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化学工程 >>> 化学反应工程 >>> 多相流反应工程 >>>
搜索结果: 31-43 共查到多相流反应工程相关记录43条 . 查询时间(5.107 秒)
在15 m高的大型气固循环流化床上对内径90和42 mm的下料立管内气固两相流的动态压力进行了测量. 实验结果表明,负压差下料立管内的气固两相流动存在着低频压力脉动,压力脉动的强度可以用动态压力的标准方差(Standard deviation, Sd)来表征,且与立管下料的流动状态密切相关. 立管下料的流动状态依据颗粒质量流量通量的大小有浓相输送状态和稀密两相共存两种状态. 浓相输送状态的压力脉动...
以包含双油相和单水相的液-液-液三相体系为对象,利用编程控制的CCD照相系统,考察了搅拌槽内不同操作条件下液-液-液三相体系的相分散及分相情况. 实验结果表明,桨型对三相体系的分散情况有较大影响,径流桨的分散效果优于轴流桨,下推式轴流桨优于上推式轴流桨;各相体积比的改变会导致不同的相分散形式;不同相分散形式的分相过程也不相同,实验中体系的分相过程可以分为凝并界面水平型与无规则型两种典型情况,分别对...
先行研制的振筛进料流化床气溶胶发生器的稳定性能不够理想,需要对其进行改进. 根据气溶胶在滤膜上沉积量与压力降的关系,通过测量采样滤膜两端压力降,对发生器发生浓度的稳定性进行了表征. 对流化床气溶胶发生器进料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研究了进气流量和进料斗中硅胶加入量对稳定性的影响. 测试结果表明,进料斗中加入1~3层硅胶、进气流量800~1000 L/h时,发生器发生浓度的稳定性最好.
实验考察了喷动气速度、流化气速度、压力以及颗粒尺寸对增压导向式喷动流化床固体颗粒循环速率的影响规律,并归纳出关联式,为正在开发的第二代增压流化床联合循环发电系统(2GPFBC–CC)中关键部件—炭化炉的放大设计提供了帮助.
研究了多孔板式内构件和桨叶式内构件对粘附性颗粒流态化的影响. 实验表明,多孔板式内构件对流化质量的改善不好,桨叶式内构件的效果良好但仍然存在缺陷. 通过结合二者优点开发的孔桨式内构件克服了桨叶式内构件的缺点,显著地改善了粘附性颗粒的流化质量.
采用等温等压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分别以CH3SiCl3-H2和SiCl4-CH4-H2为气源,在沉积温度1100和1000℃、压力101 kPa条件下,制备了SiC薄膜. 利用SEM和XRD、显微拉曼光谱、EDAX元素分析、HRTEM等测试技术对沉积薄膜的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1100℃时,以CH3SiCl3-H2为气源沉积得到纯净的SiC薄膜,以b-SiC (111)面择优定向生长,由...
根据多喷嘴对置式气化炉流场测试,将气化炉划分为若干区域,运用时间离散、状态离散的马尔可夫链随机模型,模拟了气化炉内颗粒相的停留时间分布(RTD)。当颗粒在撞击区和射流区间的回流比为0.5,向下撞击流股区和管流区为平推流模型,其他区域按全混流模型处理时,模拟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随着进料流量的增大,平均停留时间减小,量纲1方差减小;随着回流比的增加,平均停留时间增大;气固两相平均停留时间接近,但RTD...
通过对典型的Lorenz混沌方程和Logistic映射的考察,研究了相空间嵌入参数(嵌入维数、延迟时间和阈值)对递归分析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递归分析对嵌入维数与延迟时间的依赖性不强,嵌入维数与延迟时间变化只是改变递归率数值大小,而不改变递归结构性质;同样,阈值大小选择直接影响递归点数的多少,而不会改变递归结构性质。最后采用递归分析方法对垂直上升管中气液两相流流型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递归...
通过对典型的Lorenz混沌方程和Logistic映射的考察,研究了相空间嵌入参数(嵌入维数、延迟时间和阈值)对递归分析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递归分析对嵌入维数与延迟时间的依赖性不强,嵌入维数与延迟时间变化只是改变递归率数值大小,而不改变递归结构性质;同样,阈值大小选择直接影响递归点数的多少,而不会改变递归结构性质。最后采用递归分析方法对垂直上升管中气液两相流流型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递归...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刘明言副教授          < 2007/12/27
姓名:刘明言性别:男职称:副教授 出生年月: 1966-10-11 电话: (022)27404614 学习与工作简历: 09/1984~07/1988 郑州大学(原名:郑州工学院)本科 专业:基本无...
中北大学化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要从事多相流的混合、反应、分离及强化传递过程的基础研究、工程应用设计与开发等研究。研究中心现有研究人员17人。近五年,研究中心已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28项,其中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科技成果鉴定4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科技成果鉴定5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学术论文130余篇,其中多篇被SCI 、EI、ISTP等收录;国家发明专利2项;15项科技成果得到了转化。
2006年7月26日,科技部正式批准新建空间天气学等1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至此,运行的和在建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共有198个。其中,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李静海校友任“多相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他一直从事颗粒流体系统量化设计和放大的研究,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2001年获中科院技术发明一等奖。1994年获首届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996年获第三届中国青...
丁一刚,1963年2月出生,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化工多相流和反应器技术,溶剂萃取和超临界萃取技术,腐蚀电化学和化工环保。曾获化工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一项,厅局级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一项,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一项。发表科学研究论文5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3篇。参编教材一部:《现代工业化学》。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