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测绘科学技术 >>> 大地测量学 大地测量技术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 地图制图技术 工程测量技术 海洋测绘 测绘仪器 测绘科学技术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4 共查到测绘科学技术 碳相关记录14条 . 查询时间(0.542 秒)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专利:基于卫星红外遥感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快速计算方法。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专利:一种基于遥感信息的地表水、热和碳通量耦合估算方法。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专利:一种测量水相中碳纳米管吸附苯量的方法
2023年7月26日,全球碳盘点卫星遥感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发布《全球人为源碳排放与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遥感评估科学报告》。报告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评估了全球和主要国别的人为源碳排放与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情况,在证实了当前主流科学认知的同时,取得了系列新的发现,为应对气候谈判与碳盘点、服务碳中和评估提供了重要科学数据。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在碳化硅色心高压量子精密测量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李传锋、许金时、王俊峰等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高压团队研究员刘晓迪等合作,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基于碳化硅中硅空位色心的高压原位磁探测。该技术在高压量子精密测量领域具有重要意义。3月23日,相关研究成果以Magnetic detection under high pressures using des...
2023年2月24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遥感卫星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石玉胜研究团队在燃煤电厂二氧化碳(CO2)排放的遥感反演估算研究方面取得进展。2月22日,相关研究成果以《基于轨道碳观测者2号和3号卫星观测和高斯羽流模型反演燃煤电厂二氧化碳排放》(CO2 emissions retrieval from coal-fired power plants based on OCO-2/3 ...
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我国对世界的庄严承诺。而要实现双碳目标,需要准确掌握大气中的碳排放量。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通讯院士、中国矿业大学长江学者、二级教授、摄影测量与遥感学科带头人薛勇教授团队助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实现了碳排放数字的精准测量。
2020年12月23日下午,我院通过在线方式召开了“环境遥感:面向碳减排与大气污染治理”前沿研究研讨会。会议由薛勇教授和Jason Cohen教授共同担任主持,邀请到了新加坡国立大学Jeff Obbard教授、荷兰太空研究所Ilse Aben教授、意大利国家研究理事会环境分析方法研究所Simone Lolli教授、希腊国立雅典大学Costas Varotsos教授等四位学者。
2020年10月7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牛铮研究员团队在全球土壤碳排放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全球土壤呼吸时空变化及其与气候和土地覆盖的关系(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in global soil respiration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climate and land cover)”为...
陆地碳循环、水循环和能量平衡是影响地球系统变化的三大核心过程,对其高精度和高时空分辨率的立体观测,将促进遥感与地球系统模式的结合,回答有关地球系统变化的一系列科学问题。为此,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国内优势单位于2017-2019年共同设计和组织开展了“碳循环、水循环和能量平衡遥感综合试验”,本次试验聚焦于流域尺度,将观测和模拟相结合,以驱动地球系统的三大核心过程(碳循环、水循环和能量平衡)为主...
2018年7月18日,由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球变化及应对”重点专项“全球生态系统碳循环关键参数立体观测与反演”项目进展交流会在京召开。主管部门领导、项目责任专家、项目专家组成员、项目特邀专家、项目骨干约40人参加会议。项目负责人刘良云研究员首先向各位专家汇报项目总体情况,随后各课题负责人分别汇报了项目执行一年的进展情况。项目责任专家陈镜明教授、周清波研究员和项目...
近日,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刘良云研究员团队利用2017年7月至12月的TanSat卫星数据,开展了全球植被叶绿素荧光卫星反演研究,成功获得2017年下半年的全球叶绿素荧光产品。我国于2016年12月22日发射首颗二氧化碳观测科学实验卫星TanSat,使得我国成为全球第3个可提供碳卫星数据的国家。TanSat卫星是“十二五”期间,由科技部立项,中科院负责工程总体,多家单位共同承担的科学实验...
记者日前从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获悉,由该所承担的“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收支认证及相关问题”专项“西南地区固碳参量遥感监测”子课题验收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中科院地理资源所、国际欧亚科学院、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国务院三峡办等单位的验收专家组对该课题进行了验收。
聚集型高变质程度的脉状碳沥青广泛存在于湖南湘西州寒武系地层,通过野外调查和实验测试,获得了碳沥青赋存特征、微观形态特征及母质来源、组成和演化程度等信息。野外调查发现,碳沥青矿脉大多赋存北东—北北东走向的小断裂内,通过扫描电镜及能谱(SEM-EDX)技术、X 射线衍射光谱(XRD)技术、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技术测试了样品的微观形态、元素组成及分子结构。扫描电镜照片显示碳沥青具备流动状结构与镶...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