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生态学 >>> 种群生态学 >>>
搜索结果: 136-150 共查到种群生态学相关记录356条 . 查询时间(0.585 秒)
2000—2009年,采用野外样带调查与多点定位监测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区域气候变化对达乌里胡枝子种群分布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受气温的影响,达乌里胡枝子种群的适宜生长范围由西北向东南呈明显的地带性分布,种群分布的适宜温度在7.4 ℃~10 ℃,平均密度为13.9株·m-2,生殖枝数量平均为每丛11.4枝,生长稳定;受降水梯度的影响,达乌里胡枝子种群的水平分布已由典型草原地带的建群种或优势种扩展为...
最小适生面积(MASH)指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物种能稳定存在的最小生境面积,它是种群生存力分析(PVA)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采用基于种群数量-面积关系原理的MASH模型模拟了银川平原设施农业景观下破碎化麦田麦蚜、初寄生蜂与重寄生蜂种群发生的MASH.研究表明:密度面积、增长速度-面积关系模型间存在反比例函数关系,不同物种存在的函数关系明显不同,尤其在不同营养级别的物种间,其函数关系差异更为明显.根...
通过样地调查比较分析了沙质海岸带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林与天然林主要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这2种重要的生态位特征。结果表明,依照各种群在2种林分中生态位宽度的变化,可将其划分为生态位扩展型、衰退型、敏感型和稳定型4个种群类型;天然林中的演替优势种在木麻黄林的灌木种群中已有较大数量的分布,且具有较大的生态位宽度值,但由于人工林生态位分化不良,种间竞争相对激烈,...
对干季的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而言,频繁出现的持久浓雾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水分输入,这在热带季节雨林生态系统水分、养分循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不仅表现为:部分植物叶片在干季可直接吸收雾水或通过地表浅根吸收林冠滴落的雾水和养分,更重要的是浓雾极大地抑制了林冠在干季的蒸发蒸腾和消弱了低温强度,从而地缓解了干季水分不足或低温伤害。然而,有关热带季节雨林内植物对雾水的具体利用状况却是未知。
为加强国内外种群生态学科研工作者的交流与合作,为种群生态学家搭建深入交流的平台,促进中国种群生态学研究的发展,由中国生态学会种群生态学专业委员会和台州学院联合举办的“全国种群生态学前沿论坛”定于2010年10月29日~11月1日在浙江省台州市召开,诚邀有关专家、学者届时出席会议。会议主题伟全球变化下种群生态学的研究现状与挑战。
作者通过对广泛的历史资料的综合分析, 研究了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种群在近一个多世纪以来的时空动态及其原因, 并从景观生态学和可持续性科学的角度对东北虎的保护提出了建议。东北虎是俄罗斯远东、中国东北、蒙古东部以及朝鲜的关键种。近百年以来的多种人为干扰因素使该种群从一个世纪前的近3,000只的历史最高纪录减少到目前约500只的低水平。现存种群主要分布在俄罗斯远东地区...
2004年11月至2005年11月, 采用逐月定点统计的方法, 对海南北黎湾和后水湾两个湿地黑脸琵鹭(Platalea minor)的越冬种群和水鸟的季节动态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水鸟50种, 隶属于5目10科, 首次发现海南新记录种半蹼鹬(Limnodromus semipalmatus)。两地水鸟种类和数量的最高峰均发生在11月, 最低谷在次年6月, 与湿地水鸟的全年变化相关。黑脸琵鹭的越冬种群...
土壤种子库是植物潜在的种群, 其时空分布格局对植物群落的动态与稳定性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尤其是在受外来种入侵危害地区, 土壤种子库的特征对生态系统的恢复和未来植被的结构、功能、组成与动态等更为重要。本文通过野外调查与萌发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四川攀枝花市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入侵地区的植被组成和紫茎泽兰种子雨前后土壤种子库的变化, 初步探讨了受入侵地区种子库中...
本文概述了目前对生态群落的物种共存研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动、植物群落物种共存机制的研究进展。植物群落的物种共存主要介绍与环境、种子再迁移、生态位分化、竞争平衡理论、种库假设、再生生态位等有关的几种假设、生态学上相似种的共存及“原”群落概念等。动物群落的物种共存机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叙述:(1)异质环境中的资源分割,主要指动物斑状滋养的不同利用;(2)避免竞争排斥的行为机制,如边缘效应、聚群效应、扩散...
本文通过自然植物种群接种实验、人工接种实验和野外调查研究了(Geranium sylvaticum)对老鹳草单孢锈菌(Uromyces geranii)(长生活史)的抗病性在受柄锈菌(Puccinia)(短生活史)感病前后和受2种柄锈菌(P. leveillei 或 P.morthieri)感病后有无区别,以及在同一季节里感染同一寄主植物的长生活史单孢锈菌和短生活史柄锈菌间的相互作用。病原菌间的...
种群生存力分析(PVA)是正在迅速发展的新方法,已成为保护生物学研究的热点。它主要研究随机干扰对小种群绝灭的影响,其目的是制定最小可存活种群(MVP),把绝灭减少到可接受的水平。随机干扰可分四类;统计随机性,环境随机性,自然灾害和遗传随机性。确定MVP的方法有三种:理论模型,模拟模型,模拟模型和岛屿生物地理学方法。理论模型主要研究理想或特定条件下随机因素对种群的影响;模拟模型是利用计算机模拟种群绝...
目前已提出了五类估计濒危物种绝灭风险的种群生存力分析模型,即:分析模型、单种群确定性模型、单种群随机模型、异质种群模型和显空间模型。模型的选择取决于物种的生活史特征和可用的数据。与用于保护实践的其他方法相比,种群生存力分析(PVA)是相对准确的量化工具。然而,一些濒危物种种群统计学数据质量差和种群动态的有关假说模糊不清可能影响到模型预测的准确性,因此,要谨慎地使用PVA。在西方国家, PVA在濒...
到目前为止,只有一个野生朱鹮群体幸存下来,而且它的种群大小自1981年重新发现以来,一直在20只以下波动。本文应用种群生存力分析的方法,借助漩涡模型,根据朱鹮14年的种群数据,总结和预测了其种群动态,并着重研究了朱鹮的濒危程度。结果显示,按过去10余年的生存状况,朱鹮在50年内绝灭的可能性是98.5%,平均绝灭时间为15.72 年。现存种群数量很低,所以种群统计随机性对其命运有很大影响。灵敏度分析...
研究了莠去津(Atrazine)对尾草履虫(Paramecium caudatum)的毒性及种群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莠去津对尾草履虫表现出较强的毒性,12h半致死浓度LC50为45.3mg/L。莠去津对实验室培养的尾草履虫种群表现出很强的抑制性,当莠去津浓度为2mg/L时,尾草履虫种群增长率接近于零;莠去津浓度高于2.5mg/L时,尾草履虫种群出现负增长,对尾草履虫种群增长率的半抑制浓度仅为0....
为揭示不同培养液对纤毛虫种群增长的影响,本工作利用实验生态学方法对海水养殖水体中3种常见的纤毛虫原生动物,扇形游仆虫(Euplotes vannus Müller, 1786)、海洋尾丝虫(Uronema marinum Dujardin, 1841)和巨大拟阿脑虫(Paranophrys magna Borror, 1972)在两种培养液中的种群生长过程进行了探讨。数据分析显示,扇形游仆虫和海洋...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