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科学技术史 >>> 科学智识史 科学社会史 科学史理论与方法 科学文化与科学发展战略 中国科学技术史 国外科学技术史 各学科科学技术史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科学技术史相关记录6352条 . 查询时间(0.431 秒)
古人究竟使用何种木材建房?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长期以来却只有模糊的答案。借助古建筑修缮机会,结合树种显微检测,本书对山西南部地区唐宋金元木构建筑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材料分析,发现伴随着松木的大量使用,这一地区森林资源逐渐消失,在金元时期,时人逐渐采用乡间常见的杨、榆、槐等树种建房。在人们印象中不堪大用的杨木,却广泛应用于金元时期的木构建筑中,并充用主体结构材料。这些建筑一直保存至今,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
打鱼楼     打鱼楼  康熙二十一年  1682年       < 2023/3/27
松花江畔有一个村子的名字叫打鱼楼村,建有一打鱼楼,这是为了纪念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康熙东巡在松花江上打鱼而建。打鱼楼为清朝打牲衙门所设立的打捞鱼贡品的场所。它依山傍水,建筑风格独特,充满神密色彩和怡人情趣。据当地渔民称,打鱼楼是两层小楼,存放康熙使用过的渔网。平阔的江面有了这座雕梁画柱的打鱼楼,也增添了许多生气。打鱼楼毁于文革期间。
由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大匠之手泽年代之磋磨——中国传统建筑模型制作技艺展”2023年3月20日在恭王府博物馆嘉乐堂开幕。20世纪30至40年代,以朱启钤、梁思成、林徽因为代表的中国营造学社成员们,先后在1937年、1947年对恭王府进行测绘,当时所留下的实地测绘画图及室内外照片,成为了恭王府开展古建修缮和室内复原工作最直观、最准确,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依据。
晚清时期,铁路技术传入中国并艰难起步,构成中国近现代科技转型的重要一环。与历经坎坷且成就有限的铁路事业相比,铁路认知的发展不仅贯穿于晚清史的整体之中,而且相继回应了“铁路是什么”“要不要建铁路”“如何建铁路”“铁路怎么管理”等关键问题,使得这段铁路史更显著地表现为铁路认知史。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地质学专业(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方向)见附件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海洋石油工程”方向的发展和建设始于2001年,学校为适应国家海洋油气钻探与开发的人才需求,依据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成立了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重点建设海洋石油工程方向。经过十几年的建设,先后建立了“海洋油气工程”山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海洋工程重点实验室-水下装备工程技术研究室”CNPC重点实验室、船舶与海洋工程“山东省特色专业”等,为海洋油气工程专业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部,是以声、光、电、磁、量子等物理前沿为基础,以微电子与信息通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网络空间安全与保密、新型超级计算等为重点,以海洋智能传感器、海洋智能信息和海洋智能装备研发等为特色,以智慧城市、智慧海洋、智慧生活等为依托,产教融合、科教协同的研究教学型学部。其前身可以追溯至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理学院物理系,后历经海洋物理系、物理学系与电子系、技术科学学院等发展时期,...
2023年1月30日,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发布了《关于公布第四批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通知》,由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医学与文明研究院院长李化成教授任首席专家的“医学与文明”研究基地成功入选。
开平碉楼,位于广东省江门市下辖的开平市境内,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其特色是中西合璧的民居,有古希腊、古罗马及伊斯兰等风格多种。
本书对远东考古学家在俄罗斯滨海边疆区30多年来工作所获、与12~13世纪女真房屋建筑有关的中世纪遗址的考古材料进行了总结和系统整理,全面分析了女真人的房屋建筑,并对其起源、特点和发展水平进行了鉴定,研究了遗址的内部地形与特点,以及院落的类型。
陕西师范大学医学与文明口述史系列项目建设咨询会暨实践交流会。
20世纪上半期,日本的药学家依托殖民扩张,在“汉药研究”名目下对中国大陆药物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最初,“满铁中央试验所”为掠夺中国东北资源而研究当地的药用植物。之后,“满洲医科大学”将汉药研究制度化,建立了“中国医学研究室”。20世纪30年代,日本药物学家借助上海自然科学研究所将“汉药研究”推向中国南部乃至海外地区。
2022年8月1日至4日,第九届数学史与数学教育学术研讨会暨数学史分会成立40周年(1981-2021)纪念会在内蒙古师范大学举行。会议由中国数学会数学史分会(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数学史专业委员会)和内蒙古师范大学主办,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承办。来自全国各地高校和科研院所百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展示研究成果,交流学术经验,分享科研心得。
2022年7月27日,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史分会、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内蒙古师范大学主办的第三届机械史与机械遗产学术研讨会在内蒙古呼和浩特举行。来自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大学、山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东华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苏州市古代天文计时仪器研究所等机构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2022年是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农业文化遗产”概念、发起“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倡议20周年。20年来,中国政府积极参与、多方响应,成为全球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推动者、积极践行者和主要贡献者。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