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 >>>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航空器结构与设计 航天器结构与设计 航空、航天推进系统 飞行器仪表、设备 飞行器控制、导航技术 航空、航天材料 飞行器制造技术 飞行器实验技术 飞行器发射、飞行技术 航天地面设施、技术保障 航空、航空系统工程 人机与环境工程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36-150 共查到知识要闻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相关记录2354条 . 查询时间(0.541 秒)
新华社讯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日前宣布,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主镜已在太空完全展开,望远镜开展科学探索前的主要部署工作完毕。科研人员期待借助该望远镜探究宇宙各阶段历史,了解众多天体系统的起源。
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总裁罗戈津表示,俄正在积极部署“球体”多卫星轨道星座项目,未来每年可发射50至75枚运载火箭。
据“俄罗斯航天系统”公司新闻处消息,该公司已取得利用最新光子技术建立太空垃圾监测系统的专利权。新监测系统可借助地上光学望远镜对太空垃圾进行观测,拟利用三条顺序连接的信息通道并采用视角扩大技术建造光电监测系统。
2022年1月18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在空间站核心舱采用手控遥操作方式,圆满完成了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交会对接试验。本次试验是首次由航天员在轨利用手控遥操作设备,控制货运飞船与空间站进行交会对接,初步验证了空间站与来访飞行器手控遥操作系统的功能、性能以及天地间协同工作程序的合理性。
2022年1月20日,国家航天局在北京举办高分辨率多模综合成像卫星(以下简称高分多模卫星)投入使用仪式,宣告我国最高分辨率的民用遥感卫星正式投入使用。该卫星配备了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安光所研制的大气同步校正仪。大气同步校正仪是一种多光谱偏振辐射探测仪器,作为主相机配套设备搭载于卫星平台。经过设计和任务规划,其观测区域和观测时间与主相机一致,可以获取大气的多光谱偏振、辐射信息,反演大气关键参数,进而为遥...
《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潘瑾瑜报道:日前,由辽宁通用航空研究院研发制造的国内首款双座水上电动飞机——RX1E-S双座水上电动飞机成功取得民航局下发的型号合格证,这在全世界尚属首例,标志着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电动飞机技术再上新台阶。
科技日报北京1月6日电 (记者操秀英 付毅飞)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2年1月6日6时59分,经过约47分钟的跨系统密切协同,空间站机械臂转位货运飞船试验取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首次利用空间站机械臂操作大型在轨飞行器进行转位试验。
天文学家已在各种不同的观测中表明宇宙需要一种不可见的能够提供引力的物质,即暗物质。弱相互作用大质量粒子(WIMP)是暗物质粒子模型中的一个重要候选者,一些模型预言WIMP暗物质粒子湮灭或者衰变可以形成GeV-TeV能区的谱线。来自于天体物理过程的高能辐射与带电的宇宙线粒子相关,因为加速和能损的过程通常不会集中于某一个能量,因此天体物理过程产生的伽马射线辐射是一个连续谱。假若我们在伽马射线能区发现一...
北京时间2021年12月23日18时12分,我国在文昌发射场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试验十二号卫星01星、02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从17世纪提出胡克定律至今,弹性力学已成为材料、结构以及众多交叉学科的基础,为建筑、机械、航天等工程交叉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基石,并激发了声子学这一融合了量子材料信息交叉前沿的学科发展。譬如声表面波滤波器,已经广泛运用在了5G微波电子设备、微纳机械系统、光力学声子器件和量子传感器中。但是弹性波声子自旋角动量本身的直接实验激励和测量问题却一直悬而未决。
2021年12月18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场地土壤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方法和标准”项目组,组织召开了该项目下“场地土壤生态环境损害调查技术研究”课题关于“污染场地高效调查方法研究”专题研讨会。会议采用现场与腾讯视频会议相结合的方式。参加会议有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辽宁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辽宁省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中国医科大学环境与健康研究所所长、沈阳建筑大学城乡规划博导、辽宁大学城...
科技日报讯 (记者刘艳)近日,百度与嫦娥奔月航天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包括月球探测、行星探测等在内的深空探测领域,开展航天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相关合作。
在近日结束的“锐翔杯”第四届辽宁省研究生飞行器设计创新大赛上,由我校机器人科学与工程学院王军义副教授指导,硕士研究生李资翱、周泉、张坤威组成的团队,凭借参赛作品“二旋翼无人机”取得了大赛季军的好成绩,经过激烈地角逐,荣获本次大赛一等奖,东北大学获评本次大赛优秀组织奖。
聚酰亚胺薄膜因其优异的力学性能、绝佳的热稳定性和突出的耐化学性,成为太空探测器“防护服”的优异材料。然而,与其他碳氢聚合物一样,聚酰亚胺材料在太空环境中也易受到原子氧的攻击,导致其物理和力学性能急剧下降。目前,针对这一问题尚无较好的解决手段。此外,宇宙射线辐射和空间碎片撞击等极端环境也对其稳定性提出了严峻考验。
科技日报讯 (记者吴长锋)记者11月29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了解到,该校俞书宏院士团队受天然珍珠母“砖—泥”层状结构的启发,研制出一种新型航天器外层防护材料——聚酰亚胺—纳米云母复合膜。这种新材料由于采用了独特的仿生设计,其力学性能和空间极端环境耐受性均得到显著提升,有望取代现有的聚酰亚胺基复合膜材料。该成果日前发表于《先进材料》上。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