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植物保护学 >>> 农业昆虫学 >>>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农业昆虫学相关记录156条 . 查询时间(4.037 秒)
2019年8月12日,国际学术期刊New Phytologist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苗雪霞研究组的文章“Novel crosstalk between ethylene- and jasmonic acid-pathway responses to a piercing-sucking insect in rice”,该项研究揭示了水稻在响应刺吸式昆虫...
2019年8月5日,正式发表了来自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毅课题组的“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 of miR528 by OsSPL9 orchestrates antiviral response in rice”研究论文,揭示了OsSPL9通过转录调控miR528基因参与到水稻抗病毒反应的机制。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馆设置了“中国大学MOOC”栏目,精选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暨南大学等985、211工程大学的慕课精彩内容在馆前大屏幕和各个展厅循环播放,让参观者了解各类有趣的科学现象,培养参观者的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我校樊东教授主讲的在线开放课程《昆虫脉动》片段入选该栏目,受到参观者欢迎和好评,普及了科学知识,提高了我校的知名度。
用辐射等方法给昆虫做“不育手术”,并且能够影响到野生蚊子的生育能力,从而在野生蚊子种群传播“绝育传染病”。近年来,科研人员在中国广州的试验现场,用这种手段,将世界上最具侵略性的一种蚊子的种群“几乎完全消灭”。7月18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在线发表了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MSU)为第一通讯单位、中山大学医学院为第一作者单位、我校植保学院昆虫学系洪晓月实验室等10家单位36位作者参与研究的...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药残留与环境行为研究组与昆虫功能基因研究组联合在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5年IF= 7.72)上在线发表了“Ecological toxicity reduction of dinotefuran to honeybee: New perspective from an enantiomeric level”的研究论文,从手性对映体...
近日,贵州遵义市绥阳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举行了2019年双河洞国际洞穴科考新闻发布会。经中法意三国多位洞穴科学家科考探测后,双河洞最新探测长度为257.4千米,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五长洞。新闻发布会上,我校农学院田明义教授应邀介绍了他的团队在双河洞十余年的洞穴生物多样性研究成果。截至目前,该团队已发现真洞穴动物40多种,代表类群有洞穴步甲、马陆、跳虫、幽帘虫、拟蝎、钩虾和蛙类等,都是当地的特有物种,...
近日,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生物杀虫剂创制与应用创新团队围绕白星花金龟( Protaetiabrevitarsis )研究与利用取得可喜进展,在Gigascience(五年IF 10.742)上发表了题为“ De novo genome assembly of the white-spotted flower chafer ( Protaetiabrevitarsis )”的研究论文,首次报道了白星花金...
在土壤环境中,蚯蚓肠道通过取食不仅获得了其中含碳、含氮化合物,同时还摄入了大量的铁(氢)氧化物。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研究人员推测蚯蚓肠道有着巨大的异化Fe(III)还原潜能。以往关于微生物介导的Fe(III)还原过程大都停留在土壤介质本身。因此,阐明蚯蚓肠道微生物的Fe(III)还原作用对于全面深入理解土壤微生物在Fe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然而,关于蚯蚓肠道内Fe(Ⅲ)...
近日,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王克林团队在对典型喀斯特生态系统土壤线虫群落研究的基础上,测量了938个线虫标本的体长和体宽并分析了两者的相互关系,结果发现线虫体长和体宽存在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图1),且这种关系不依赖于生态系统类型的变化,表现为体长和体宽拟合曲线的斜率和截距在不同生态系统间没有显著差异(图2)。基于以上发现,研究人员提出了以线虫体宽作为唯一测量变量的生物量测算新方法...
近年来由于可持续及绿色农业发展的需要,能够控制农业害虫的昆虫病原线虫(Entomopathogenic nematodes,EPN)作为对环境友好的生防制剂倍受关注。其中斯氏属线虫(Steinernema spp.)和异小杆属线虫(Heterorhabditis spp.)是常用的两种EPN类型。EPN的防治效果由诸多因素决定,包括EPN的品种/系、寄主昆虫的种类、寄主栖境-植物等及其之间的相互作...
2019年3月18日,植物学领域的国际著名学术刊物《New Phytologist》(5年影响因子7.833)在线发表了植物保护学院昆虫分子生态与进化实验室的最新研究成果《Salivary DNase II from Laodelphax striatellusacts as an effector that suppresses plantdefense》(https://doi.org/10....
近日,江苏省文物局组织专家组对沭阳吕台遗址考古勘探项目进行结项验收。专家组一行首先赴考古现场了解遗址基本情况和考古勘探情况,随后在室内观摩出土器物及标本,并听取勘探工作汇报。专家组经过评审,一致认为此次勘探符合田野考古规范,结项验收予以通过。
2018年10月19日,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邀请中山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粮食科学研究所、韶关市农业局、南雄市农业局等单位的专家,对广东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广东双季稻区两迁害虫监测与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的研究与示范结果进行现场评议。现场评议会由中山大学张文庆教授主持,院科研管理部黄洁容调研员、植物保护研究所何自福所长、韶关市农业局陈少梦副局长和南雄市农业局董书海局长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应动物科技学院杨明耀教授邀请,英国皇家学会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John Pickett教授及英国皇家洛桑研究所生物化学部资深科学家Jing-Jiang Zhou教授于10月11-16日来校进行合作交流,并作昆虫防治及其化学感受的学术报告。John Pickett院士主要通过动物、昆虫、植物等的化学物质设计新方法来控制攻击人类的病原体和养殖的病媒动物进行研究,做了《New approaches ...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生态过程与生物多样性保育学科团组来自尼日尼亚的博士研究生Olusanya Abiodun Olatunji在博士生导师潘开文的指导下,研究了磷添加、水分亏缺、种植固氮树种桤木、非固氮树种巨桉对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和相关化学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磷添加与水分亏缺处理的交互作用对土壤线虫群落无显著影响,但在适宜水分处理下,磷添加对种植固氮树种的土壤线虫总密度显著降低(p<0.05)...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