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能源科学技术 >>> 能源化学 >>>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能源化学相关记录954条 . 查询时间(1.713 秒)
在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背景下,如何替代不可再生的化石资源实现能源可持续利用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将储量丰富且可再生的生物质资源转化为高价值化学品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将农林生物质中占大部分的纤维素转化为乳酸(LA)更具经济价值。与传统的催化热解或高温水解方法相比,光驱动催化通常在环境大气压和常温条件下进行,相对工艺简单能耗低,且丰富的光生载流子为纤维素中β-1,4-糖苷键的选择性裂解与转化提供了可...
平价制氢是“绿氢”得以普及的关键。记者21日获悉,中国企业自主研发电解水制氢系统“氢舟”,探索“降本增效”的运行模式,为绿色制氢行业注入科技创新的活力。
2022年8月15日,由中国中化旗下企业西南院提供专有技术、全套设计及关键设备的陕煤集团榆林化学公司“煤炭分质利用制化工新材料示范项目”180万吨/年乙二醇工程配套的特大型PSA制氢装置基本完成吸附剂装剂工作,具备开车条件,这也是目前全球在建最大的煤制氢PSA装置。
2022年8月16日下午,辽宁省政府研究室主任、辽宁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任长海一行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调研,所长刘中民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活动。
生物质能是指以生物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为载体的能量。地球上的生物质能资源非常丰富,根据生物学家估算,地球陆地每年生产1000亿—1250亿吨生物质,海洋每年生产500亿吨生物质。生物质能源的年生产量远远超过全世界总能源的需求量,相当于世界总能耗的10倍。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的预计,全球生物质能源潜在可利用量达到每年82.12亿吨标准油。
氢能源是实现“双碳”目标的一个重要抓手和路径选择。在氢能源发展过程中,如何发挥煤炭的兜底、支撑和培育作用对我国尤为重要。通过煤焦化、低阶煤热解和煤直接气化制氢等方式,既为氢能源发展进程中提供了稳定可靠、价廉物美、托底保供的氢源,也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开拓了新方向。
据香港《星岛日报》网站报道,全球气候变化下,开发洁净能源取代化石燃料发电,需求殷切。香港科技大学的研究团队早前研发新型氢燃料电池,革新电池催化剂技术,让电池持久力创下新纪录,生产成本亦较一般氢燃料电池低。负责研究的能源研究院院长、化学及生物工程学系教授邵敏华相信,研究成果有助促进洁净能源的应用和发展,未来会继续改良催化剂,以便于不同产品使用。
2022年6月16日至17日,山西师范大学2022年能源化学学术论坛在山西师范大学北区2号教学楼A701会议室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主办,研究生院院长贾建峰教授和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王芳教授主持会议,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部分老师及全体研究生参加。
清洁燃料研究部成立于2016年。现任研究部主任李松庚研究员,下设能源转化、先进能源技术、能源环境技术、能源催化与多孔材料、颗粒材料与多尺度力学五个课题组,6名研究员,40余名科研工作人员。研究部面向国家战略需求,服务于能源与环境领域,以工业应用为导向,针对燃料清洁转化过程中的关键共性科学基础和放大规律展开研究,重点开展煤炭、生物质、油页岩等燃料清洁高效转化、催化转化高值利用、城市及农林废弃物资源化...
由美团青山科技基金资助的2021年首届“青山科技奖”评选揭晓,9名科研人员获奖。
2022年5月29日下午,受重庆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冉景煜教授的邀请,浙江大学王智化教授在线上作题为“新型零碳氨燃料的清洁燃烧特性及反应动力学机理研究”的学术讲座,此次讲座在线上和线下(重庆大学A区第八教学楼104教室A8104)同步进行。除本校师生外,还有来自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的老师及同学在线上参加此次讲座,总人数超过100人。
2022年5月29日下午,受重庆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冉景煜教授邀请,中国矿业大学周怀春教授在线上作题为“燃烧中的热辐射”的学术讲座,此次讲座在线上和线下(重庆大学A区第八教学楼104教室A8104)同步进行。除本校师生外,还有来自中国矿业大学、安徽工业大学等高校的老师及同学在线上参加此次讲座,总人数超过100人。
氢能标准进展(图)     氢能  燃料电池  氢能标准体系       < 2022/6/20
氢能是—种灵活高效、应用场景丰富的“二次能源”,是推动传统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和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的重要媒介,是实现交通、电力、建筑、工业等领域深度脱碳的重要途径。截至2022年3月,相关国家和地区累计发布氢能战略规划38项。明确了氢能战略定位和发展路径。当前,全球氢能发展以氢燃料电池汽车为主,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驱动下,氢能应用拓展至分布式热电联供、掺氢天然气、氢冶金、氢能发电等领域。
日本京都大学、量子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的科研人员等共同组成的研究团队研发出具有高效氢分离性能的氧化石墨烯(GO)膜,既保持了GO膜原有的氢分离性能,又大幅提升了GO膜的耐水性,有望实现低成本绿色氢能源的稳定提供,推动构建低碳社会。
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碳中和新能源团队,因工作需要,诚聘教授、副教授、博士后和科研助理若干名。招聘工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择优录取原则。研究兴趣与方向:1.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硬质平面/曲面/柔性);2. 有机太阳能电池(硬质平面/曲面/柔性);3. 光伏制氢、电化学储能(超级电容器、锂/钠离子电池、新型电化学储能系统);4. 纳米材料、碳材料。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