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植物学 >>> 植物遗传学 >>>
搜索结果: 136-150 共查到植物遗传学相关记录1466条 . 查询时间(0.546 秒)
小黑麦是由小麦和黑麦经种间杂交和染色体加倍培育而成的一种新异源多倍体物种,具有草产量高和抗逆等特性,是重要的粮饲兼用作物。但是,小黑麦遗传多样性及控制重要农艺性状位点的遗传机制尚不清楚,限制了小黑麦的育种进程。
颖壳是禾本科植物特有的花器官,可保护内部花器官免受病虫等侵害,为种子发育提供营养,且能决定种子大小。作为重要的侧生器官,颖壳背腹轴极性建立对其发育和功能至关重要。已有研究表明转录因子、microRNA和tasiRNA作为背腹轴决定因子在极性建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但不同的背腹轴决定因子之间的协同调控机制仍有待进一步探索。
茄科是经济价值最大的植物类群之一,也是研究浆果进化的重要代表性类群。果实大小是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由细胞数目和细胞大小的变化共同决定。发现调控果实大小变异的基因并揭示招募它们的机制是果实进化发育生物学研究重点关注的问题。
2022年6月17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林鸿宣研究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林尤舜研究团队合作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科学》上发表题为 “A genetic module at one locus in rice protects chloroplasts to enhance thermotolerance”的研究论文。该成果不仅首次揭示了在一个控制水稻抗热复杂数量性状的基因位点(TT3)中...
天南星科(包括浮萍类,但不包括菖蒲属)约有144属3645种,是单子叶植物泽泻目最为多样化的类群之一,具有多样的形态和生态习性。在分子系统学兴起前,菖蒲属长期被置于天南星科,已被证实为单子叶植物最早分化的类群;浮萍类则常长期被处理成独立的科。此前,研究发现天南星科的祖先栖息地与水生或湿地环境有关。该科约90%的属和95%的种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仅少数种分布在温带。其中,核心天南星科分支(Tru...
为了给植物学科研工作者提供一个更好的参考基因组,中国科学院大学生科院汪颖团队和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北京大学生科院焦雨铃团队合作,结合长读ONT、高保真的长读PacBio HiFi和短读Illumina NovaSeq测序数据获得了接近完整的拟南芥Col-0生态型的参考基因组Col-PEK。Col-PEK组装填补了包括五个着丝粒在内各区域中的绝大多数缺口。例如,Science发布的Col-CEN中5号...
近年来,有关苦荞黄酮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的挖掘及其转录调控分子机制,以及抗逆相关转录因子基因功能的鉴定已成为领域研究热点。然而,上述功能研究主要在异源模式植物拟南芥和烟草中进行,基于苦荞毛状根的遗传转化体系也仅用于黄酮代谢研究。因此,建立有效的苦荞遗传转化体系,对苦荞生物学基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Cell Press旗下交叉学科期刊iScience在线发表了陕西省西安植物园、陕西省“三秦学者”李思锋团队有关漆树的研究论文,公开发布染色体级别的漆树参考基因组序列,及揭示漆树木质素及漆酚合成相关的代谢通路。
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作为被广泛应用的模式植物,其基因组序列加快了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在首个基因组发布二十余年后,仍存在大量未填补的缺口区域。在常用的TAIR10/Araport11版本的基因组序列中,存在165个缺口。这些缺失区域可能由高度重复的序列组成,包括端粒、着丝粒、5S rDNA簇和含有45S rDNA的核仁组织区(NORs)。近年来,ONT和PacBio等长...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园论文(2017年-2021年)。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主要刊载与植物遗传资源相关的综述、论文。报道内容为大田、园艺作物,观赏、药用植物,林用植物、草类植物及其一切经济植物的有关植物遗传资源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方面的研究成果、创新性学术论文和高水平综述或评论。诸如,种质资源的考察、收集、保存、评价、利用、创新,信息学、管理学等;起源、演化、分类等系统学;基因发掘、鉴定、克隆、基因文库建立、遗传多样性研究等。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助理教授吴柘课题组在植物学期刊The Plant Cell在线发表了题为“Progressive chromatin silencing of ABA biosynthesis gene permits seed germination in Arabidopsis”的研究论文,揭示了植物激素ABA的生物合成基因在染色质水平被选择性沉默对于种子萌发起到的门控作用。在分...
漾濞槭(Acer yangbiense Y. S. Chen & Q. E. Yang)是无患子科(Sapindaceae)槭属(Acer L.)植物。槭属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为乔木或灌木,其树形优美,大部分类群的叶子呈掌状分裂,春秋灿若火焰,夏季绿叶团团,是公园、庭院常见的观赏植物。据《Flora of China》统计,全球槭属植物有129种,中国有99种,其中大部分物种在1983年以前就已经为...
栎树,俗称橡树,是北半球分布最广、适应性最强、物种最丰富的树木属之一。栎树通常能活几百年,在漫长的生命周期中对各种非生物和生物威胁具有高度的耐受性(图1)。同时,在各种栎属物种中发现了广泛的基因流动,这可能有助于它们的传播。这使栎树成为研究适应性渗透的理想材料。近日,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在线发表了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研究所植物系统进化学团队的陈军课题组题为“Ge...
象腿蕉(Ensete glaucum)是芭蕉科中耐寒的蕉类植物,原产于中国云南和东南亚地区,具有重要的观赏、饲用和药用价值。华南植物园海外知名学者John Seymour Heslop Harrison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采用单分子纳米孔、Illumina测序策略,结合染色体构像捕获技术,发表了首个象腿蕉染色体级别的基因组序列,长度为481.5 Mbp,完整性较高(BUSCO 98.3%),注释获...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