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科学技术史 >>> 科学智识史 科学社会史 科学史理论与方法 科学文化与科学发展战略 中国科学技术史 国外科学技术史 各学科科学技术史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国际动态 科学技术史相关记录76条 . 查询时间(0.598 秒)
科技发展让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但也有人从另类角度去审视这些新发现,甚至不惜为此提起诉讼。美国CRACKET杂志网站2008年12月28日载文,报道了科学史上7个“最荒唐”的法律纠纷。但其实,对科学发现提出质疑哪怕是诉讼,本身也可以说是具有科学的怀疑精神。
北京时间2008年11月26日消息,纪录科学发展史少不了文字、图像。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随着对各个领域认识的深入,越来越广泛地利用图片形式记载科学史上的点滴成果,我们也因此得以直观地了解历史上的科学家是如何进行研究工作的。以下是美国《探索》杂志评出的十大科学史图片。
科学是认识世界的过程。科学本身是探索。我们生活的世界为什么会有很多现象的存在?草为什么是绿的?彩虹为什么是七色的?苹果为什么会从树上掉下来?太多的为什么在探索的过程中人类已经找到了答案。但是仍然有未知的问题需要解答。爱因斯坦说:“人类只能发现现象,但不能发现现象存在的原因。”当我们认为似乎找到了某个现象存在的原因时,随后就会发现,这个原因仍然是个现象,它的背后仍然还有原因。 科学探索需要社...
据美国生活科学网报道,从一般古怪到彻底疯癫,这10大聪明人物具有不同程度的疯狂劲,人人演奏其各自的特色曲调,但同时他们全都改变了我们观看世界的方式。 10、约翰·康拉德·迪佩尔(Johann Konrad Dippel) 约翰·康拉德·迪佩尔出生在德国弗兰肯斯坦城堡,这位17世纪的炼金术士以发明普鲁士蓝而名闻天下,但最出名的却是他无休止地追求长生不老药的不朽。谣传他对人类尸体做实...
今年是农历猪年,人们对猪不陌生,可是要问我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养猪的,至今却还是一个谜。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中科院昆明动物所及吉林大学近日联合启动了一项名为“动物古代DNA研究”的课题,合力破解家猪的起源之谜。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近年来研究发现,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前1500年,我国中原地区各遗址中发现的家猪骸骨,在发现的全部哺乳动物中数量最多,但这一时期野生猪家养的起源...
自1990年以来,美国全球变化研究计划(USGCRP)已经实施了10多年,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相对完善的法律体系。一方面,《1990年全球变化研究法案》全面协调该计划在国内和国际的实施,使计划在实施的10年里获得了大量的基础科学数据和丰富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美国《信息自由法》、《版权法》及相关数据政策促进了全球变化研究数据和信息的共享,避免了在获取科学数据方面的重复建设,提高...
美国提出整合全球地球监测系统计划草案,
美国国家科学院全球变化科学     美国       < 2007/12/12
美国国家科学院全球变化科学.
德国地球科学发展战略的调整和走向          < 2007/12/12
德国地球科学发展战略的调整和走向.
新华网北京12月14日电(李斌、杨文婷)中国科学家在内蒙古宁城地区发现了地球上迄今最早的会飞的哺乳动物——远古翔兽。这一发现,将地球上哺乳动物会飞的历史提前了至少7千万年——从北美洲约5100万年前的蝙蝠化石提前到距今至少1.25亿年前。 伦敦时间13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以封面文章的形式,报道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一个研究小组的这一发现。 专家指出...
挪威的“种子银行”计划和英国的“冷冻方舟”计划都提出了以防地球生物遭遇灭绝式灾难的保存生命种子的方法,但美国“拯救文明联盟”组织日前却提出一个终极设想———到月球上建立专门的“月球方舟”,储存地球物种的DNA样本和人类文明知识,以防万一地球遭遇全球性的毁灭性灾难,那么储存在月球上的生物DNA样本仍然可以用来重新创造人类和万物。 【假设】 地球遭遇毁灭性灾难 为...
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网项目与美国WDC进行数据共享交流 应美国国家地球物理数据中心(NGDC)副主任David M. Clark博士的邀请,中国WDC可再生资源与环境数据中心(WDC-RRE)于2006年10月31日至11月4日访问了位于Sioux Falls和Boulder的7个美国WDC数据中心。中国科学院资环局国土与遥感处黄铁青处长以WDC中国协调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的身份率领中方代表团,地球...
日本电信电话公司2日宣布利用超微细加工装置制成了世界上最小的地球仪。 这个地球仪由树脂材料制成,直径只有0.06毫米,描绘陆地河流轮廓的线极细,仅为10纳米。研究人员使用微型半导体回路刻划装置,让树脂球横向和纵向转动,用电子束在树脂球表面划出微细的画线。画线前用激光显微镜精密测量位置,然后,用电子显微镜确认轮廓,最后用电子束准确描绘出轮廓来。 研究人员说,这种新的纳米技术对开发超微型半导体元件将会...
就像医生借助超声波给人体做体检一样,科学家利用地震波对地球做了全身体检,捕捉和描绘出了地球的内部图像,展示了地球的内部结构,并首次直接“观测”到源自地球内部的巨大地热出口———地幔热柱。 地幔是地球内部的构造层之一,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厚度达2800多千米,体积占地球总体积的83.3%,基本呈固态。分为上地幔、过渡层和下地幔三部分。因无法直接观察,只能以间接的方法进行研究,包括利用地震波。科学家已...
俄罗斯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特鲁比钦通讯院士在计算机模拟的基础上提出了地球构成新模型假说。该假说认为,地球热机的调解者是大陆,而不是板块构造说所认为的地幔。  板块构造说认为,地球像一台热机,地幔是地球热机的调节者,而岩石圈板块则是二者之间的连接杆。岩石圈分成若干大的板块,这些板块沿软流圈作水平移动。岩石圈板块在大洋中脊附近靠从地球内部升起的物质而增生,并向两侧扩大;在深海沟内,一个板块俯冲到另一个...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