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土壤学 >>> 土壤生物学 >>>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土壤生物学相关记录1027条 . 查询时间(0.406 秒)
2022年来,由于在畜禽养殖当中限制甚至禁止使用抗生素,更多的消毒剂被用来维持高水平的养殖环境卫生,以预防动物的细菌性疾病。消毒剂的使用量比抗生素高(甚至高一个数量级),特别是在流感流行期间,广泛使用的消毒剂,如季铵化合物,由于共抗性和交叉抗性,导致的抗生素耐药性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2022年10月8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烟草智慧农业创新团队在长期施用硫酸钾影响植烟土壤微生物群落和功能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在《植物科学前沿(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JCR1区,IF2021=6.627)上发表。
抗生素耐药性(AMR)在人类、环境和动植物间的传播大大加剧了全球“One Health”负担。土壤是“One Health”的关键环节之一,所携带的抗生素耐药性可通过食物链等方式转移至人类而带来健康威胁。土壤中栖息着地球上最为丰富多样的微生物,其中的活性耐药菌在驱动土壤耐药性传播中起着关键作用。然而,由于高达99%的土壤微生物不可培养,针对土壤原位活性耐药菌的探索仍很少,土壤中抗生素耐药性风险的研...
抗生素耐药性(AMR)在人类、环境和动植物间的传播,加剧全球“One Health”的负担。土壤是“One Health”的关键环节之一,所携带的抗生素耐药性可通过食物链等方式转移至人类而带来健康威胁。土壤中栖息着地球上最丰富多样的微生物,其中活性耐药菌在驱动土壤耐药性传播中具有关键作用。然而,由于高达99%的土壤微生物不可培养,针对土壤原位活性耐药菌的探索较少,土壤中抗生素耐药性风险的研究面临挑...
全球城市化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城市绿地除了美化人居环境外,也是诸多城市生物重要的栖息地,是城市生物多样性的“热区”,城市绿地在维系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强烈的人为干预使得城市绿地的地表植被结构同质化,土壤条件变得恶劣,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遭到破坏,土壤动物的食物资源和栖息环境也因此而受到严重影响。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分布范围广、数量大、物种多样性高、生态功能丰富的土壤动物,...
根际沉积在土壤碳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土壤中根际沉积-碳转移和保存过程主要受微生物调控。然而,根沉积-C与土壤有机碳之间的联系仍然是陆地碳循环中最不为人所知的部分之一,尤其对于植物发育过程中根沉积-C如何被隔离到土壤有机碳中的潜在机制知之甚少。
植物将大量的光合碳分配到地下用来根系生长、根系呼吸、根系分泌以及支持菌根真菌和固氮细菌等,从而依赖紧密的植物-微生物互作关系换取生长所需的受限土壤养分。可见,在根土界面存在着碳投入和养分吸收的贸易或者权衡关系。模型研究已经表明固氮和非固氮植物、丛枝菌根和外生菌根植物之间获取养分的碳投入差异对于理解它们的竞争优势、丰度以及生产力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植物究竟需要向地下投入多少碳来获取养分?目前的实验性证...
2022年7月30日,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土壤生物化学与环境课题组黄巧云团队在微生物重金属抗性基因高通量检测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MRG Chip: A High-Throughput qPCR-Based Tool for Assessment of the Heavy Metal(loid) Resistome为题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
土壤健康是与人类健康休戚相关的土壤本质属性,而农作物长期连作往往导致土壤退化而农产品质量严重下降的问题。人参(Panax ginseng C. A. Meyer)是中国传统名贵中药材,被誉为百草之王。因森林保护的需要,大量人参是在农田上种植的。而长期连续种植人参导致土壤有机质快速消耗,土壤酸化及土壤微生物群落失衡,使土传病原菌激增,造成人参根腐病严重发生。当前,参农通过施用有机肥和杀菌剂等农药来控...
固碳微生物每年可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固定高达4.9 Pg C,尤其在植被生长受到低降水限制的地区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半干旱草地固碳微生物的碳固定尚未得到充分的研究,控制这一过程的影响因素尚不清楚。
土壤形成是由5大成土因素共同作用的漫长过程。尽管生物被认为是驱动土壤形成的关键因素,但目前土壤分类系统中对土壤类型的划分都是基于剖面土壤理化指标,缺少土壤生物,特别是微生物学指标。众所周知,土壤剖面深度是土壤性质的生态过滤器,沿着剖面形成了高度异质性的梯度环境,从而影响着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组成和功能。那么是否土壤剖面微生物属性与土壤类型有关?换言之,是否可以利用剖面土壤微生物特征预测土壤分类...
蒋瑀霁,博士,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2005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获学士学位,2010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获博士学位。2010年6月至今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红壤生态实验站工作,2015.3-2016.3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留学访问新西兰梅西大学,2019.9-2019.11获国家外专局“优秀人才培训计划”资助留学访问德国科隆大学。针对南方典型红壤酸化阻控和地力培育等问题,长期从事土壤...
主要研究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环境变化的关系、微生物在土壤矿质元素循环及污染物迁移转化中的作用、微生物种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土壤中有机质的组成、性质、分解转化及与土壤发生和土壤肥力的关系;土壤生态系统演变过程与稳定性机制及其调控原理与技术。
2022年5月27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土壤有害生物防控团队在《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发表题为“Site-Specific Controlled-Release Imidazolate Framework‑8 for Dazomet Smart Delivery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 ...
土壤氨氧化也称为硝化,分为自养和异养两个过程。自养微生物的氨氧化细菌(AOB)、氨氧化古菌(AOA)和全程氨氧化细菌(Comammox)共同驱动土壤铵态氮向硝态氮转化,但三类氨氧化微生物的相对贡献因土壤环境变化存在较大差异。东北黑土农田土壤氮素含量相对较高,但氮肥的利用效率不高,为控制铵态氮向硝态氮转化及提高肥料利用率,解析氨氧化微生物介导的黑土农田硝化作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为此,中国科学院东北...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