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文学 >>> 法国文学 >>>
搜索结果: 151-165 共查到法国文学相关记录585条 . 查询时间(0.471 秒)
郑鸣,副教授,现任外国语学院法语系教师,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 比较文学、法国文学、二十世纪法国哲学。主要译著:《寰宇觅知音——吴冠中九十年代作品选》(外文出版社,1995年);《京城胡同留真》(外文出版社,1997年)。
勒克莱齐奥其人   2008年10月9日,瑞典文学院宣布,将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68岁的法国作家让·玛里·居斯塔夫·勒克莱齐奥(Jean Marie Gustave Le Clézio)。颁奖公告中说,勒克莱齐奥获奖是因为他是“一位标志文学新开端的作家,一位书写诗意历险、感官迷醉的作者,是对在主导文明之外和之下一种人性的探索者。”
书总是越读越感到自己不足的。这么些年下来,也许只有一点使我略感欣慰,就是小时候曾爱不释手却又莫名其所以的篇什,现在重看,有时竟能发现当初何以会爱,亦即能看出它们的妙处究竟何在了。比如吧,对十九世纪法国作家梅里美那则神秘的短篇《伊勒的维纳斯像》(载《梅里美小说选》,郑永慧译。小时读到的译本翻译成《伊尔的美神》,译者好像是黎烈文),我曾被它严整奇巧的结构和整体的美所震撼,但我看不透它到底要表达什么。
又一个欧洲作家赢得了诺贝尔奖。猜测虽然终止,谣言已经平复,但争吵还将继续。   开奖之前,瑞典学院终身秘书贺拉斯·恩达尔公开批评美国文学“孤立”而且“自闭”, 引发大西洋对岸的酸楚与愤怒。   今年的大奖得主断然不会被戴上类似的帽子,事实上,他可谓完美的多元文化主义者,法国总统尼古拉·萨科齐甚至称之为“所有文化的儿子”,外交部长贝尔纳·库什内也把他称作“世界公民”。
2008年10月9日,法国作家让·马瑞尔·古斯塔夫·勒克莱齐奥赢得诺贝尔文学奖。瑞典学院给出的获奖理由如下:“一位关注新的启程、诗性冒险和感官迷狂的作者,关注在强势文明以外和其下的人性的探索者。”从这一段评语来看,它再次印证了近几十年来诺贝尔评奖委员会在遴选过程中一直遵循的原则,亦即对理想主义的推崇和对人类诗性的肯定。反观勒克莱齐奥数十年的创作,上自1963年出版的《诉讼笔录》,下迄2006年的新...
A review of Modern Women and Parisian Consumer Culture in Impressionist Painting by Ruth E. Iskin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7).
《高老头》是《人间喜剧》的序幕,巴尔扎克的代表作。谈论《高老头》,回避不了高里奥的父爱问题。国内不少学者认为,高老头的父爱深深地烙上了阶级的印记。虽然在属于“资产阶级”还是“封建地主阶级”问题上,争论了几十年,但在高老头的父爱具有阶级性这一点上,看法惊人地一致。对这种成见,本人想提出一点异议。其实,高老头的父爱,乃是出于为父者的本性:“父母之心,爱子孙一也”。高里奥的父爱表现了人类正常的亲子之爱。...
卢梭与浪漫主义文学     浪漫主义  卢梭       < 2008/11/25
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早在欧洲古代文学中已出现,但作为文学思潮则形成于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回顾欧洲文坛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出“在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欧洲各主要国家的伟大的文艺运动,受到卢梭的影响有多么大,说来是惊人的”。(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潮》) 本文主要在返回自然、描写自然以及崇尚感情、强调自我两方面探讨卢梭与浪漫主义文学的关系。一、返回自然是浪漫派的口号。但它却是卢梭最早提出的。卢梭...
《共产党宣言》与《人间喜剧》一八五二年十月四日,也就是在巴尔扎克去世两周年之后不久,恩格斯在给马克思的一封信里谈到他们都认识的一个俄国青年流亡者爱德华·品得时这样写到:“对这样一个人有什么好谈的呢?他初次读了一点巴尔扎克的小说(何况还是《古物陈列室》和《高老头》),就以一种无比高傲和极端轻蔑的口吻来谈论,好象谈什么寻常的老早老早就举世周知的东西一样……这个家伙不黯世情和缺乏主见,这同他作为一个俄国...
马拉美的诗歌主要特点表现在:1.追求语言美、句法多变化和音乐性,确立了自由诗的形式;2.诗歌有多种象征含义,导致晦涩难懂;后期诗作尤其如此,需要读者去发现含义,3.具有深奥的哲理。他的诗与20世纪的世界各国诗歌融汇相通。 波德莱尔、洛特雷阿蒙、魏尔伦、兰波的诗歌是植根于他们所生活的日常现实或异乎寻常的现实之中的,而斯泰凡•马拉美(1842-1898)的作品却完全躲藏在生活的偶发事件...
2008年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获得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其实今年1月,勒·克莱齐奥曾来到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授予他2006年度最佳外国作家奖。颁奖典礼之后,这位作家与中国研究法国文学的专家在人文社举行座谈,我有幸前往现场拍摄了座谈会的内容。对这位被法国读者评为当今最重要的法国作家,之前我怀有一种深深的敬仰——他23岁那年在法国文坛一夜成名。勒·克莱齐奥身材魁伟、相...
勒·克莱齐奥与中国读者早有渊源。上世纪90年代初,译林出版社就已经购买了该作家代表作《战争》的版权,并将其列入“法国当代文学名著”系列出版。而1998年,上海译文出版社也出版了他的成名作《诉讼笔录》。
马吕斯长期处于不死不活的状态。他在几个星期里发着高烧,神志昏迷,加上脑部症状 严重,主要是由于头部受伤后受震,而不是由于伤的本身。 他常整夜在凄惨的高烧呓语中以及在阴郁的垂死挣扎时喊着珂赛特的名字。他有些伤口 太大,这很危险,大的伤口化脓,在一定的气候影响下,常会外毒内侵,导致死亡。每次气 候发生变化,再遇上点暴风雨,医生就提心吊胆。他一再叮嘱不要让病人受一点刺激。包扎 伤口是复...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