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历史学 >>> 史学史 >>>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知识库 史学史相关记录183条 . 查询时间(3.45 秒)
在历史学因其人文特征所导致的那些非实证属性被普遍关注的今天,史学史的学科建设尤显重要。史学史研究不仅展示了历史学自身发展的具体过程,而且成为那些理论阐发的事实依据。中国的史学史研究起步于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对史学史作学科意义上的理论构建和全面研究,则主要反映于新中国建立后至今的60年中。
清今文经学的复兴及近代疑古思潮的蔚成大国是由历代学者《尚书》辨伪研究所催发的。由疑文献之伪进到疑史实之伪,至康有为乃谓尧舜、三代历史不可信。近代胡适、顾颉刚援实验主义方法而承其绪,更以全部古史皆伪。由于《尚书》辨伪的影响,适会近代中国中西思想交汇,中国传统史学自疑古开始了现代化的转型,而这一过程是以科学化为实质的。
朱熹治史有极大的成就,这与他的实证主义的治史方法密切相关。他提倡“谨于阙疑”反对臆断;强调参互考证,言必有据;主张身到足历,核其事实。其方法最终要求归结到认识天理的目的上去。
20世纪50年代中国史学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复杂面相。本文从重读业师杨志玖先生(19 15—2002)《隋唐五代史纲要》入手,谈谈自己的一点感想。一上个世纪50年代,我国高等院校人事和院系结构调整之际,北京大学历史系主任郑天 挺先生奉调来天津南开大学历史系主持系务。在郑天挺先生的率领下,南开大学中国古 代史的教学工作分为四段:王玉哲先生讲授先秦史,杨翼骧先生讲授秦汉魏晋南北朝史 ,杨志玖先生讲授隋唐...
百年史学历程回顾二题     百年  史学  历程回顾       < 2008/8/21
新史学:对科学实证的追求   新史学最初是以近代科学的姿态出现的,决定性的时间要到30年代后期。用科学主义的态度重新审视中国历史,还原客观的中国历史(那时称“重建中国历史”),这是当时新史家最崇尚的潮流,也是与旧史学赖以区别的标志。   在这方面,傅斯年先生的功绩最大。这倒不完全是指他个人在史学上的成就(如夷夏东西说、性命古训辩证)。胡适对傅的评论最确,说“他能做最细密的绣花针工夫,他...
从宏观上看20世纪以来的中国学术发展史,可以观察到一个从否定传统到呼唤回归本土化的历史变化过程。首先是西方学术的冲击,中国学人作出过激的反应,用学术的现代化或西方化来否定本民族学术传统。然后在民族的危机感和自信心的双重作用下,又出现呼吁学术的本土化的趋向。但是,本土化并不是要简单地否定西学、恢复旧学。达到这样一种比较理性的认识,其实经历了几代学者的长期探索,其中就包括陈寅恪(1890—1969)...
中国的社会史研究,无论是在本世纪上半叶的兴起,还是在80年代中期以来的复兴,都同世界史学发展潮流密切相关。因此,若能将其置于本世纪以来世界史学发展大潮中,并与西方社会史学做些比较,将能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发,必将有助于中国史学的发展建设。   一、西方社会学的输入与近现代中国史学的变革发展   学者们多注意到,近代中国社会史研究的兴起,与西方社会学的输入有关〔1〕。但这样一个事实却往往为人...
本文所说的新考据派,主要是指以傅斯年为领袖、以史语所为中心、以整理和考订史料真伪为职志、以“为学问而学问”的治学态度相标榜的史料学派。该派内以乾嘉史学为依托,外以西方近代实证史学为应援,曾雄霸民国史坛达20多年,成为当时声势最盛的史学主流派。钱穆与史料学派的领袖傅斯年的交往、二人治史异同反映了20世纪中国史学曲折而又多途并进的发展历程。
著史当如唐德刚     著史  唐德刚       < 2008/7/29
清末到民国初年的二三十年间,中国历史乱相纷呈,著史者、读史者都不免会被历史迷雾所扰,诸多史事并不容易被人看透。不过,后人看这段历史确实觉得异常兴奋,毕竟其中许多谜团值得人们去探幽烛隐,剔抉爬梳,找出真相和本源。早年的民国政坛,潮起潮落,群雄割据,其始作俑者,当为袁世凯。从个人角度说,对于袁世凯向无太好的印象。自从规规矩矩地接受学校的“历史教育”以来,便发现有关这个人的评价总是和“窃国”、“卖国”、...
西方史学的历史反思     西方史学  历史反思       < 2008/7/14
众所周知,在西方史学潺潺流动的历史长河中,曾经历了古朴的古典史学、晦暗的中世纪史学以及波澜壮阔的近代史学阶段,涌现出众多纷繁复杂的史学流派与理论,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然而,纵观西方史学发展之始终,其变化之最当属从传统史学到新史学的飞跃,这一转变体现了精深博大的思想内容与特点。 从古希腊史学时代开始,西方史学就确立了追求信史的求真意识,扬善抑恶、树之风声,一直就是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目标。历史学的...
中国新时期,西方史学史学科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当我们迈步新世纪,立意开创中国的西方史学史研究新局面的时候,不由想起了我们的前辈,想起了他们创业的困难,耕耘的艰辛。茫茫大漠,人们多么渴望能听到先行者的驼铃;置身浩浩丛莽,人们多么希望能发现探索者的足印,已故著名历史学家耿淡如先生(1898—1975年)便是这样的一位先行者,一位在新中国成立后致力于中国的西方史学史学科建设的耕耘者与奠基者。耿淡如先生生前...
本文未用比较史学中的平行比较之法,衬中西古代史学的发展轨迹作了纵向考察,力求透过两者的不同文化传统或宗教背景,从史学运行的机制、功能、观念、方法等多视角的剖析入手,对其演进的不同模式和历史影响作出合理的解释。文章认为,中西古代史学因其间利弊相伏、情芜并生,不能简单用“优”、“劣”来定性概括。
说到“学术传统”,一般人多易将其笼统理解为古代形成的文化统绪或学术规范。但实际上,这只是事实的一个方面。应当看到,“学术传统”本身并非凝固不变之物,而是一种处于不断积累和新陈代谢之中的文化现象。在长期的历史变迁过程中,它既汇聚了各时代文化的沉淀物,也在不断扬弃某些传统学术因素或范式。而每一时代的学术,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必然会依据当前的需求和条件建立起自己的学术重心与研究模式,从而形成新的学术传...
蒙文通著的《中国史学史》最近由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出版。这为广大史学史研究者阅读该书提供了方便。 蒙文通是研究史学史的名家。1946年,顾颉刚在评论当代中国史学及史家时,就提到蒙文通的史学史成就,他说:“前四川省立图书馆馆长现任华西大学教授蒙文通是治史学史最有成就的一位,虽然他不长于外文,但是他能批判接受西洋史学史权威的方法。”此前史学界已经出版了三部以“中国史学史”为书名的专著,按出版先后...
长期以来,美论的中国近世史研究领域吸引了最有天分、训练最好的史学工作者,但他们不论是对思想史的研究,还是对社会、经济、政治史的研究,都深深地陷于源自西方的“现代化叙事”中。他们依据西方式“现代化”的进度对中国的过去作了“正面”或“负面”的解读。六七十年代后,随着世界性殖民体系的解体,美国的中国史学界对这种研究模式进行了全面的反思和批判,并产生了各种新的历史叙事形式。考察和总结美国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