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口腔医学 性科学 肿瘤学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军事医学与特种医学 药学 中医学与中药学 生物医学工程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医学 mRNA相关记录558条 . 查询时间(0.165 秒)
近日,位于德国美因茨的生物制药和转化研究机构TRON和位于达姆施塔特的GSI亥姆霍兹重离子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在红皮书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adiation Oncology, Biology, Physics上发表了碳离子治疗与mRNA疫苗结合的研究结果。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院士团队、王奇慧研究员团队与斯微(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在PloS Pathogens发表题为“Broad-spectrum Delta-BA.2 tandem-fused heterodimer mRNA vaccine delivered by lipopolyplex” 的研究论文,针对新冠Omicron变异株研发设计了一种基于LPP(lipopoly...
2024年1月12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草食动物细菌病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EMBO Reports发表了题为DDX5 inhibits inflammation by modulating m6A levels of TLR2/4 transcripts during bacterial infec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RNA解螺旋酶DDX5通过mRNA m6A修饰调控TLR2/...
2023年10月2日下午5点45分,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花落卡塔林·卡里科(Katalin Karikó)和德鲁·维斯曼(Drew Weissman),他们因为研发的mRNA技术,推动COVID-19 的 mRNA 疫苗发展而获奖。
信使RNAmRNA)疫苗可实现安全高效的免疫,是一种新型癌症免疫疗法,但受到多重递送障碍的限制,如mRNA被快速清除、细胞膜和核内体的磷脂双分子层限制其胞内递送、依赖佐剂诱导强烈的免疫反应等。纳米颗粒有望保护mRNA免受降解,并通过淋巴管将mRNA传递到淋巴结。然而,大多数纳米颗粒经细胞内吞到核内体中,导致mRNA降解和编码抗原表达不足。近年来迅速发展的机器学习技术则为高效设计纳米载体提供了便利...
mRNA肿瘤疫苗是一种十分有潜力的癌症免疫疗法。然而,mRNA肿瘤抗原的递送受到多种生理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在体内快速被清除、缺乏淋巴结或树突状细胞靶向性、易降解、不易透过细胞膜及溶酶体屏障等。因此,提高mRNA抗原的递送效率,是改善mRNA肿瘤疫苗免疫治疗效果的关键。
卵子向胚胎转变过程是人类繁衍后代的最重要的生命过程之一。在该过程中,人类胚胎8-细胞时期合子基因组激活之前,卵子和胚胎中DNA是不转录的。因此,卵子向胚胎转变过程主要受卵子中储存的母源mRNA调控。2023年1月17日,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发表了题为Remodeling of maternal mRNA through poly(A) tail...
治疗性 mRNA 疫苗近年来发展迅速,作为肿瘤治疗的一种新选择而引起了广泛关注。通过精确的序列设计,mRNA 疫苗可以编码一种或多种肿瘤特异性抗原(Tumor Specific Antigens,TSA),并在细胞内经过蛋白质翻译和抗原加工,与抗原呈递细胞中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物I(MHCI)结合,最终呈递给 T 细胞从而诱导强大的肿瘤特异性 T 细胞反应,杀伤肿瘤细胞。
自1979年被发现以来,p53基因一直是肿瘤学研究的焦点之一。在Pubmed数据库中用p53为关键词搜索,可以找到超过十万篇文献。在 Nature 杂志2017年的一项统计中,p53基因以绝对优势位列过去几十年最热门研究基因榜第一名。
心肌纤维化作为心衰的重要诱导因素,是由中重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所引起的心肌纤维持续性和反复加重的心肌缺血、缺氧病变,全球每年有数十万人死于心肌纤维化导致的疾病。既往通过CAR-T细胞治疗心肌纤维化相关疾病时,由于该细胞在体内能存活数月甚至数年并持续攻击全身范围的成纤维细胞,从而导致伤口难以愈合,这大大限制了CAR-T疗法对心肌纤维化的治疗。
2021年10月25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在恒河猴接种初始疫苗系列(primary vaccine series)大约六个月后,给它们加强注射mRNA-1273 COVID-19疫苗,可显著提高针对所有已知SARS-CoV-2变体的中和抗体水平。相关研究结果于2021年10月21日在线发表在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Pro...
在整个进化过程中,逆转录病毒和逆转录元件已将其遗传密码插入哺乳动物基因组中。尽管这些整合的病毒样序列中的许多对宿主基因组完整性构成威胁,但有些已被哺乳动物细胞重组以在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丽日,人类基因组中有大约8%是在远古时代感染人类的逆转录病毒的残余。
2021年5月24日,清华大学饶子和院士娄智勇研究员团队与上海科技大学高岩博士合作在《Cell》(细胞)杂志发表研究论文,解析新冠病毒超分子蛋白质机器“转录复制复合体”关键状态的三维结构,揭示了病毒mRNA加帽、基因组复制矫正、逃逸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的分子机制。这是该团队在新冠病毒转录复制复合体研究中,继在《Science》(科学)、《Cell》(细胞)等期刊上连续发表4项成果后的又一重要工作。
北京2021年6月23日电虽然没有人知道哪种病毒可能会引发下一次疫情,但在冠状病毒导致非典暴发和全球新冠肺炎大流行之后,人们意识到,冠状病毒对人类生命健康仍是一种威胁。据22日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论文,为防止未来冠状病毒再次流行,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吉林斯全球公共卫生学院设计开发出一种“万能的”通用疫苗。测试发现,该疫苗不仅能保护小鼠免受新冠病毒感染,还能保护小鼠免受其他冠状病毒感染,同时还能触发...
近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美国哈佛医学院合作在mRNA药物与肿瘤免疫治疗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 Reactivation of the tumor suppressor PTEN by mRNA nanoparticles enhances antitumor immunity in preclinical models为题,发表在 Science Translation...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