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林学 >>> 林业基础学科 林木遗传育种学 森林培育学 森林经理学 森林保护学 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 防护林学 经济林学 园林学 森林统计学 林业经济学 林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知识要闻 林学相关记录2255条 . 查询时间(0.291 秒)
2023年11月8日,南大港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工作人员在观测候鸟时,发现在湿地核心区内,有一个数量约为1000只的大型天鹅群,种群数量为去年发现最大种群数量的1倍多,是近年来观测到的最大天鹅群。
近日,我国知名的学术刊物《中国生物防治学报》第八期刊登了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华北林业实验中心刘慧慧博士等人发表的题为“我国发现外来入侵害虫桉树叶瘿球角姬小蜂的重要天敌——桉树扁角金绿姬小蜂(膜翅目:姬小蜂科)”的论文,并将该篇论文作为本期的封面论文重点推介。论文介绍和详细描述了作者们在我国广西首次发现的一种重要的寄生蜂——桉树扁角金绿姬小蜂[Closterocerus chamaeleon (Gir...
为进一步加强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农业农村部将从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区管理、繁育展演和市场流通等三环节切实强化水生野生动物执法监管。
中国人工林面积居世界第一,但森林质量仍较低,单位面积蓄积量不到林业发达国家1/2,木材对外依存度逾50%,林产品附加值仅为发达国家1/3,资源总量与质量远满足不了人民日益增长的对林产品和生态产品的需求。其中大径级用材结构性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林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性问题,国家速丰林、储备林基地建设、森林质量提升及长期生产力维护等多目标需求亟需长周期大径级用材林的高质量培育。深入探讨大径材林生长发育规律...
近日,经济管理学院吴伟光教授团队的研究论文《“两山”理念的有效载体与实践:林下经济的经济效应、环境效应及其协同逻辑》在知名期刊《中国农村经济》2023年第10期发表。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许恒副教授为第二作者,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研究人员王凤婷博士为第三作者,浙江农林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熊立春副教授为通讯作者。
木材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和可再生资源,也是我国绿色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木材是由维管形成层产生的次生木质部。维管形成层活动主要包括形成层增殖和通过次生生长形成维管组织,从而向内产生新的次生韧皮部,向外产生次生木质部,导致树木不断增厚和木材形成。因此,维管形成层是决定木材产量的最关键因素。然而,木材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生物过程,受到多种基因的严格调控。因此,通过对不同树龄维管形成层的分子水平研究,可以识别参...
2023年10月24日,江西省第二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结果公布,由江西农业大学廖文梅教授为和浙江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浙江农林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首席专家、执行院长孔凡斌教授等合作完成的学术著作《南方集体林区林业规模化经营行为研究》获得一等奖。
介绍台湾森林长期动态监测样地发展现状及福山森林动态样地二十年主要研究成果。
近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科研人员在广东珠江三角洲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的主站点——广州市帽峰山森林公园内通过红外相机监测到3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黑喉噪鹛、画眉和红嘴相思鸟。
近日,生态环境部办公厅正式发布了首批4项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牵头编制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 造林碳汇(CCER-14-001-V01)》(以下简称“造林碳汇项目方法学”)获批发布,自2023年10月24日开始施行。这意味着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简称“CCER碳市场”)正式将造林碳汇纳入市场重启后的首批合格项目。造林碳汇项目的社会期...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是我国南方主要造林树种,面积约804万公顷,遭受松材线虫病的严重危害。松材线虫入侵马尾松后,通过树脂道迁移至全身各处,刺激植物产生一系列防御反应,并且马尾松的组织结构影响线虫取食、繁殖和迁移活动,其松脂组分中的萜类物质对松材线虫起到化学毒害作用。目前对松材线虫入侵后不同抗性的马尾松迁移途径和组织结构防御方式尚不明确。
2023年10月23日由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西宁市人民政府、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北京陆桥生态中心共同举办,以“守护雪豹 同道同行”为主题的青藏高原雪豹保护研讨会暨青藏高原雪豹保护联盟成立大会在西宁召开,会议旨在同与会人员一起探索创建生物多样性保护交流协作新机制、新模式。
2023年10月23日由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西宁市人民政府、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北京陆桥生态中心共同举办,以“守护雪豹 同道同行”为主题的青藏高原雪豹保护研讨会暨青藏高原雪豹保护联盟成立大会在西宁召开,共同探索创建生物多样性保护交流协作新机制、新模式,努力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作出新贡献。
宜宾学院农林与食品工程学部动物多样性与生态保育创新团队在西藏开展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在亚东县发现两栖类异角蟾属一未知物种。基于形态比较和分子系统关系重建,确定该种为新种,命名为庞达角蟾Xenophrys pangdaensis。近日,团队以“A new species of Xenophrys (Amphibia, Anura, Megophryidae) from southern ...
10月10日,内蒙古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正式发布,科尔沁保护区发现鸟类新物种——红胸秋沙鸭。据了解,这只水鸟发现于科尔沁保护区新发屯区域湿地旁,因受伤被送至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收容救护中心。红胸秋沙鸭有着细长的,边缘呈锯齿状的喙,是雁形目鸭科秋沙鸭属水禽,属于“三有”保护动物,濒危等级为无危(LC)。它的“近亲”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中华秋沙鸭和已被观测到的普通秋沙鸭。它与中华秋沙鸭...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