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神经生物学 >>> 神经生物物理学 神经生物化学 神经形态学 细胞神经生物学 神经生理学 发育神经生物学 分子神经生物学 比较神经生物学 系统神经生物学 神经生物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神经生物学相关记录145条 . 查询时间(3.113 秒)
陈迁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1.大脑神经环路改变和孤独症发病机理的研究;2.孤独症和癫痫病的共病机制; 3.孤独症的基因治疗。
近日,南京大学万青教授、万昌锦副教授课题组,构建了能够对连续光进行频率编码的氧化物基(IGZO/TaOX)视锥神经元器件,取得了可见光范围单个尖峰小于400 pW的功耗(与人眼视锥感受器功耗相当),实现了高生物相似性的颜色感知能力的模拟。该器件采用了低温磁控溅射的制备工艺,与标准半导体制造工艺兼容,适合大面积硅基三维集成。该成果将为低功耗的动态视觉处理系统提供基础元件,并为高智能仿生机器人的发展提...
吴旭冬教授,博士生导师,实验室的主要方向将包括但不局限于:A. 不同重要细胞器膜(内质网,线粒体等)上的蛋白质质量控制系统的分子机制。B. 脂质代谢的泛素化调控、跨细胞器的运输。C. 基于膜蛋白质量控制系统的新型疗法,及其在干预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探索。
申怀宗研究员,钠通道是动作电位产生和传导的分子基础,其突变可以导致多种严重的遗传性疾病,包括癫痫、偏头痛、心率不齐、慢性疼痛和痛觉丧失等。对钠通道性质的研究构成了现代电生理学的基石。以钠通道为靶点进行相关药物的开发是主流跨国药企的重点研究方向。对钠通道结构和工作机理的研究将极大地助力对相关疾病的致病机理的理解和基于结构开展的药物研发。
刘长亮教授,博士生导师,目前主要关注以下几个研究方向: 1)脑内多巴胺与胆碱能系统的信号传导与编码规则;2)突触传递的生物物理与分子机制;3)神经精神类药物的新型筛选与发现技术。这些研究将作为基础理论和底层工具广泛服务于神经科学和神经药理,并在此基础上催生新的诊断和治疗策略。
何丹阳研究员,课题组目前的研究兴趣在于探究免疫与神经系统之间的互作机制。在有机整合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和系统生物等多学科的基础上,我们将系统性地挖掘发育和疾病中的神经免疫调控机制。
边文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浙江杭州人,边文杰实验室关注睡眠的神经生物学基础,致力于从发育角度解析睡眠调控机制和睡眠功能,以小鼠和大鼠为主要实验模型,通过动物行为学分析、脑电图/肌电图、双光子活体成像、光纤记录、光遗传/化学遗传、免疫组化、单细胞RNA测序、分子遗传操作等多种实验手段开展研究。
胡佳希(博士)海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研究员。2015年6月本科毕业于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学基地班专业。2015年9月至2022年12月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完成硕博连读,取得博士学位,神经生物学专业。博士期间从事哺乳动物非成像视觉及相关神经环路的研究。2023年4月入职海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贾佩林研究员,研究方向1.精准健康:人类复杂疾病的遗传学研究。我们致力于解析与疾病相关的遗传学基础和功能研究,关注致病基因及genetic variants。主要利用统计学、数学和数据挖掘的知识,开发生物信息学的算法与工具以研究疾病的致病机理等。
丰伟军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染色质调节因子包括染色质重塑因子以及组蛋白和DNA修饰蛋白的功能失调可导致多种神经系统疾病。我的课题组研究的关键问题是染色质调节因子的突变如何特异的导致神经系统发育性疾病。研究目标是阐明导致这些疾病的神经细胞类型以及染色质调节因子在这些细胞里特异的功能。
张灼华教授,主要从事细胞相互作用和神经变性疾病的病理机制研究。
曾赵军副教授,主要从事人类肿瘤基因治疗、DNA损伤与修复、基因的结构与功能的机制研究。
马龙教授,研究方向: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神经生物学,人类疾病的分子遗传机制和动物模型研究。
黄菊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神经损伤与修复机制研究、人类遗骸保护技术研究、生物样本库(人类遗传资源库)规范化建设研究等。
根据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学科发展和科研工作开展需求,2023年计划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博士4名。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