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 >>> 世界经济学 >>> 国际货币经济学 >>>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国际货币经济学相关记录305条 . 查询时间(0.507 秒)
有关东亚合作的探讨一直是学界的热门话题。从法理上讲,东亚一体化次序具有“货币先行、贸易跟进”的突出特征。这迥异于欧洲从共同市场向货币同盟演进的传统范式。那么东亚能否实现具有自身特色的一体化次序模式?东亚一体化次序本身对未来合作的走势又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关于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货币供应相互关系的理论分析框架,最有影响力的应该是Friedman(1956、1970)提出的著名的货币数量论。根据这一理论,在均衡状态下,货币存量M与价格P以及真实经济产出Y之间存在以下等式关系:M=kPY(1)
我国于2009年初启动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经过三年多努力,这一业务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但其中一些制约因素也日益显现。
何平博士是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金融系副教授。2004年获得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2002年获得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1997年获得清华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他的主要研究领域为金融机构、货币经济学、公司治理。讲授课程包括金融机构、国际金融、公司财务理论等。
许文彬,男,金融系,教授,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货币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制度经济学.
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在21世纪面临的重要历史任务。历史的经验值得借鉴。本文以相关研究为基础,简要考察了历史上主要国际化货币的演化历程,对货币国际化的基本含义、一般条件、主要模式、基本路径、进程、步骤以及利弊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最后,本文从中总结出了对人民币国际化的相关启示。
郑建军,厦门大学世界经济研究中心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国际货币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他的主要论文:欧洲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绩效评价:1999-2005,国际金融研究,2006年第 10期;货币联盟中的货币政策承诺与财政纪律,世界经济,2007年第1期。
丁斗,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经济研究中心副教授,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法学硕士(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专业)、法学学士(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他的科研项目:研究计划:中国对外经济关系、区域经济一体化。
我国自2009年7月推出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以及2010年7月试点业务范围、空间范围进一步扩大之后,人民币跨境结算的数量迅速上升。从2009年试点开始以来到2012年3月,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总量已经超过了3万亿人民币。自2011年开始试点以来到2012年3月,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和人民币外商直接投资也已分别达到230亿元、1377亿元。到目前为止,人民币跨境业务已经完全覆盖了经常项下的所有业务内...
人民币汇改大有起色     人民币  汇改  起色       < 2013/5/8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是诸多中国经济难题的源头问题,这个结开了,很多其他难题也迎刃而解。可喜的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自2011年末以来取得了重大进步。货币当局显著地减少了外汇市场干预,人民币汇率弹性提高,坚持下去,将对未来中国宏观经济稳定和经济结构转型形成制度保障。
近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和《金融评论》举办的“金融危机与货币政策”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李扬出席并主持会议。美国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教授、著名新凯恩斯主义代表人物卡尔·瓦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华首席代表李一衡,日本银行驻北京总代表新川陆一,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王国刚,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副司长孙国峰等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货币政策理论:基于动态一般均衡方法》旨在为基于一般均衡的货币政策理论研究方法提供一个统一的视角。书中提供了多个模型的完整方程组以及可用于模拟分析的程序代码,它们可以辅助对模型的理解,也可以帮助读者根据新想法引入新因素来拓展模型并展现新因素对模型带来的可能影响。希望《货币政策理论:基于动态一般均衡方法》能为对货币政策理论有一定了解的读者提供进一步的有益参考。
成本渠道假说将货币传导从传统理论中的总需求一侧扩展到总供给一侧,有助于解释货币政策冲击实证研究发现的“放大率之谜”和“价格之谜”,对货币传导机制理论做出了重要补充。同时,成本渠道的存在也改变了最优货币政策分析面临的约束条件,为分析和评价货币政策提供了崭新视角,提醒货币当局在设计和执行货币政策时必须重视政策的供给侧效应。本文系统梳理和评述了关于成本渠道作用机制、实证检验及其对于最优货币政策意义的研究...
基于对美元、日元、欧元国际化历程的对比,对人民币国际化现状进行的分析发现,虽然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了一定的现实基础,但是人民币和国际货币之间还存在着很大差距,必须从逐步实现资本项目下人民币可自由兑换、促进人民币区域化、改善外部环境、构建人民币回流机制等方面来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当前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一战之前,是英国主导的金本位制时期。随着美国与英国经济实力的此消彼长,以及两次世界大战对英国实力的毁灭性打击,才最终成就了美元的霸主地位。如今,世纪金融大危机冲击过后,各国对危机的深层原因进行剖析,并指向了美元体系的弊端,要求改革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渐起。但国际货币体系的根本性改变不会一蹴而就,美元体系在很长时期仍将继续存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