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化学工程 >>> 化工系统工程 >>> 化工过程动态学 化工过程控制与模拟 化工系统优化 化工系统工程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化工系统工程相关记录1002条 . 查询时间(1.576 秒)
李长兴,1982年09月生,男,汉族,河北省衡水市人。2014年9月毕业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15年至2018年分别于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和新南威尔士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9年11月入职衡水学院,现为化工学院教授。
《过程工程学报》参考国际出版伦理委员会(COPE)等相关出版道德伦理规范,结合期刊出版实际情况,制定如下出版道德伦理指南。本刊编辑、作者和审稿专家应承诺遵守下列道德行为准则,还应遵循《过程工程学报》的其他相关规定和要求。
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题名所用每一词语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题名应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题名一般不宜超过20字。外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10个实词。
2022年5月10日,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与金堆城钼业股份有限公司化学分公司等单位合作研发的“离子液体法工业用氨吸收及循环利用绿色新技术”通过了成果鉴定。以中国科学院院士何鸣元为主任的鉴定委员会认为:该技术创新性强,先进、成熟、可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经济和环境效益突出,符合国家节能环保产业政策,可推广相关行业的工业含氨气体处理和回收利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但随之出现的大量难以辨别真伪的虚假信息,对人们的生产、生活,甚至国家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潜在危害。因此,相比于具有单一信息存储能力的体系,能够同时实现信息存储与加密能力的体系在信息安全中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有机光致发光材料具有丰富且鲜艳的色彩、多种多样的发光模式,特别地,将其引入智能凝胶体系而实现的动态荧光防伪,使其成为潜在的信息防伪材料之一。
致力于学科及技术研发的可持续发展,适应不断变迁的能源环境资源政策,专注与融合发展传统化学反应与分离工程的基本原理,开展富碳燃料转化利用与污染物控制的基础理论研究及其实际应用成果转化和相关产业链形成。基础研究方面,以化学反应与分离工程学科为主线,交叉融合材料化学、电化学、分析化学和量子化学等学科,从事能源转化、环境保护及废弃物资源回收等方向的研究。
陆地植物排放的生物源挥发性有机物(BVOCs)约占全球VOCs排放总量的90%,对臭氧(O3)和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生成具有重要贡献,对区域BVOCs排放量的准确估算有利于形成近地面O3污染控制的科学决策。然而,从全球到区域尺度,BVOCs排放量的估算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而BVOCs排放因子是其关键因素影响之一。动态箱是常用于测量BVOCs排放速率的手段,测量过程中箱体对植物排放BVOCs的...
2021年10月11日前,由渔机所李国栋等人发明的“水下鱼群模拟器及其模拟方法”获得中国发明专利授权,专利授权号:ZL 2020 1 0507578.1。该发明公开了水下鱼群模拟器及其模拟方法,水下鱼群模拟器包括收发换能器、信号调理系统、信号采集系统、信号处理系统和信号发射系统,水下鱼群模拟器通过收发换能器接收探测信号,以形成初步信号;收发换能器将初步信号依次通过信号调理系统和信号采集系统进行信号...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薄膜太阳能电池研究组(DNL1606)刘生忠研究员团队和陕西师范大学高黎黎博士、张静博士等合作,在钙钛矿太阳电池添加剂工程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制备出了光电转换效率为23.4%的钙钛矿电池。
液液萃取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分离手段,萃取塔因其密闭性强、占地面积小等优点,在核化工、湿法冶金、废水处理、石油化工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近日,过程工程所在液液萃取塔的传质强化理论和应用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研究人员通过将径向旋转流场和轴向穿越流场进行耦合形成复合流场,强化了液-液相间传质过程,开发出“搅拌-脉冲”新型萃取塔,每米传质单元数高达10-15级,可将传统萃取塔效率提高一倍以上,已在化学制药、工业废...
2021年5月8日上午,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光电子与微电子器件及集成”重点专项“大动态宽带模拟光通信模块”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合肥顺利召开。重点专项总体专家组组长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祝宁华研究员等五位专家,项目组顾问专家国防科技大学赖明澈教授等六位专家,科技部高技术中心信息处丁莹副处长、安萌主管、薛堪豪主管,安徽省科技厅高新技术处苌韬副处长、创新基地建设处杨燕珍副处长...
钟富生,宜宾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部研究员;研究方向:化工与材料方向;重要奖项:主要参与的项目“换热式转化工艺在中氮肥的运用”获2004年度四川省科技创新成果二等奖。
张娜,山东临沂人,硕研,副教授,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发表学术论文11篇(SCI收录3篇),主持省教育厅项目一项,校级项目一项,企业委托研发课题一项,参与省基金一项,指导国家级、省级大创项目三项,指导省大学生化学竞赛(一等奖)。获黄山学院教师多媒体课件比赛、第六届青功赛三等奖;第七届教学优秀奖二等奖;2017年度黄山学院“先进个人”。担任分析化学以及仪器分析的相关教学与研究工作。
赖庆轲,男,1968年生,四川省隆昌县人,副教授,硕士,毕业于四川大学。现任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副院长,分管教学。
李琳,女,汉族,1983年生,贵州六盘水人,2008年7月毕业于北京化工大学材料学院,工学硕士,副教授,2010年3月到六盘水师范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系工作,主要讲授化工设计,化工原理及实验,化学工程基础及实验等课程。在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主持参加多项省级课题;近年来,在公开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7篇(第一作者),现主要从事化工及材料方面的研究。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