取样记录,填补了我国大口径沉积物取样领域的技术和装备空白。
1万年以来随着地球最近一次冰期的结束,气候的转暖湿润和长江三角洲的逐步形成,使得长江下游地区古代先民的生存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然而,依据现有的考古发掘证据,该地区史前新石器人类历史只有7000余年的记录,与周边钱塘江、长江中游及淮河流域距今10000—8000年的众多史前文化形成鲜明反差。此外,研究区沉积环境受到过开放性河流—海洋作用的频繁波动干扰,加之历史时期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其连续且年代框架...
2024年2月28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徐向荣团队在基于陆海统筹思路下珠江口有机磷阻燃剂生态风险防控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Organophosphate flame retardants and their metabolites in the Pearl River Estuary: Occurrence, influencing factors, a...
2023年12月21日,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成果展(西宁)在西宁市博物馆举行启动仪式,青海盐湖所参与联办。在启动仪式上,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副所长安宝晟、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调研与协调处处长王祎、青海省科技厅副厅长朱生海、西宁市副市长肖向东等分别致辞,青海盐湖所副所长王建萍参加启动仪式。
缝合带两侧的上地壳变形及断层体系的同步发育是汇聚板块间发生构造耦合最敏感、最及时的浅地表响应,对于理解大陆俯冲(“软碰撞”)到大陆碰撞(“硬碰撞”)的转换至关重要。就印度-亚洲碰撞而言,沉积物源分析揭示了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于ca.59 Ma初始接触(“软碰撞”),而印度-亚洲汇聚速率的骤降及上板片记录的首个古近纪变形脉冲却发生在ca.52 Ma,明显滞后于两板块初始接触时间。这是否暗示印度-亚洲碰...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特聘研究员王相力与成都理工大学、美国辛辛那提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与古生物研究所合作,利用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方法,基于页岩中微量金属元素含量的变化,重建了显生宙以来主要海洋沉积环境氧化还原结构近乎连续的时空演化记录。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的王大伟研究员团队,联合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英国卡迪夫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揭示了深海海底峡谷的微地貌特征及演化过程,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Sedimentology》。
2023年11月6日,由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期刊《沉积学报》通过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开放获取期刊数据库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DOAJ)评估,正式被DOAJ全文收录。
2023年10月20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宋金明、袁华茂团队在JCR一区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发表了题为“Heavy metal mobility in contaminated sediments under seawater acidification”的研究成果,报道了痕量元素在海洋酸化驱动下的迁移转化过程及其在“沉积物—海水”体系中的扩散迁移与再平衡行为,解析...
2023年10月10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宋金明研究团队在揭示海洋藻类爆发通过加强微生物调控作用诱导沉积物-海水界面砷(As)的释放机制解析上获得新认识,量化了长江口每年藻类爆发时期可能触发的沉积物As的释放通量,对于评估重金属As的海洋生态效应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Index) Water Research(IF=12.3)。
2023年9月18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OMG)研究员李伟团队联合挪威科技大学、英国卡迪夫大学,在海底滑坡体的长期不稳定性及再活化机制方面取得了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地质学会会刊》(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Bulletin)上。
圆盘状和管状化石是元古宙常见的化石类型。由于其形态较为简单,圆盘状化石的亲缘关系和个体发育多处于未知状态。此前的研究显示,一些埃迪卡拉纪具代表性的圆盘状化石,如Hiemalora、Aspidella、Spriggia和Ediacaria,是同层位的底栖埃迪卡拉型宏体化石的离散固着器结构。在成冰纪之前的地层中,同样记录着圆盘状化石与具固着器的管状藻类化石的同层位保存,并且圆盘状化石与固着器之间具有一...
碳酸盐化地幔的部分熔融或源自地幔的硅酸盐熔体的不混溶作用所产生的碳酸盐熔体为深部碳循环的研究提供了更为直观的视角。前人的研究将一些碳酸盐熔体中的壳源地球化学信号归因于加入深部地幔的俯冲物质。然而,正如古诗中对石灰岩所描述的那样:“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碳酸盐岩石的熔点非常高。高温高压实验表明,在俯冲板片顶部碳酸盐物质的熔融条件也高于板片的温压梯度,使得它们可以通过岛弧下的岩浆区域而被运...
通过各种各样的热力学非平衡过程(快速淬火、物理或者化学气相沉积、电沉积以及球磨等手段),可以形成过饱和固溶体从而调控金属材料的性能,但过饱和固溶体在热力学上处于不稳定状态,在加热或者塑性变形时,它将分解成热力学稳定相以降低体系的自由能。长久以来,稳定过饱和固溶体以防止其分解是十分有挑战性的,尤其是在具有互溶间隙的合金体系中,相分解将通过上坡扩散主导的调幅分解机制自发进行。
全球海底蕴藏着丰富的多金属结核资源,因其富含多种战略性金属,被认为是当今最具开发潜力的海底矿床类型。但这些资源主要分布在水深4000至6000米的深海平原,一般远离陆地,生产力极低。近半个世纪以来,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大量科学组织和团队针对深海采矿可能引起的环境破坏问题开展了一系列影响调查和实验研究,对底栖生物尤其是大型底栖生物的影响和恢复进行了大量监测和评估。然而对于栖息在金属结核沉积物环境中的微生...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