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天文学 >>> 太阳与太阳系 >>> 太阳物理学 太阳系物理学 太阳系形成与演化 行星物理学 行星际物理学 陨星学 太阳与太阳系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6 共查到太阳与太阳系 LAMOST相关记录6条 . 查询时间(0.075 秒)
近日,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的太阳系外行星课题组和国内外多个团队合作,利用我国的郭守敬光谱望远镜(LAMOST)和国际盖亚天体测量望远镜(Gaia)等观测数据测定了热木星的年龄分布,首次得到了热木星出现率(即恒星周围平均有多少热木星)随时间的演化规律,为热木星的潮汐演化提供了大样本观测证据,并为揭示热木星的起源和限定恒星潮汐因子提供了新的关键线索。该项研究成果的论文于2023年10月30日发表...
近期,国家天文台博士后田浩与刘超研究员等人利用LAMOST DR5中选取的K巨星精确测量了太阳邻域银晕的旋转速度。该研究成果已被知名天文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发表。 银晕的旋转与银河系的形成过程及银河系结构直接相关。造成银晕旋转的机制主要有两个:第一种是根据冷暗物质模型,银晕通过持续的吸积、并合周围的卫星星系而逐渐“长大”。而这些被“吃掉”的卫星星系则会将其...
自2009年Kepler太空望远镜升空以来,人类已经发现了数千颗系外行星。令人意外的是,绝大多数的这些系外行星与太阳系已知行星很不一样。这些系外行星大小介于地球和海王星之间,轨道周期一般在100天以内,而这些被称为“超级地球”的行星并不存在于我们太阳系。相比较而言,太阳系的八大行星要么太小,要么离主星太远。那么,太阳系难道是行星系统里的一个另类?
近日,北京大学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东苏勃研究员和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学院谢基伟副教授领导的科研团,队利用国家天文台郭守敬望远镜(LAMOST)观测数据发现了一类新的太阳系外行星族群—热海星(Hoptunes)。相关研究论文于2018年1月9日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发表,、并被选为当期杂志封面的研究亮点文章之一。研究团队还包括南京大学周济林教授,犹他大学郑政教授及国家天文台罗阿理研究员...
近期,我国科研人员利用中科院国家天文台郭守敬望远镜(LAMOST)的观测数据发现了太阳系外行星轨道分布的规律,解开了长久以来困扰天文研究者的系外行星轨道形状之谜 。相关研究论文“Exoplanet orbital eccentricities derived from LAMOST–Kepler analysis”于9月26号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发表。南京大学谢基伟副教授和北京大学东苏...
近期,由丹麦奥胡斯大学克里斯托弗-卡罗夫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利用LAMOST数据取得了一项重大研究成果:太阳极有可能喷发“超级耀斑”,一旦发生,将袭击地球大气层。该项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