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化学工程 >>> 化学反应工程 >>> 催化反应工程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催化反应工程相关记录1868条 . 查询时间(2.256 秒)
2024年5月30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能源研究部生物能源化学品研究组研究员王峰团队,在木质纤维素三素分离和高值利用方向取得重要突破。该团队针对木质素分离中易发生低值化自缩合的难题,设计并开发了催化木质素芳基化的三素分离(CLAF)技术。该研究利用木质素易缩合的倾向,通过引入具有高亲核活性的木质素衍生酚,大幅提高木质素发生芳基化反应的选择性。基于CLAF技术提取的芳基化木质素通过催化...
右美沙芬是使用最广泛的镇咳药之一,其镇咳作用强度与可待因相近,但不具有上瘾性,不易引起便秘、镇静、呼吸抑制等副作用。(S)-1-(4-甲氧基苄基)-1,2,3,4,5,6,7,8-八氢异喹啉((S)-1a)作为工业生产右美沙芬的关键合成中间体,目前主要通过外消旋体的动力学拆分、铱或钌催化不对称加氢以及环己胺氧化酶与硼胺结合的去消旋化获得,但存在收率低、立体选择性不高、反应条件苛刻等问题。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曾杰教授、耿志刚教授等人在丙烯电催化氧化制1,2-丙二醇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研究人员设计出一种联吡啶锚定的银单原子催化剂,这种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可以暴露两个面内配位空位,使得丙烯电氧化过程中的关键中间体能够以平面四方的结构稳定共吸附并加速C-O偶联过程的电子转移,进而降低C-O偶联的反应能垒,实现高效丙烯电氧化制备1,2-丙二醇。相关成果以“Bipyridine-Confine...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高敏锐教授团队对于铜催化剂在CO2电还原过程中的积碳毒化行为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提出新理解。相关成果以“Investigation and Mitigation of Carbon Deposition over Copper Catalyst during Electrochemical CO2Reduction”为题发表在以精准为导向的高质量期刊...
2024线4月19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曾杰教授和耿志刚教授研究团队,在《自然·可持续性》(Nature Sustainability)发表了题为“Synthesis of hydroxylamine from air and water via a plasma-electrochemical cascade pathway”的文章。该研究提出了等离子体-电化学级联催化新...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和化学物理系曾杰教授团队提出了一种巯基苯甲酸配体修饰提升催化剂电化学合成氨性能的策略。相关成果以“Thiol Ligand-Modified Au for Highly Efficient Electroreduction of Nitrate to Ammonia”为题发表在以精准为导向的高质量期刊Precision Chemistry上,并入...
孟秀红,辽宁铁岭人,1977年3月,工学博士,教授。科研方面主要从事石油化工催化、低碳烷烃脱氢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教学方面致力于教学改革研究和实践,是《化工原理》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省级在线开放课程、省级《化工原理》课程教研室负责人。
过渡金属碳化物材料,如碳化钛,已广泛应用于储能、催化反应、极端耐磨性特殊涂层和陶瓷材料等领域。目前已发现的稳定碳化钛物种主要包括三类:立方相TiC固体,二维TixCy Mxenes以及 Ti8C12金属碳烯(Met-Cars)团簇。然而,是否存在其它化学形式的碳化钛新材料,如何精准调控其几何和电子结构并优化其构效关系,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2024年3月22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低碳催化与工程研究部工程院院士刘中民、研究员魏迎旭、研究员于政锡、副研究员韩晶峰等在分子筛催化耦合反应体系反应机理和产物分布调控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农业生物质增值利用技术与装备团队易宝军副教授课题组研究成果以“Impact of Na at the low temperature Fe catalysis on high quality cellulose-based graphitic carbon”为题在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发表。研究以纤维素作为生物质的模型化合物,在低温条件下...
2024年3月18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能源与环境小分子催化研究中心研究员邓德会团队应邀发表了关于二氧化碳(CO2)加氢制碳一(C1)产物选择性调控的综述文章。该综述系统介绍了CO2加氢制C1产物的研究进展,并对CO2加氢的选择性调控策略、存在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作了前瞻性的展望。
2024年3月12日,大连化物所化石能源与应用催化研究部金催化剂设计与选择氧化研究组(DNL0809组)黄家辉研究员团队、低碳催化与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化研究组(DNL1207组)刘应春高级工程师团队,与滨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的“液固循环流化床双氧水直接氧化氯丙烯生产环氧氯丙烷(FHPECH)新工艺”通过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以下简称“石化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评价。大连化物所所长刘中民...
袁振波,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新酶催化反应的创建及绿色有机合成反应开发等方面的研究,承担本科课程《结构生物学》和研究生课程《高级科技论文写作》的教学工作;近年来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身份发表高水平SCI论文16篇,累计影响因子113,被引500余次;申请和授权发明专利多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等多个科研项目;指导本科生参加国家级大创项目和全国大学生...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高等研究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熊宇杰/刘东研究团队在非金属等离激元催化剂的开发和连续流光热催化CO2转化领域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A nonmetallic plasmonic catalyst for photothermal CO2 flow conversion with high activity, selectivity and durability”为题...
轴手性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手性化合物,其手性源于化学键两端取代基的位阻效应,阻碍了化学键的自由旋转,产生不能完全重合、互为镜像的两个异构体。轴手性结构是构成天然产物、功能性材料、分子机器、手性金属配体等高值分子的重要结构元素。目前已报道了多种化学法合成轴手性化合物的策略,如卡宾催化(NHC)、手性磷酸(CPA)催化、多肽催化、过渡金属催化等。与之相比,生物催化在不对称合成轴手性化合物方面具有温和环保...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