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土壤学 >>> 土壤生态学 土壤物理学 土壤化学 土壤地理学 土壤生物学 土壤耕作学 土壤改良学 土壤肥料学 土壤分类学 土壤调查与评价 土壤学其他学科 农业资源利用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土壤学相关记录1758条 . 查询时间(1.017 秒)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祁阳红壤站研究揭示施用石灰对土壤钾素影响及其关键调控过程,研究结果凸显了石灰效应在全球农业生态系统中对土壤钾素管理的重要性,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土链(Catena)》上。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黑土地保护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切实落实黑土地保护法有关要求,水利部组织松辽水利委员会以2020年为本底完成了东北黑土区侵蚀沟调查工作,基本掌握了侵蚀沟数量、分布及变化情况,为进一步推进侵蚀沟治理、加强黑土地保护提供了重要依据。
2023年7月下旬以来,甘肃大部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5—8成,气温偏高2—4℃,河流来水锐减,河西灌区大部及东部旱作区局部出现旱情。据2023年8月29日土壤墒情监测,河西灌区酒泉中东部、张掖东部、白银大部、金昌和武威大部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65%,墒情不足,局部地区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50%,出现中旱至重旱。东部旱作区局部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65%,墒情不足,其中定西大部、天水局部、陇南西北部等地土壤相...
当前,人口压力及与之相关的土地利用变化导致全球土壤资源负担越来越重,土壤酸化、生物功能退化、土传病害高发等土壤健康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着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土壤微生物组是调控土壤健康和植物生长的核心驱动力,其中诱发宿主病害的土壤病原菌严重危害植物生产力的实现,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这些病原菌预计还会增加,对全球人口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构成重大挑战。尽管如此,环境特异性-微生物组互作调控病原菌...
2023年8月23日,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生态过程与环境效应团队在水稻土有机碳矿化机制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以“Warming promotes the decomposition of oligotrophic bacterial-driven organic matter in paddy soil”为题在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上发表。
随着土壤中植物可利用磷的增加,植被生产力增加,植物输入到土壤中碳也会增加,从而增加土壤有机碳的储存。基于这种认识形成的“磷供给增加促进土壤有机碳固存”理论观点被广泛接受。然而自然生态系统中仍存在与此悖论的现象,即磷供给增加下,土壤有机碳库没有变化或降低。导致该“悖论”现象的机理有待进一步探究。
2023年8月30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东秀珠研究团队与南京农业大学赵方杰团队合作在The ISME Journal发表了题为“Methylotrophic methanogens and bacteria synergistically demethylate dimethylarsenate in paddy soil and alleviate rice straighthead dis...
城市生境破碎化是城市生物多样性降低的重要因素之一。高度破碎化的生境引发土壤生物地理隔离,并导致土壤生物生存资源的限制(包括空间和食物资源),但科学家对其食物网结构的认知较为有限。 
据统计,我国2021年园林垃圾产生量为2.45×107-3.74×107吨。传统的园林垃圾处理方式是焚烧和填埋,这会造成严重的温室气体排放、二次污染和资源浪费。好氧生物堆肥作为一种人工腐殖化技术,是一种有机质稳定化和回收资源的有效方法,可以将有机质转化为稳定的腐殖质。腐殖质可用作土壤改良剂或有机肥料,进一步提高土壤质量、增加农作物产量,推动农业向着更高效、绿色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腐殖质的主要成分是...
湿地作为“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陆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碳库,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碳中和”背景下,精准估算湿地土壤有机碳库现状并了解其变化特征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然而,受土壤有机碳密度样本数量有限、湿地空间分布数据不统一、估算方法多采用简单的清单法或线性插值等因素限制,已有的大尺度湿地土壤有机碳库估算结果不确定性较大,无法准确揭示湿地土壤有机碳的空间格局和储量变化特...
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酶活性在驱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其海拔分布格局的研究对预测气候变化背景下山地生态系统功能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胞外酶活性随海拔的变化规律并没有一致结论。作为对全球变化敏感的青藏高原东部地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酶活性的海拔分布格局仍不清楚。
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流域冻土湿地土壤有机碳储量丰富,并对气候变化颇为敏感。在全球气候变暖的作用下,青藏高原地区永久性冻土层消融面积不断扩大,加剧了冻土湿地土壤有机碳不稳定性。CO2排放速率的增加,促进了气候与碳循环之间的正反馈作用。因此,揭示SOC稳定性机制对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具有重要作用。
根际激发效应是指根系以及根际相关微生物对土壤有机质分解的促进或者抑制作用,激发强度从-50%到+380%,强烈影响着土壤有机质周转以及全球碳循环。已有研究表明将根际激发效应引入全球碳模型可提高其预测全球变化背景下的土壤碳变化,但是技术的局限性限制了根际激发效应在模型中的普遍应用。基于植物性状的方法已经成功被用来理解植物竞争、物种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过程,如植物光合与地上生产、根系分泌与周转、凋落物分...
城市生境破碎化是城市生物多样性降低的重要因素之一,高度破碎化的生境在引发土壤生物地理隔离的同时,也导致了土壤生物生存资源的限制,包括空间和食物资源,但我们对其食物网结构的认知还极其有限。
土地利用方式变化改变生物生境和资源的时空分布,对生态系统的生态过程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造成影响。连年种植和化肥、农药的使用致使土壤微生物、小型哺乳动物和鸟类的物种多样性和服务功能下降。以往报道大多都集中在土壤功能基因多样性与土地利用的关系上,但从空间尺度理解这种变化有助于更有针对性地加强土壤和生态系统的管理方法。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