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 >>>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航空器结构与设计 航天器结构与设计 航空、航天推进系统 飞行器仪表、设备 飞行器控制、导航技术 航空、航天材料 飞行器制造技术 飞行器实验技术 飞行器发射、飞行技术 航天地面设施、技术保障 航空、航空系统工程 人机与环境工程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航空、航天科学技术相关记录19321条 . 查询时间(1.588 秒)
当地时间2024年4月6日,国际事业荷兰公司依托当地油库资源,在荷兰鹿特丹港进行超低硫燃料油的船加油操作,通过期租驳船加油逾2000吨。这是中国石油首次在欧洲开展超低硫燃料油船加油业务,标志着国际事业公司业务价值链得到进一步延伸,为持续拓展欧洲市场奠定良好基础。
北航青岛研究院于2016年5月28日正式成立,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岛市政府、崂山区政府以及地方知名企业四方合作共建,遵循科教融合、学科交叉、国际合作、校企协同的合作思路,充分发挥青岛市的政策优势、产业优势、区位优势和北航的学科优势、科研优势、人才优势,以及企业的行业优势、研发优势、市场优势,开展高起点、多领域、全方位的交流与合作,逐步建立政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研究院以学校“双一流”建设为发展核...
近日从中国石化集团有限公司获悉,中国石化与道达尔能源公司在北京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将在中国石化的一个炼厂利用废弃油脂共同生产可持续航空燃料,年生产能力达23万吨,新生产线将由中国石化和道达尔能源公司共同运营。
2024年3月27日6时51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的长征六号甲遥三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将云海三号02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圆满成功。由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太阳活动和空间天气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空间中心天气室”)牵头研制的我国首个“抗辐射铝钽金属复合材料应用示范产品”随任务一同发射入轨,开展长期在轨验证和示范应用。
四川传媒学院航空系成立于2012年9月,以四川传媒学院艺术、传媒学科群优势为依托,航空系在省内率先倡导并实践应用性空乘人才的教育模式,打破了空乘人才培养“重职业形象、轻职业知识能力”的传统思路,实现了从“单一服务型”培养到“安全管理、创新服务、国际传播”三位一体复合型培养的转变。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互利共赢。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航空凭借其较强的通达性和时效性在全球经贸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预测,2050年,全球航空客运量将接近100亿人次,累计需减少212亿吨的碳排放量。中国最晚将于2027年加入全球航空减碳体系,将在全球环境治理中展现出大国担当。全国人大代表、中...
2024年1月17日22时27分,地球与“天宫”间的快递员——天舟七号货运飞船搭乘长征七号遥八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天舟七号货运飞船入轨后顺利完成状态设置,于1月18日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完成了这次空间特快专递。
1985年,我国国防科技界、教育界的著名专家,我国可靠性系统工程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杨为民教授顺应国家战略重大需求,组建了北航工程系统工程系和可靠性工程研究所。历经30年发展沉淀,学院形成了“献身国防,无私奉献的崇高境界;高屋建瓴,开拓创新的学术风范;淡泊名利,廉洁自律的高尚情怀;以人为本,集体发展的团队精神”的为民精神,秉承“开拓创新、敢为人先,需求牵引、专业推动,学科龙头、科教统筹,团队优势、...
2024年1月9日下午15时03分,爱因斯坦探针(EP)卫星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15套全国产化空间永磁电子偏转器成功搭载EP卫星宽视场X射线望远镜(WXT)和后随X射线望远镜(FXT)载荷,为EP卫星开展时域天文和高能天体物理天文探测提供支撑。
2024年1月17日22时27分,搭载天舟七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八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天舟七号货运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并进入预定轨道,之后飞船太阳能帆板顺利展开,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后续,天舟七号货运飞船将与在轨运行的空间站组合体进行交会对接。此次任务中,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制的10种涂层与材料成功应用于天舟七号货运飞船和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研制的2套高温材料样品货包、4个...
2024年1月17日22时27分,天舟七号货运飞船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七号遥八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中国科学院作为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负责单位,在天舟七号任务上行了实验载荷、实验单元及样品、实验耗材、备品备件等物资,支持空间站持续滚动开展空间科学实验与应用试验。
张延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硕士生导师、副教授。从事惯性基组合导航、定位定向系统、惯性器件测试建模、惯性稳定平台和信号处理技术等方面的科研与教学工作。已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SCI收录18篇)、专利12项,出版教材1本,获部级1等奖3项、部级2等奖1项、部级3等奖1项。目前担任海军装备价格方案评审专家、国家科技专家库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通讯评议专家、国家自然科...
宋来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1、惯性导航及组合导航技术;2、信号检测及处理技术;3、冗余系统故障诊断技术。
杨功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先后主持承担国家重点、创新项目、“863”项目、国防基金、973项目和有关部委的重点科研项目十多项;发表论文五十多篇。
宫晓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副教授。面向航空航天等领域,长期从事惯性基组合导航技术、量子精密测量与传感技术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主持国家自然基金等十余项项目,参与国家“973”、“863”重点项目等十余项。在机载惯性/卫星组合系统高精度组合估计与传递对准方面取得创新性研究成果,研制成功高精度离线组合数据处理软件,应用于多类航空遥感系统。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