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核科学技术 >>> 核聚变工程技术 >>> 磁约束聚变技术 惯性约束聚变技术 聚变堆工程 聚变裂变混合堆工程 核聚变工程技术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核聚变工程技术相关记录165条 . 查询时间(3.695 秒)
近日,第十九届国际聚变堆材料大会(ICFRM-19)在美国圣地亚哥召开,来自中国、欧盟、日本、美国、俄罗斯、韩国等20多个国家的360余名代表参加。此次会议中国共获得13个报告,中科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凤麟团队获得了其中的4项。鉴于团队在聚变堆低活化钢研发领域的突出成果,黄群英研究员当选国际能源署低活化钢工作组(IEA RAFM Steels Work Group)主席,这是中国专家首次当选该工...
高功率毫米波和太赫兹技术可广泛应用于现代工业、医疗和基础科学等研究领域,因涉及国家安全和核心竞争力,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长期实行技术封锁和测试设备禁运。因此,依托国内资源开展高功率毫米波和太赫兹技术攻关势在必行。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长脉冲高功率回旋管关键技术研究”和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高功率微波钻井关键技术研究”的资助下,研究团队依靠自主创新,结合回旋管及毫米波传输设备多工况测试需...
氢及燃料再循环是托卡马克高功率长脉冲等离子体运行的重要科学问题之一。2020年,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真空及壁处理课题组余耀伟副研究员相关研究成果在核聚变顶级期刊Nuclear Fusion杂志发表。
在托卡马克长脉冲高功率运行中,中心高性能等离子体排出的大量热和粒子将穿过闭合磁面,沿磁力线最终到达偏滤器靶板。靶板的极高热负荷及其引起的等离子体与壁强烈相互作用是当前磁约束聚变装置及未来聚变堆稳态运行面临的严峻挑战。等离子体脱靶可以有效降低偏滤器靶板表面的热沉积和材料腐蚀,是国际上普遍认可的未来聚变堆最有前景的偏滤器运行状态。近期,等离子体所EAST团队相关科研人员经过不断探索,在ITER-lik...
人工智能已成为势不可挡的科技潮流。核工业作为我国高科技战略产业,正积极迎接新一轮科技变革,抓住人工智能向工业渗透融合的战略机遇期,积极推进智能化技术的研究和创新应用。
2019年10月16日,国务院公布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核集团原子能院“一堆一器”旧址、核工业711功勋铀矿旧址、核西物院首座受控核聚变实验装置旧址位列其中。
金秋十月,中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再传捷报:10月16日,中核集团在福建漳州宣布华龙一号在此开工建设。这是由中核集团建设的第五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至此“国家名片”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正式开启,增强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华龙一号的信心,同时将给清新福建再增添“绿色新名片”,为福建省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这也是中核集团和福建省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携手打造核强国的具...
弹丸注入加料是未来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运行过程中重要的加料手段,而共振磁扰动(RMP)是ITER缓解边界局域模(ELM)的重要手段,如何实现这两种方式的兼容对未来ITER的运行非常有意义。针对该问题,课题组成员首次在EAST托卡马克上利用弹丸注入的方式对边界局域模被RMP完全抑制的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进行了加料。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由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承担研制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大型超导磁体线圈——极向场6号线圈(简称“PF6线圈”)2019年9月20日在合肥竣工交付,并将于9月底海运至法国。
2019年9月7日,本年度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揭晓。我学院院长王贻芳院士、美国伯克利国家实验室陆锦标教授因领导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合作组在实验中发现第三种中微子振荡模式, 为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研究, 特别是解释宇宙中物质与反物质不对称性提供了可能的贡献获得“物质科学奖”。
在磁约束聚变实验装置中,H模等离子体边界存在一个很窄的台基区,其物理参数与聚变增益息息相关,台基区域的研究是目前研究的重点之一。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台基区域存在的宽频密度涨落(<400kHz)与台基动力学演化紧密相连。在此基础上,课题组利用反射仪诊断研究发现台基区域存在着一种低频(~1kHz)振荡(LFO),其呈现出环向对称(n=0),极向为m=1的驻波结构,台基密度涨落、台基密度剖面、偏滤器靶板粒...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聚变堆材料科学与技术研究室工程团队在钨铜平板面向等离子体部件(PFC)设计和研制方面取得一系列进展。相对于钨铜穿管结构部件(W/Cu-monoblock),钨铜平板部件具有换热效率高、制造工艺相对简单和成本较低等优点。研究团队首先应法国原子能委员会(简称CEA)要求改进提高了基于EAST平板工艺的连接质量,并制作了测试模块(图1)。由CEA委托独...
2019年,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聚变堆材料科学与技术研究室工程团队在钨铜平板面向等离子体部件(PFC)设计和研制方面取得一系列新的进展。这是该研究团队继2014年采用热等静压法为EAST成功研制并批量生产了10MW/m2级钨铜穿管部件(W/Cu Monoblock PFC)和5MW/m2级钨铜平板部件(W/Cu Flat-tile PFC),2016年研制的W/Cu穿管模块通过了ITER的...
非感应电流驱动是托卡马克等离子体研究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它在维持托卡马克等离子稳态运行和磁流体动力学不稳定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相比于传统上利用电子回旋波Fisch-Boozer机制作为主导机制在托卡马克等离子远离轴心(远轴)区域内电流驱动效率较低的问题,我校研究团队从理论上解决了以电子回旋波Ohkawa机制为主导机制的有效局域非感应电流驱动的问题,提出了利用Ohkawa机制来有效驱动托卡马克远轴...
2019年4月11日,2018年度安徽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合肥隆重召开。中国科学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吴宜灿研究员获得安徽省重大科技成就奖,并受邀在大会上发言。吴宜灿研究员长期从事核科学技术研究,从保障核能安全的目标出发,在中子输运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三个层面做出了系统的创造性贡献,攻克了先进核能发展中的重要“卡脖子”难题,打破了国际垄断与封锁,实现了重要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相关成果在国...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