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艺术学 >>> 戏曲 >>> 戏曲史 >>>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戏曲史相关记录327条 . 查询时间(3.953 秒)
朱俊玲,女,文学博士,副教授,1969年生人,中共党员。所授课程:当代剧作家研究、昆剧鉴赏、古诗词鉴赏。研究方向:戏曲史论。
刘小梅,女,1973年生人,副教授。2000-2003年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获戏剧影视学博士学位。2005-2008年在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传媒学院进行博士后科研工作。先后在中国戏曲学院基础部、戏文系主讲《中国戏曲史论》,分别担任艺术史与艺术理论、戏曲史论的硕士生导师。
中央戏剧学院戏文系教授,博士,中国古典戏曲史论方向硕士生导师。现从事专业:戏曲史论,专长:古代戏曲及相关课题研究。1990年 兰州大学 获汉语言文学学士学位,1997年 中央戏剧学院 获戏剧戏曲学硕士学位,2005年 中央戏剧学院 获戏剧戏曲学博士学位,2008.9-2009.7,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青年访问学者 学习古典戏曲文献学。
五音戏,原名“肘鼓子”(或作“周姑子”),又名“秧歌腔”、“五人班”、“五人戏”。它发源于山东章丘、历城一带,流行地区较广:以章丘为中心的称西路(西到济南、东到淄博);临朐、沂源一带为东路;惠发、济阳一带为北路(北路肘鼓子也叫“花鼓灯腔”,简称“灯腔”)。
在学院教务处和科研处多年来的大力推动与积极支持下,在北京市教委高精尖学科项目资助下,戏文系的教材建设有了长足发展与诸多成果,正在朝着教学正规化、教材系列化的方向不断前进。近年来,我院戏文系二级教授谢柏梁参加了教育部部颁优秀教材《中国文学史》的编写,并主编了教育部与北京市优秀教材《中国当代戏曲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戏曲声腔研究70年回顾与反思(图)     戏曲  声腔  70年  回顾  反思       < 2021/5/24
过去时代投身戏曲音乐研究的人很少,成果的数量和质量也很有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提倡整理和继承优秀传统文化遗产,并组建了戏曲音乐创作和研究的专业队伍,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开始在前所未有的规模上展开。“文革”10年传统戏曲的研究工作几乎停顿,其后40多年来研究工作又有很大的进展。总体看70年来的戏曲音乐研究已取得了此前任何时代无法比拟的成就,这些成就当然很需要总结。另一方面从更高的要求来看,这一...
京剧研究与文献的新视野     戏曲文献  地方戏  京剧史  戏单       < 2022/2/17
戏曲近代的发展繁荣与庶民文化的勃兴有高度相关性,19世纪末以来京剧的发展演进更是如此。因此,戏曲、尤其是京剧研究不能只局限于精英文化视野中的经典文献,仅凭这些经典文献无法真正认识与理解戏曲/京剧,必须重新定义“文献”的内涵与意义。进入21世纪以来,包括戏单在内的大量非书籍/印刷品类文献中的海量历史文化信息,逐渐为新一代戏曲/京剧学者所发掘,因此,戏曲/京剧文献研究也在呼唤超越传统的新分类。
田兴国,湖北民族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负责人。中国“水浒”学会会员,中国“三国演义”学会会员,中国戏曲研究会会员,湖北省“水浒”学会常任理事,湖北省古代文学学会理事等。
徽班进京与早期京剧的成熟     早期  徽班  京剧  二百年       < 2022/1/24
1990年,我国本打算隆重“纪念京剧形成二百年”,然而学者们指出,1958年,周贻白在《中国戏剧史讲座》第十讲“京剧及各地方剧种”中业已阐明:“京剧素称‘皮黄’,乾隆五十五年徽班进京时,主要唱徽班‘二黄’调,此后道光八年又有‘湖北籍伶工’进京,唱‘楚调新声’的‘西皮’调。南北交流,皮黄合奏,咸丰、同治年间才过渡到纯粹的京剧‘皮黄剧’。”因此,京剧以徽班进京为契机到形成,有40余年时间,至新中国成立...
郑州大学202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自命题科目中国戏曲史考试大纲。
赵建坤,男,汉族,四川省广元市人,文学博士,副教授。研究兴趣:中国古代文学、戏曲史与戏曲文化、中国小说史。2006年深圳大学《首届本科优秀课堂教学奖》二等奖;2010年深圳大学《第三届优秀本科课堂教学奖》二等奖;2011年度深圳大学《学术创新奖》三等奖;2007-2008年度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中南地区大学出版社优秀学术著作》一等奖;2007年深圳大学《首届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三等奖;2009年深圳...
目连戏,素称“戏曲活化石”,滥觞于晋代《佛说盂兰盆经》,经过唐代变文的接引,演化为宋元时期杂剧及南戏中的《目连救母》。明代安徽祁门人郑之珍所撰《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获得“支配三百年来中下社会之人心,允推郑氏”之盛誉。清代目连戏演出遍及全国,并进入宫廷。
对于历史剧的剧体属性,古人深知历史剧是剧不是史,曲、史自是两体。对于历史剧的剧体地位,无论是创作者还是评论者,都认为曲中有史格自高,历史文化内涵和史鉴价值提高了历史剧的体格。对于历史剧的剧体创作,古人清楚知晓历史剧中有实有虚,虽有部分论者反对历史剧过分拘泥史实,但总体而言推重据史实录,显示出史官文化对历史剧创作、评论的巨大影响和古人对历史剧传播历史的承载功能的看重。
书写、记录与权力紧密相关。俳优进谏传闻是中国古代典籍中一种常见的叙事题材,并成为戏曲、曲艺史书写的有机组成。传统的优谏传闻被士人用来宣扬“君贤臣直”的儒家之道,在书写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虚实相间的题材。现代学者在民族国家的架构下,对典籍记载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对俳优人格进行单一化的处理,凸显了俳优的主体意识与抗争精神。这种单向度的历史书写对中国戏曲、曲艺史的编纂产生了极大影响,在无形中把艺术变成了脱离...
仝婉澄,1983年8月生,河南省息县人。文学博士、副教授。2009年毕业于中山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2007-2008年日本京都大学访问学者。现为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戏剧与影视学系主任。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